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产品是我们近几年持续深耕的领域。”中信保诚基金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负责人韩海平表示,“二级债基具有鲜明的‘固收+’特色,以债为主适度增强,满足客户对较低波动和较高风险调整后收益的需求。”
韩海平拥有16年基金从业经验,穿越多轮牛熊,擅长对宏观周期进行判断,把握股债相对价值。
大类资产配置是重要收益来源
韩海平管理“固收+”策略产品已有十年。对于如何管理这类产品,他表示,首先要做好大类资产配置,其中的关键在于跟踪宏观经济变化,当宏观经济拐点出现时,资产的估值大幅提升,这个时候往往投资机会最丰厚,需要调整股债比例,因而大类资产配置是“固收+”产品的一个最重要的收益来源。
他说,为保证投资结果的有效性、重复性和持续性,需要一套体系化、标准化、可回溯的资产配置模型。它既是一种定性分析的方法,也可以是定量的量化配置模型。“在我自己的投资实践中,会把定性的分析方法和定量的资产配置模型结合起来使用。 ”
另一方面,要做好风险控制,减少净值回撤也非常重要。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尽量降低净值大幅回撤的风险,比较理想的状况是,即使基金净值出现回撤,后续又能不断创出新高。“2月3日市场大跌对我们产品是很好的压力测试,事实表明,我们控制住了最大回撤,符合我对市场的判断和对产品的定位预期。”他说。
韩海平表示,在具体操作中,在产品投资的初期应相对保守,但如果判断市场有明确投资机会时需要勇敢抓住。他举例说,去年8月刚接手信诚至裕时,运作偏稳健一些,但12月感觉股票市场包括转债可能有比较大的投资机会,于是对股票仓位做了较大的提高,达到20%左右的股票仓位上限。在他看来,当投资机会来临的时候,要适时果断地抓住。
“管理‘固收+’产品,离不开团队的支持。”韩海平介绍,目前公司的专业固收团队,平均从业年限10年,投研和信评负责人经历多轮完整的债市牛熊周期。
股债均具备较好投资机会
关于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韩海平表示,在多年的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把美林的投资时钟这种定性的资产配置分析方法和定量的风险均衡策略结合起来应用。“实践证明,美林时钟在我国是行之有效的资产配置方法,而且2006年以来我们一直用美联储估值模型(FED Model)作为股债相对价值判断的辅助模型,同时运用风险评价模型,对国内增强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在他看来,我国强调市场经济和有为政府,经济政策是经济周期的内生变量,和金融周期结合确定了大类资产的表现。“我国经济的短周期由库存周期决定,产成品库存周期40个月左右,这一轮周期从2016年年初开始启动,目前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金融周期领先经济周期1~2个季度,对资产的估值影响通常最直接,而对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判断和敏感是确定金融周期的关键。”
站在当前时点,如何进行资产配置?韩海平认为,就利率策略而言,要谨慎乐观,进行灵活操作。一季度经济受疫情冲击明显,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必要性增强,短端利率有望保持低位,同时,期限利差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机构配置压力仍大,对债市形成支撑。但目前利率绝对水平在历史低位,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下行仍偏慢,对利率下行空间存在制约,短期预计低位震荡为主。中长期来看,疫情对基本面而言更多是短期供给冲击推动的需求收缩,疫情结束后供给修复,叠加制造业低库存及政策稳增长,债市将重回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博弈。
从信用策略来看,可以坚持票息策略,杠杆增厚收益,疫情之下,需要提高信用债券持仓的质量,但对信用资质下沉策略保持谨慎,提防现金流吃紧的中小企业和民企局部信用风险暴露的可能。
此外,在韩海平看来,转债市场扩容趋势明确,孕育更多新的机会,重点关注当前行业上受疫情影响较弱、业绩成长性较好的板块,如新兴科技、国产替代和国企改革等。“从短期来看,股票、债券都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中长期而言,股票估值更有优势,可以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