智能驾驶的大时代正在来临。
从人的驾驶到智能驾驶,整个汽车产业将经历从底层软件、硬件直至整个人机交互方式的彻底改烃。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下,整个行业将历经辅助驾驶渗透率提升、自动驾驶方案成熟、自动驾驶生态完善三个阶段,并分别带来硬件、软件系统和商业化运营等丰富的机会。
智能驾驶空间广阔,成长期较长。当前我国自动驾驶正处于L2向L3级别转化的阶段,预计到2030年,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渗透率分别将达20%。从产业链上看,仅上游(感知层、传输层、决策层、执行层)和中游平台层,到2025年新增市场空间达3088亿元,2030年可达7020亿元,十年后近万亿,10年复合增速为27%。
智能驾驶的发展路径仍在不断成熟,没有完全确定,各参与方都有机会。技术路径上看,欧美等国鉴于其道路的规范化优势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其自动驾驶技术路径以单车智能为主;中国则在追赶单车智能技术基础上,凭借体制、政策、环境、5G技术等优势重点发展车路协同,将车路协议与单车智能结合,有望实现换道超车。参与方角度看,传统厂商自下而上,互联网科技公司自上而下,造车新势力两面兼具。互联网科技公司利用其在软件算法方面的优势,主攻无人驾驶领域;传统OEM和 Tier1从辅助驾驶层级先行进入市场,各自都有机会。
各方齐努力,产业链配套不断成熟,政策扶持不断加码。
政策方面,2020年11月,国汽智联发布最新的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到2025/2030年我国L2/L3级渗透率为50%/70%。基础设施方面,5G技术加速助力C-V2X发展。当前我国5G基站建成超70万个,全球占比超70%,5G低延时、高可靠等特性可加快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研发进度。国内BAT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海外巨头苹果谷歌也在不断加快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商业化应用落地。
当前阶段,我们会重点关注技术壁垒高、拥有定价权以及拥有产业协同效应的细分领域,包括上游感知层的激光雷达,决策层的操作系统、自动驾驶加速芯片和高精度地图,中游平台层的智能座舱等。(作者系农银主题轮动混合、农银睿选混合基金经理)(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