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去哪儿|突然火了!这家“小巨人”公司,单日迎来212家机构调研?

黄天洋 2021-09-29 16:37

编者按 :

机构投资快人一步,调研动作引领市场风向!机构投资者总是能够凭借高度专业的知识与多年沉淀的行业经验,敏锐捕捉到潜在牛股或者机会赛道。跟踪机构调研步伐,掌握市场呼吸瞬间,捕获牛股“萌芽期”。基金君为大家带来全新人物库专题【机构去哪儿】,盘一盘基金经理的调研动向。

截屏2021-08-18 19.41.38.png

9月11日至9月24日 两周以来共有 406 家上市公司被调研,其中 锐明技术 成为各基金公司调研重点,累计迎来 59 家基金公司; 华利集团 和 运达股份 位居二三,分别有 47 和 44 家基金公司参与调研。

image.png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截屏2021-08-18 19.41.52.png


image.png锐明技术主要从事商用车综合监控产品及信息化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9月24日,今年以来锐明技术累计下跌16.29%,其中,8月26日至9月24日之间锐明技术更是累计下跌18.04%。在如此剧烈的下跌态势之下,为何锐明技术能够迎来大批机构的关注?

image.png数据来源:Wind

9月2日,锐明技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根据工信部公布的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名单,锐明技术榜上有名。中国基金报在采访相关布局私募机构时了解到,多家私募认为政策目前已成为市场的主导因素。在市场结构极端分化且交易情绪处于高位时,投资人应尊重现实,在政策既定的大前提下,去适应新时代的投资背景,避免无效交易。

9月13日,华安证券发布计算机行业周报,其中提到上海市发布首个地方级工业软件专项行动计划,此次政策偏好的确定性较强,建议关注锐明技术等相关个股。9月15日,开源证券发布的研报首次覆盖给予锐明技术“买入”评级,研报显示国内方面2020年11月,交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要求1.2吨以上载货车辆安装车载监控产品,符合政策要求的商用车达千万级,以2000元产品均价测算,车载监控每年有200亿元的市场。

image.png

本周期内,锐明技术虽然仅于9月22日迎来一场调研,但该场次调研中各类机构云集,除大量知名公募与私募机构外,更有近各类证券公司、海外机构、保险公司以及资管机构前来参与。

image.png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image.png

本次机构调研主要围绕锐明技术2021年上半年业绩回顾及前装业务进展、对自动驾驶的想法以及下半年的海外战略布局展开。

首先,对于上半年净利不及去年同期的问题,锐明技术表示原因有三:第一,今年一季度因工厂搬迁,公司的产能受到了影响;第二,疫情影响下,叠加的物料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对毛利率产生了不利影响;第三,2021年公司因中长期战略布局,在研发、销售端的投入增加,费用增速略快,对净利产生了不利影响。目前,公司已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做出了应对。

其次,对于前装业务进展,锐明技术表示较早时已察觉到智能化、前装化趋势,几年前已有团队致力于与车厂建立联系,现今已在提供相关产品。今年6月公司成立了前装事业部,要求各产品线面向前装、重兵投入,工作重心仍围绕驾驶安全进行,将向车厂提供前装的车规极产品及基于场景应用的多种智能化产品,如正在研制的AEB系统、倒车系统、盲区监测系统等,部分上市的前装产品已与多家整车厂商开展业务合作,正在研制的AEB等系统计划于今年底前后推出样品并批量投放市场。

再次,对于自动驾驶,锐明技术表示目前主要围绕L2到L4级的辅助驾驶来开展业务,近期公司已与地平线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依托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以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自动驾驶等领域为重点进行技术及产品合作。目前公司基于场景化研发的一些产品,主要通过雷达、数据分析等,通过机器视觉和雷达的多元融合算法来控制车的动力,其中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解决方案为前装业务中提到的AEB,其它还包括盲区监测、360环视预警等等。 

最后,对于海外战略布局,锐明技术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坚定地走国际化道路,不断拓展海外营销,加强本地化能力建设,持续拓展海外业务;二是海外市场在持续增长,锐明技术未来将一直看好并持续配合增长发力。2021年,锐明技术的海外增速在疫情影响下同比增长接近30%(按美元计算),本质上海外业务整体上并未出现重大不利变化。

锐明技术提到,过去公司在海外市场以销售通用产品为主,但从2020年开始,行业化销售相继大规模落地。公司的市场占比提升较快,从2019年的12%,上升至2020年的40%,再到2021年的上半年的60%,提升十分明显。

截屏2021-08-18 19.42.19.png

未命名 (1).png

副本_未命名.png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