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种种因素影响,海外市场中概股一度暴涨暴跌,后市走势牵动人心。
究竟中概股投资价值几何?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鹏华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尤柏年、国泰基金国际业务投资总监吴向军、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高级策略分析师刘扬、永赢基金策略分析师戴清、光大保德信海外投资部总监詹佳、创金合信基金港股研究员李志武。
这些投研人士表示,近期中概股的波动较大,主要原因在于产业政策集中调整引发市场担忧。在经历了这一波比较大的回撤以后,部分中概股的估值已经到了合理水平,从长期来看部分中概股核心资产的下行空间将会相对有限。
多因素引发近期暴涨暴跌
中国基金报记者:中概股投资近期暴涨暴跌,您如何看待这一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尤柏年:这个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一方面由于监管机构对于校外培训行业的监管增强,使得海外上市的中概教育公司股票大跌,且引发了资本对于其他行业公司连带监管风险的担忧,另一方面由于最近某出行类APP上市后引起了相应安全问题的担忧,相关部门也增强了对中概股海外IPO 监管,也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较大影响。
吴向军:近来中概股波动巨大,原因在于产业政策集中调整引发市场担忧。
刘扬:中概股市场近期大幅波动,霍特中概股指数7月以来跌幅已超20%,指数绝对值已回归至2020年6月水平。本次中概股价大波动的催化剂在于政府对平台经济监管和史上最严教育培训新政推出,市场担忧政策负面预期向其他行业扩散,进而引发外资是否会系统性撤离中国股票的担忧,这也间接引发了近期外资持股较多的消费和医药板块股价波动。
随着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弊端,当前政府的侧重点已经从“效率优先”转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从政策监管的方向上看,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及反垄断依然是后续监管的重点,互联网和教培行业整体商业模式可能面临重塑,政策支持方向在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高端制造业。板块中期表现由其基本面决定,投资者应该把重心放在行业基本面和企业盈利的前瞻判断上。
詹佳:由于部分行业政策重大调整、反垄断处理逐步落地、市场预期未来监管环境趋严叠加近期教培政策出台带来的悲观情绪扰动加剧了中概股的波动,投资者的分歧主要在于互联网产业增速、资本开支和政策监管等方面。政策短期对部分公司核心业务将产生一定影响,而后续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投资者长期持有的信心。
戴清:一是反垄断下的监管政策出台,导致海外市场的风险偏好快速下降。去年12月政治局工作会议上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后,今年各个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针对不正当竞争、并购、APP数据与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的反垄断调查与措施,这一过程使得投资人对互联网企业的风险偏好快速下降。
二是新教育政策引发海外教育股重挫,进一步引发海外投资者对整体中概股的恐慌情绪。以好未来、新东方为代表的教育股曾是中概股的明星企业,这些年创造了几十倍的回报,在新教育政策的影响下,这些公司的存续能力受到较大的质疑,导致股票大幅回撤,这种情绪也波及到了非教育行业的中概股公司。
近期,海外市场积极回应国内营商环境稳定信号。7月28日晚上,国内官方媒体以及相关监管机构传递出稳定市场的声音,海外市场大幅上涨积极回应,或暗示投资者对国内产业政策变化的焦虑有所缓解。
李志武:导致中概股股价前期暴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中美深度博弈的大背景,美国对中概股监管政策的加强,中国对部分中概股公司业务合规的规范,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大幅上升;另一个是中国对部分行业的加强监管,引发相关行业和公司的业务受到影响,进而引起投资者情绪的大幅波动。而随着政策层面对市场的安抚,清晰阐述了监管的意图和边界,降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情绪得到修复,从而股价出现大幅反弹。
部分中概股估值进入合理水平
中国基金报记者:站在目前这个时间点,您如何看待中概股的投资价值?未来会有较好表现么?
尤柏年: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在美股上市的公司已经将香港选择作为其第二上市地,未来也会有更多的中概新经济的公司会选择在香港IPO,目前我们且从估值上说,在经历了这一波比较大的回撤以后,部分中概股的估值已经到了合理水平,从长期来看,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政策上的监管条例趋严,部分中概股核心资产的下行空间将会相对有限。
吴向军:短期内互联网巨头或继续承压。不过健康的互联网、高科技产业仍然是国家发展的重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对于互联网、高科技公司的监管也是在市场变化中逐渐产生、加强。这并不影响这些公司继续做大做强。若一味纵容行业野蛮生长巨头垄断,反而不利于市场长期发展。往后,投资机构应该更关注,行业逻辑是否有变化?是否影响商业模式?长期还是短期影响?基于上述问题的回复,再作投资决策的布局或调整。
刘扬:我们认为当前中概股可能已进入底部磨底区域,市场机会已在酝酿。
首先,政策预期修复,边际积极变化在出现。新华社发文明确指出除了平台经济和教育行业,其他行业不会遭遇类似的政策干预,消除了市场对政策负面预期扩散的担忧。
其次,外资情绪已基本稳定。7月28日北向资金净流入80亿,7月29和30日合计净流入接近65亿,显示外资的恐慌性抛售已经结束。
最后,本次中概股指数回调幅度超20%,以港股为代表的估值正接近历史极端水平,短期情绪极致演绎后,市场存在超跌反弹的内生动力。
詹佳:中概股当前需要分板块看待。目前市场对国内互联网巨头2021年业绩下修已有预期,同时在互联网渗透率基本见顶、产业发展日益成熟后,市场需要逐步适应互联网巨头业绩增长中枢的下移;另一方面产业长期增长逻辑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健康的监管有益于企业发展,互联网产业本身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范畴,具有较高的护城河和竞争壁垒,主要公司经历近期快速下跌后,参考历史平均估值水平,板块估值已经回到偏低位置,长期配置价值正在显现。
戴清:作为中国新兴经济的一部分,中概股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第一、从估值角度来看,许多中概股公司的估值水平已经回落至历史的极低水平,以互联网龙头腾讯为例,本轮股价回撤幅度已经超过了2018年版号停发时期,对比当时腾讯的业绩是下滑的,而当下业绩是增长的,可见市场的悲观情绪已经到了较为极致的水平,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对监管政策的消化后,行业将会迎来估值的持续修复;
第二、从行业发展来看,由于这些年发展过快,部分行业存在一些乱象,在集中整治过程中行业将变得更加规范,在业务规范之后,反倒是有机会迎来长期、坚实的发展。其中,我们对互联网行业终局并不悲观,行业未来可能会扮演更多基础设施的角色,仍将发挥着打破13亿人的信息不对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作用;
第三、从整体市场来看,未来中概股依然是投资者捕获中国长期增长机会的重要投资载体,特别是香港市场,作为投资中国新经济桥头堡、新经济公司聚集地、离岸人民币理财中心的地位,港股市场拥有着一批优质的成长龙头公司、代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大方向的公司。
李志武:整体上,中概股代表了新经济的发展方向,长期值得期待,政策层面的监管也有利于行业的长期持续发展。结构上,部分行业和公司的业务可能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优化,未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受政策影响较小的行业和公司,如果基本面持续向好,其投资价值依然显著。
看好科技、消费升级等领域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认为,中概股中哪些细分领域更值得布局?
尤柏年:目前境外上市的中国股票行业主要以互联网、科技、生物科技类公司为主,历史上他们由于股权架构、盈利水平的问题只能将海外交易所作为他们IPO的地点,但这些中概股中也有一些公司是各自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例如某些游戏企业,具有较好的竞争格局和长期投资的价值,而未来我们在布局海外中概股的时候,也应选择那些监管风险相对更小的行业,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
吴向军:我们长期看好新经济变革以及相关产业,包括互联网、新能源、芯片、医疗器械、生物科技、通信、等行业。
刘扬:目前的市场风格已经从蓝筹白马切换到科技成长,下半年市场仍会向科创领域转型,这与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方向是一致的,科技创新将是未来几年市场的主线。
从具体的细分方向上看,我们主要看好以下几条方向:第一、渗透率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电动车、光伏等高端制造业;第二、叠加了行业景气和国产化的双重红利的半导体行业,并且我们将看到在更上游的环节中国企业也开始实现突破。第三、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也是我们看好的长期方向,一方面在国内本土品牌开始挑战海外巨头,另外一方面,在各个领域我们都将不断看到中国品牌的出海,这些新一代企业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重要的驱动力。
詹佳:我们看好头部游戏厂商和全生态布局的中短视频平台,中国头部游戏厂商在端转手的趋势下实现弯道超车,重磅游戏储备强劲,同时在海外主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全生态布局的中短视频平台具备多元变现引擎,高流量吸引广告主预算;同时我们认为电商子板块仍有较高增长可见度,部分品类线上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伴随行业竞争加剧和新的增长机遇出现,各电商平台纷纷开始在核心领域投入以夯实长期竞争力。
戴清:顺应时代特征,聚焦新兴领域。传统意义里,中概股大体可以分为五个大赛道,电商、游戏、广告、视频、教育。这两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领域:新能源车、互联网券商、社区团购、电子烟、消费医疗、IDC与云计算、物联网等。
我们相对看好的是顺应时代特征的高成长赛道、消费升级以及一些新兴领域。第一、能源革命是当前时代特征之一,目前政策更多向半导体和新能源等高端制造行业进行倾斜,我们长期看好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以及半导体自主可控带来的投资机会;
第二、消费升级是另一时代特征,例如新兴消费、运动品牌、物业管理等,这些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仍是值得关注的赛道;
第三、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的兴起,在云计算发展到了一个临界值之后,会促进应用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未来可能会涌现更多的优质企业,例如互联网券商、无人驾驶、物联网和短视频等,这些都是在人工智能和算法下的新型服务模式。
李志武: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更值得重视,如新能源、创新药、消费、高端制造等。
加强主动权益基金配置
中国基金报记者:这一背景下,您认为若投资者愿意布局中概股应该如何选择基金产品?需要注意什么?
尤柏年:在波动性较大的市场环境下,主动管理有充分产生超额收益的空间。我们认为现在部分行业型、主题型的ETF可能受到市场情绪和监管政策的影响而产生较大回撤。投资者在挑选QDII产品中可以加强主动管理型基金的配置,如选择一些含港量高的基金,或能在市场的回调中更加受益。
吴向军:从A股投资工具的角度而言,部分中概股尤其是涉及新经济相关产业基本面仍向好,但投资个股或押注板块风险较大,投资者或可关注宽基类指数基金产品。
刘扬:普通的国内投资者往往无法直接投资中概股,因此通过QDII投资中概股相关基金是不错的选择方式。但需要注意两点,一是QDII基金普遍有因为额度不足而限购问题。二是近期中概股价波动会有反复,投资时可采用定投加仓的方式。
詹佳:建议投资者关注基金产品的投资定位、历史的重仓持股和回撤控制,选择历史波动小,持仓风格确定的基金,在当前的时点应更加关注投资的长期收益。
戴清: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由于港股和中概股市场都是高度机构化、而且对外部资金流向敏感的市场,因此可能会在一些情形下出现巨大波动,更何况港股和中概股还有与A股不同的交易和制度规则,因此需要更为专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实现收益、规避风险。
在选择基金产品时,我们建议:第一、优先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流动性的产品;第二、相比宽基指数被动产品,建议优先选择主动性管理、或者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行业或主题基金,主要是考虑到港股和中概股在优势特色赛道上更值得投资,同时其宽基基准指数普遍覆盖较小,无法有效的代表整个港股或中概股市场的特点。
被动产品方面,纯投资中概股的被动型基金不多,今年更多发行了恒生科技诸多只ETF。应该关注几点:第一纯中概股基金在牛市的弹性大,熊市的回撤多,因此应该考虑中长期持有或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第二、恒生科技几只ETF较中概互联网的标的数量更多,权重更加平衡,兼顾互联网应用、软件与SAAS、硬件,平衡性更好,中概互联则是侧重腾讯、阿里巴巴两家龙头公司的表现。
另外,投资者也可以关注一些可投资三地(A股、港股、美股)的主动型基金。它们的好处是管理人可以根据不同市场的机会,更加灵活的把握市场机会,平滑业绩波动。
2021-08-01 08: 53
2021-08-01 12: 44
2021-08-02 09: 05
2021-07-26 17: 00
2021-07-26 11: 21
2021-07-26 10: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