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泛科技领域多年的“实力派”基金经理农冰立,成为景顺长城科技军团中新成员。
在科技大浪潮中“冲浪”,农冰立投资思路和策略有不少别具一格之处。投资理念上他更聚焦于产业趋势中有核心壁垒、具备长期经营理念和眼光、有潜在非线性增长空间的企业。
“捕捉产业趋势机遇不等于短期的赛道判断,真正的产业趋势应当有更长的增长周期。同时科技投资也需要多一些谨慎,多一些耐心。”农冰立还重视企业的经营周期,在他看来,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好的产业趋势不等于好的产业投资。
华为Mate60系列火爆发布,让所有人的投资视野聚焦于卫星点位、芯片等领域,科技股投资又成为市场爆点。对于未来科技领域的投资机遇,农冰立持乐观态度,认为未来制造业升级、新能源、消费电子、AI等领域均有机会。
多年科技投资之旅
重视产业趋势、经营周期及公司质地
作为景顺长城科技军团的成员之一,农冰立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和科技息息相关。
资料显示,农冰立,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2014年毕业后进入投资行业,至今已拥有超9年证券投资经验,4.4年投资经验。曾任泰达宏利研究部研究员,天风证券研究所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工银瑞信基金研究部分析师、基金经理,2022年10月加入景顺长城,2023年7月6日起开始管理景顺长城品质长青基金。
电子行业研究员出身的农冰立,在包括电子行业在内的科技领域积累较为丰富的投研经验。他评价自己,是自带电子研究出身的特色:偏爱陪伴优质公司长期成长,因电子行业是过去10年最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红利的行业。具体投资上,他更偏好深度研究,不喜追逐热点,持仓上也更均衡。
在农冰立的投资框架中,有三个维度很重要:产业趋势、经营周期及公司治理。
首先是产业趋势,农冰立强调,寻找产业趋势并不等同于追寻阶段性的高景气度赛道和热门赛道,而过去A市场常常将产业趋势和赛道理解混淆,致使投资和研究周期都偏短期。
“参考过去全球投资历史,能给投资人带来巨大回报的公司,其增长周期很长,A股的龙头公司其实也会如此。但大部分投资者持仓周期并不会有这么久。”农冰立认为,投资应回归到本源,寻找真正的产业趋势,因此他会相对挑剔,即必须有非常清晰的趋势和逻辑,同时还需要有约束条件。而且他会用较长时间去寻找产业趋势,看准了才会出手。
农冰立举例,比如说“AI是未来产业趋势”其实是一个非常粗放、缺少实践意义的表达。你可以说“AI大模型带来算力增长的投资机会”,这样的表述,从投资来说就是可以验证的。
第二是经营周期。农冰立认为,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好的产业趋势不等于好的产业投资。
在农冰立看来,无论行业景气度如何,企业自身的经营周期对于投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我之所以关注企业经营周期的共振,是希望综合判断某个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处于的阶段、估值可能的方向以及相应的对策。比如一个连续多季度高增速的公司,如果经营周期开始拐头,估值下行幅度往往大于盈利波动。”
农冰立还强调,不应该打包买一个产业趋势,而是应该挑选其中具有核心壁垒的公司,要警惕高度一致性产业趋势中的鱼龙混杂。
最后是公司治理。农冰立直言,不愿意在一些治理有问题的公司上浪费太多时间,这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新能源、消费电子、AI
关注制造业升级的投资机遇
2023年只剩下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时间,A股持续震荡让市场情绪低迷。站在目前市场格局下,农冰立认为不必过于悲观,更乐观看好制造业升级方向,比如新能源、消费电子、AI等领域。
作为一名深耕科技领域多年的基金经理,农冰立将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从更深刻的角度看到当前处于第三阶段的企业的投资机会。
“第一阶段,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最有代表性的像家电公司、机械公司等,这些其中的龙头公司基本受益于入世之后的一波高速经济增长,伴随着地产、出口而崛起。特色非常鲜明,拥有较强的品牌,极强的成本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和较完善的销售网络。但这类企业的局限在于向上做高端研发存在难度,其基因和储备不足以完全支撑。”农冰立直言。
第二阶段,则是在2010年之后伴随着全球化产业链分工,出现一批较为极致的、在某个领域非常专业的企业。农冰立介绍,这类公司也颇有特色,轨迹基本是跟着劳动力成本走,因需在某个环节做到极致的成本控制;而所服务客户基本是全球顶尖一类,因此标准是比第一类公司起点更高,但并无太多品牌、没有强大经销商网络,而主要是大客户模式。“当前全球化进程的受阻,这个瓶颈只能靠技术升级来突破,如果无法突破毛利率则会下滑,导致最终退出。”他表示。
而处于第三阶段的企业,正是农冰立当前更关注的。这类公司很多脱胎于第二阶段,不仅拥有全球优秀的大客户服务能力,且在过去几年通过收入体量增长后,在某个领域积累了很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使得其产品在核心大客户那里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值得挖掘。
“目前经济转型进入深水区之后,市场常常有很多悲观情绪和论调,正如我过去近10年投资生涯中也多次听到的质疑声。但事实上,每一次都会有一批真正优秀的公司穿越迷雾。”农冰立相信,制造业第三阶段的龙头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目前市场机会发展起来。在经过过去几年的产业洗牌之后的公司,会在下一个周期拥有更好的增长机会,历史上日本、德国很多企业同样上演了这样的规律。
具体来说,农冰立更看好,新能源、消费电子、国产替代、大科技等领域。
谈及电子板块,农冰立表示关注两大类:一类是需求高速增长的领域,如AI配套产业链,相对来说是未来一段时间比较重要的方向;另一类是复苏线或供需格局逐渐优化的领域。
“相对看好消费电子中产业出清比较好的领域,如元器件领域等;半导体领域则相对看好偏周期;芯片相对看好设备的上游环节。”他表示。
产业科技带来大科技浪潮
AI或成为长期机遇
AI成为今年最火爆的主题,农冰立也非常看好这一领域。
“若忽略掉A股的波动去研究AI领域,会发现这个产业一直处于持续投入中,变化也在持续发生中。”农冰立认为,AI领域具备极大的颠覆性空间。
他进一步解释道,回顾历史会发现,真正带来产业变革的大科技浪潮,往往基于两个因素产生影响。第一个是在生产力的提供上带来巨大的变化,如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在上个世纪60年、70年出现后,相当把电脑的逻辑变成了可以非线性增长的计算能力,其计算能力跟随摩尔定律,给过去五十年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第二个是在互动关系或者生产关系上带来革新。上个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出现后到90年代,人们跟电脑的互动方式变化并不大,因为当时使用门槛较高,培养成本高,使用成本高。但windows、移动电话的出现和普及,也导致了后续更多应用的出现。可以说,从电脑到手机,这些产品的使用门槛、互动关系门槛越来越低,带来的产业价值也越大。
农冰立表示,AI大模型在这两个因素上都具备改变条件,大模型在自然语言上让人类实现了较大的突破,机器可以输出人类高质量的自然语言。此外,大模型的出现在过去二十年没有得到完善解决的互动命题上出现质变。“这很有潜力,既能形成生产力,也能在互动关系发生变化。”
在谈及目前中国AI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所处地位以及后市机遇时,农冰立表示,AI领域可分硬件和软件。一大批国内优秀硬件公司处于全球产业链之中,“这类公司投资逻辑比较简单,只要海外产业链上公司继续进行硬件的资本开支,其投资机遇就不会停止。现在海外公司资本开支仅刚刚处于第一波,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阶段。”
从AI软件层面来看,农冰立认为,国内软件生态跟海外市场不太一样,海外软件生态更多是To C,或者To大B,其特征是决策慢。但中国软件是边跟随应用边发展的,进程可能更快,预计下半年或者明年,在某些专业细分领域行业中,会诞生一些用GPT3.5或国内大模型公司的应用出现。
不过,农冰立也强调,市场可能在短期会阶段性高估行业,但是往往会低估这个产业长期带来的增量,这是过去科技投资里面经常会出现的情况。他希望,在未来两三年内,在AI领域找到投资机会。
2023-09-18 07: 30
2023-09-18 07: 30
2023-09-11 07: 30
2023-08-28 14: 44
2023-08-21 10: 34
2023-08-21 08: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