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沪深两市连续两周成交量突破万亿,周二,在券商股集体发力后,沪指时隔5年首次突破3600点。后半周白酒、军工、锂电等高位抱团板块集体下挫,机构抱团风向似有动摇。
股市震荡,公募基金依然延续上一周布局新产品的热情,本周主动偏股型共计有21只新产品(各份额合并统计)。截至1月16日8时,共有11只基金公告提前结束募集,其中一日售罄的基金有9只,首募资金规模破百亿的基金有8只,累计认购资金超2000亿元。
爆款频出,除了市场给力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明星基金经理自身的号召力。再来看看这些基金的管理人,均为管理年限较长,中长期业绩优异,能够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的优秀管理者。本期基金君就其中三位备受资金追捧的基金经理进行重点分析,他们分别是袁芳、章晖、张金涛,看看他们的投资理念与选股逻辑。
工银瑞信基金:袁芳
“有的基金经理越涨越兴奋,我是越涨越害怕的那种,性格上我是越跌越兴奋。”正逢2015年股市崩塌的时候开始任职基金经理,袁芳在此前的采访中如是描述自己,“相较于单边极致的市场,自己可能更适合偏难、偏震荡的市场。”
股票交易员出身,随后加入工银瑞信基金任消费行业研究员,2015年12月起正式任职基金经理,现任工银瑞信研究部大消费团队负责人,袁芳历经牛熊市的历练,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进出场都有自己想法的基金经理。
袁芳目前在管基金有5只,总共管理规模超300亿元,其代表产品也是她管理的第一只产品,任职总回报高达290.12%,同类排名2/148,任职年化回报超30%。(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1月14日)
袁芳的投资框架可具体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首先确立组合的仓位以及整体结构,再从中选取中长期基本面趋势确定的优质行业,最后从微观角度选择好赛道上具备竞争优势或者被低估的公司。
袁芳持仓的股票分散度极高,其前十大重仓股通常维持在30%-35%,远低于同类平均45%的水平。即便是看好的个股,袁芳也不会过度重仓,通常将其控制在3%-4%。也正得益于其持股分散的特色,在其管理规模经历2019年的稳步上升和2020年的进一步“膨胀”后,袁芳依然维持较为稳定业绩表现,避免了不便调仓的窘境。
业内评价袁芳所管理的基金“亏盈不同源”,除了其持股分散外,股票池中标的数量庞大也是袁芳的特色之一。勤奋调研,不断地做深入研究,袁芳在逐渐完善自己宏观投资架构的同时,也在对各类优质标的进行深挖,“未来三到五年会致力于做减法,逼自己做更多2选1、3选2的工作”,袁芳表示未来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选股方面,袁芳遵循自下而上为主,自上而下为辅的逻辑,考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同时关注ROE的趋势表现。袁芳表示,相对于仓位管理,选择优质个股才是更好实现风险控制的方式。
不爱给自己贴标签,也不局限于某一种风格,曾任消费行业研究员的袁芳逐渐将能力圈拓展至科技、医药等行业。对于市场风格轮动,袁芳表示自己会适当进行策略调整,但并不会将其作为长期主要的收益来源,也不会为了低回撤而放弃一些优质的公司。
在此前的采访中,袁芳表示,长期来看,将持续看多权益市场。利率环境、居民资产再配置、资本开放、转型经济基本面以及政策红利均对权益市场长期向好形成一定支撑。中期来看,目前一些优质厂长股经过回调,估值处于可接受的区域,在有比较确定的业绩支撑的情况下,估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明年或能赚到业绩的钱。宏观方面,袁芳认为紧缩的概率不大,明年货币和信用环境预计还是会相对温和,成长股估值的压力也相对有限。将重点关注汽车、军工、新能源等板块投资机会。
南方基金:章晖
章晖,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于2009年加入南方基金,历任家电、电子、通信三大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于2015年起任职基金经理,现任南方基金权益投资部执行董事。目前在管基金5只,管理规模超160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总回报155.79%,任职年化回报18.11%。(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1月14日)
多年产业研究经验和深度思考,塑造了章晖看重行业竞争格局、致力于在“月明星稀”的行业中寻找好公司的投资体系。对于“月明星稀”,章晖将其定义为那些竞争格局较好,龙头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占据较高份额且与第二名拉开一定差距的行业。章晖表示,自己也会不断挖掘有潜力演变为该种格局的行业。
对于自己投资风格的形成,章晖坦言,过往的研究员经历提供了很多助力,除了对于行业内在逻辑的不断深入之外,也逐渐提炼出广泛适用的投资逻辑。
章晖身上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标签,风格上更偏向于成长,“如陪伴一家企业长大,见证一家公司治理改善,从而活力迸发,其实是蛮快乐的一件事。”
2015年股市上演大转变,刚开始管理基金的章晖便遇上极端行情,经过深度研究与冷静决策,章晖选择主动降低仓位。回顾这段经历,章晖总结出两点:一是要相信尝试、相信自己的判断,那些明显不合理的东西终究会回归价值;二是风险控制很重要,风控这条弦要时刻绷紧。
对于风险控制,章晖认为应适配不同的管理规模采取不同的风控策略。在规模尚小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止盈操作;而随着规模的增长,应通过适当的行业分散来构建投资组合,并在每一个行业中选择优质的公司进行集中持股。
在个股选择方面,章晖遵循两个逻辑,一是Alpha逻辑,二是Beta逻辑。章晖表示自己一直坚持通过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来精选个股的思路。他认为“在大多数行业,集中度提升的故事仍在持续”,因为此类行业的优质龙头公司都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起之秀很难用传统的方法去颠覆一个传统行业。“要不然赚行业景气向上的钱,要不然就去选择这个行业里头最好的公司。”
在此前的采访中,章晖曾表示,展望后市,其认为有两个不变。第一个不变,在绝大多数传统行业,拥有良好治理结构,竞争优势明晰的行业龙头将持续跑赢行业,尤其在疫情影响下,优质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将愈发凸显。第二个不变,中国经济向中高速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不变,以5G、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成长行业,还有很大成长潜力和挖掘空间,在工程师红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优质企业将比上一个十年更加充分的参与到全球相关产业的价值分配中,未来也将产生很多伟大的企业。
嘉实基金:张金涛
“我要找的是业绩持续兑现的公司,不是短暂的业绩爆发,本质上我依然是寻找能够长期持有,估值抬升后站得住的投资机会。”张金涛如是总结自己的投资逻辑。
张金涛,曾任中金公司研究部能源组组长,2012年10月加入嘉实基金,担任海外研究组组长,负责海外投资策略以及能源原材料行业研究。2016年5月起正式任职基金经理,现任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股票投资总监。目前在管基金4只,总管理规模超80亿元,其代表产品任职总回报156.45%,任职年化回报22.50%。(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1月14日)
张金涛是市场中兼具A股和港股投资经验的老将,善用A股、港股两地市场差异,通过A+H股轮动来把握市场投资机会。刚开始管理基金的时候,A股仍笼罩在2016年初垄断的阴影之中,基金新发市场尽显“好做不好发”的尴尬。但在张金涛涉足公募后,其管理的第一只基金在随后的行情中业绩表现一骑绝尘,并迅速走红。
抓住2016年下半年的行情后,张金涛的代表产品迅速扩张,在2017年第一季度份额便达到近33亿,并在2018年第一季度实现份额翻倍,达到近62亿。然而2018年突如其来的贸易摩擦,加之张金涛的配置思路调整不够及时,在A股和港股配置方面资金没能实现有效周转而被迫抛售了部分A股,“整个2018年是我做投资以来比较艰难的一段时间。”
在组合配置方面,张金涛始终坚持以高胜率公司作为底仓,以高赔率公司去获得弹性收益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组合整体的风险收益比。在行业上进行适当分散的同时,张金涛也注重保持个股之间驱动因素的差异性,使得整体的系统性风险最小,力求实稳定的回撤控制,确保投资者获得良好的投资体验。
涉足沪港深三地市场多年,张金涛逐渐总结出一套比较框架。对比A股与港股,张金涛认为其最大的区别在于,港股市场上多数个股的涨跌仍是跟随业绩而浮动的,但是A股时常有板块之间的轮动。他认为目前在港股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仍占据主导地位,整体估值较低,采取价值投资策略更容易取得长期回报;而反观A股市场,价值和成长策略均有机会,因此他的投资风格整体呈现一种均衡偏价值的风格。
近期,在一场活动上,张金涛表示,中国现在这个阶段刚好是一个经济转型期,整体人口红利没有了,但是仍有工程师的红利。这个制造业的在全球非常核心的地位没有变化,就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大的优势。未来几年尽管经济的增速不会特别快,但是这里面会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包括在消费,科技新的技术方面、大的健康,一些先进的制造业,这些里面都会有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对于港股,张金涛认为,由于2020年已经“挖了个深坑”,所以2021年大概率盈利是比较快的增长。“相信长期的力量,捂住筹码,不要在大风大浪里下船,市场一定会给你更好的卖出机会。”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