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小好调头?这些基金长跑型投资选手到底做对了什么?

贾展荧 2022-03-31 16:33

W020220105740837956722.jpeg

这两年,越来越多小伙伴开始加入投“基”大军,希望通过理财助力实现美好人生。不过,有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追涨杀跌、频繁交易、只看短期业绩……那些基金投资中的“坑”,却总让基民伤神不已。

经历过多轮牛熊转换,围观过市场各种姿势的毒打,使得投资者们开始更加关注起基金领域的投资长跑老将。何谓长跑型选手?在基金君看来,标准至少有2个:年化收益15%+,管理基金年限超过7年。

然而,随着财富管理行业的大发展,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也越来越大,使得许多基金经理由于基金规模的扩大而出现一些投资管理上的难题。相反一些规模上并没有上升太快的基金产品,却在多轮市场震荡中跑出了不俗的成绩。

对此,基金君也基于Wind数据为依托进行筛选,筛选条件为连续任职7年以上;年化回报15%以上;基金规模100亿以下的权益类基金,罗列出一批基金产品与他们的基金经理。

image.png

本期,基金君将为大家介绍其中三位明星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是华商基金周海栋、国海富兰克林徐荔蓉、景顺长城鲍无可。通过解析他们各自的投资风格和框架,帮助大家了解这些优秀投资人背后的投资理念。

华商基金:周海栋

周海栋列表图.jpg

A股市场上,不乏遵循价值投资、深研周期的基金经理,华商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周海栋堪称典型而独特的存在。与许多基金经理不同,周海栋并不是“科班出身”,他本科读的是化学专业。在2003年7月份硕士毕业后,并没有直接进入投资行业,而是先后在上海慧旭药物研究所和上海拓引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供职,在这两家公司的工作经历,令周海栋积累了很多基金经理都不具备的产业背景。

2008年中,周海栋转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担任化工研究员,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投研生涯。一步步走来,周海栋已是一位征战沙场超13年的投研“老将”,其中加盟华商基金超11年,管理基金产品超7年。其后多年投身于上游行业研究之中,这使得他对有色、化工等周期行业有着深刻的洞见。

自管理首只基金产品至今,周海栋的投研范围不断扩大,逐步覆盖化工、交通运输等周期性行业与计算机、电子等成长性板块,形成了“周期+成长”的核心能力圈和自己的独特投资风格,即以事物发展规律为基石,分析发展周期,坚持均值回归的投资策略。

从数据维度来看,周海栋的长期业绩也是可圈可点。智君科技显示,截至3月30日,周海栋近5年的年化收益率为16.47%,好于沪深300。同时,最大回撤为25.94%,好于沪深300。周海栋近5年,旗下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高于79%同类经理,平均最大回撤小于85%同类经理。

image.png

市场一直在变化,短期内不存在能够一直行之有效的策略,哪怕是经历过充分检验的价值投资。震荡下行行情中,自诩是“价值派”的基金经理被划分成两拨:一拨是“炒价值”概念的基金经理,一拨是真正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只有在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

周海栋被视为属于真正践行价值投资理念这类基金经理之一。他曾说过:“如果把价值投资的标签简单地贴在某一类公司上,有些欠妥。市场上各类型公司都可以进行价值投资,这个过程其实是研究公司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差距的过程,最终寻找到收益风险性价比更优的公司。”

经历了十几年来不断打磨和的投资思路,“周期”已然成为周海栋的关键词。他坚定地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周而复始的,投资也不例外,机会总是周期性出现,“均值回归”是事物的常态。

从近五年的仓位数据来看,周海栋会进行择时操作,会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仓位的控制,从数据来看周海栋在19年下半年开始上调股票仓位,此后略有调整。根据最新年报来看,周海栋在2021年下半年小幅下调了股票的仓位。从换手率数据来看,全年换手率基本上维持在400%左右,换手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image.png

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周海栋十分擅长判断周期位置,并以此作为决定具体投资策略和分配研究资源的出发点:“我通常以两到三年的维度来看行业和公司,而市场有的时候可能不会看得特别长远,容易陷入线性化看长期问题的思维模式。”基于此,周海栋的“周期规律”可以划分成三个层面:

首先是公司发展周期。公司的发展都处在投入和产出不断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在初创期以投入为主,随着公司发展进入平台期,则表现为产出的过程,之后又会进入下一轮创新-投入-产出的过程,周而复始。

其次是行业发展周期。一方面,行业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产生周期;另一方面,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景气和相对平稳之间的不断交替。

最后是宏观经济周期。通常用货币或利率,来衡量流动性的周期。

结合周海栋过去五年具体持仓情况分析会发现,其行业集中度在逐年提升,且持股集中度也选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也说明周海栋对自己看好的行业和个股敢于重仓配置。不过,这种操作策略也极其考验基金经理行业和个股的选择能力,同时高集中度的操作策略回撤水平也会相对较高。

从各年度的行业配置来看,周海栋偏好成长行业和周期行业相结合,然后根据行业发展周期来决定组合的配置。整体来看,周海栋的能力圈覆盖了上游的化工、有色、煤炭,周期特征明显的交通运输、农林牧渔,以及具备成长特征的医药、电子、计算机等。

从历史的重仓行业及期间行业的涨跌幅来看,周海栋对行业周期及个股的把握能力是比较强的;2020年以前,周海栋重仓了成长方向,但2020年之后又重仓了有色等上游板块,很好的把握了行业的周期,能够在周期股与成长股之间做到游刃有余。

image.png

谈及后市的投资主线,周海栋分析称:“全球渐次进入后疫情时期,市场整体会回到以科技为主导的弱复苏状态。经济进入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阶段,周期一定程度会重新回到大家的视线中,不过科技仍然是核心,而长期来看消费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对于自己投资过程,周海栋总结道:“要保持对市场清醒、独立的判断。在整个逻辑过程中,我反复研究的是事实前提假设而非结论。如果逻辑过程和前提假设站得住脚,最终结论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每个人有不同的结论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能否接受结论前的假设。”

展望2022年,周海栋表示,国内货币与财政政策环境对增长较为有利,但力度和持续性仍不明朗,地产的尾部风险仍存,经济很可能呈现企稳的节奏。国际环境也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海外疫情、货币与增长环境并不明朗,尤其货币环境的紧缩预期较为明显。总体来看,2022年市场面临较大的挑战,成长方向由于估值较高,面临货币环境变化的考验。目前行业上仍较为看好周期及价值方向,包括有色、煤炭、银行等,为了兼顾组合的稳定性,成长方向也有一定的关注,主要为计算机、绿电运营等板块。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徐荔蓉

徐荔蓉@3x.jpg

经历多轮牛熊转换,不少投资老将们往往都不激进,注重规避风险,心态也更平和,更看重中长期回报。而这样的老将往往也会来自风格相对稳健的基金公司似乎更配。比如公募元老级战将徐荔蓉,其任职投资总监的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就是一家坚持价值投资、追求长期回报的公司,与徐荔蓉的投资风格很相符。

说起徐荔蓉,绝对是公募行业元老。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CPA+CFA+律师资格证三证在手,妥妥的顶配老学霸。而且从业经验之丰富可不是随便说的,目前已有25年证券从业经验,超15年的基金管理经验,曾任职于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担任金融部副总经理,之后转战公募基金。

2008年2月加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至今已有14年,历任公司高级顾问、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兼投资经理、管理层董事。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研究分析部总经理,集投资+研究+团队管理等多维工作经验于一身。跨越牛熊久经考验,这样丰富的从业经历在公募行业中可谓凤毛麟角。

智君科技显示,从过往业绩表现来看,除了在16-17年平稳震荡区间,收益未跑赢沪深300外,徐荔蓉在其他不同行情下均跑赢沪深300,为投资者赚取了超额收益。从近5年的表现来看,徐荔蓉年化收益率为15.83%,业绩相对稳定。

image.png

从基金的风格来看,徐荔蓉管理的权益型产品个股集中度较低,行业分布较均衡,主要集中在金融、工业 及材料,也辐射医疗保健、可选消费等,组合配置均衡,不追热点,投资风格稳健。所管理的产品力争绝对回报,基金长跑能力突出,适合长期投资者配置。

长期业绩突出,考验的是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徐荔蓉秉承“价值成长”的投资理念,更是有一个特色投资框架,即“三三三 ”原则。

据徐荔蓉介绍,首先是在选股方面有一个自下而上“三重标准”。管理层才能要优秀;公司成长天花板要高;追求合理估值下的成长。

第二,在风格上遵循逆向投资坚守“三心”。逆向投资足够耐心;兼容并蓄开放的心,倾听相反声音,充分预期使得面对短期波动时更为从容;全球视野坚定信心,借助外方股东的全球投资平台,分析重仓股未来可能的趋势与当前投资的性价比,从而对重仓股更有信心。

第三,在投资组合方面追求3:3:3均衡配比。他认为,理想组合配置应该是3:3:3。即组合中包含30%创新高的股票,30%创新低的股票,30%趋势并非很明显的股票。但他坦言理想状态较难达成,目前组合配置更偏5:3:2,即50%的股票在创新高、30%的股票处于中间位置,20%的股票在创新低。这样的组合是为了保持风格的整体均衡,以应对市场风格切换。

从近五年的仓位数据来看,徐荔蓉换手率在逐年降低,持仓稳定,不会频繁的调仓换股,对于基本面看好的个股敢于长时间持有。同时仓位调整不是很明显,只有在17年上半年的时候对仓位进行了控制,说明徐荔蓉会在大的时点进行仓位控制,且常年维持高位运作。

image.png

结合徐荔蓉过去五年年持仓情况分析,行业和个股的集中度变化不大,其中持股集中度高于同类市场平均水平,说明其对于看好的个股敢于重仓持有。同时,其选股的估值要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也印证了之前遵循的选股策略,注重逆向投资,关注合理估值下的公司,注重风险收益比,所以其持股的估值水平也相对较低。

而从各年度的行业配置来看,尽管没有特别重仓倾向的行业,但在每一年的前三行业中都配置了银行板块,综合来看配置相对均衡涉及了生物医药、化工、传媒、银行等板块。主要是徐荔蓉的策略更多是自下而上的精选个股,所以在各个行业上、市值风格上都会有所选择。

从2021年报公布的全部持仓股数据来看,徐荔蓉管理的偏股混合型产品重仓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工业及材料,也辐射医疗保健、可选消费等,组合配置均衡,不追热点,风格稳健,就是最好的印证。

image.png

对于今年的市场情况,徐荔蓉表示,今年很重要的驱动力还是均值回归,所以去年表现比较好的一些成长类的公司,比如说中小盘的一些公司,他认为今年可能还是处在估值回归的一个过程。但是一些偏低估值的,比如以沪深300为代表的一些高质量公司,他觉得这些企业盈利从今年的情况看,包括未来的1-3年的情况来看,盈利的增长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些公司在去年和今年都有一定的幅度的估值下跌,徐荔蓉认为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所以相对来说,这一类公司会更有信心一些。

展望2022年市场,徐荔蓉判断,由于存在宏观的不确定性,包括地缘政治的紧张等等,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扰动,但他表示这些不足以改变市场的方向。就市场整个方向来看,他还是比较倾向于偏低估值、高质量的一些公司,它们在全年可能还是会有比较好的一些表现。

就整个港股市场来说,可能会更乐观,特别是对其中的科技类、互联网类的一些公司。徐荔蓉认为,今年政策上存在整个调整矫枉过正的一个趋势,而且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又有一个向好的趋势,所以对这一类公司和香港市场相对来说会更乐观一点。

景顺长城基金:鲍无可

鲍无可列表图.jpg

在景顺长城的股基团队里,鲍无可无疑也是一位代表性人物。他的风格更加偏向价值股,但也同样长期,更是全市场少数对A股和港股都有独特见解的基金经理。“香港市场是一个极其理性客观的市场,估值差异化很严重,放在A股很难理解,背后的原因就是DCF模型,DCF模型对应的是公司现金流。”他曾这么点评港股。

2009年12月,鲍无可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历任研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自2014年6月起担任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现在的他,除了管理基金外,还是景顺长城基金公司股票投资部的投资副总监。

对于这名投资长跑健将,业内对他的印象是:讲原则,长期坚持认定的事情。鲍无可曾表示,自己对投资标的安全边际要求非常高,投资期限看得也很长,从不盲目跟风,不喜欢去扎推的地方。

从阶段表现看,鲍无可的业绩似乎并不太抢眼,甚至短期可能跑输指数,但长期,看通过买入并持有高安全边际的上市公司,长期实际上也为投资者带来了较好的回报。查看其代表产品的历史业绩,自从鲍无可2014年6月27日管理以来,在2015年、2017年上升市期间,取得了69.68%、24.47%的年度回报。

智君科技显示,综合来看,鲍无可的历史业绩,截至3月31日,鲍无可近5年,年化收益率为9.59%,最大回撤为20.02%,均好于沪深300。

image.png

鲍无可将自己定义为是一个典型的价值投资型基金经理。无论外界市场如何喧嚣,他都坚守自己的能力圈,赚能看明白的钱。鲍无可的价值投资,并不是单纯的 鲍无可先考虑控制回撤,然后才是争取盈利,“好股+好价”同时具备时才会出手。

一方面,优质个股的高质量现金流、业绩增长确定性是最好的安全边际,这类标的往往具有较高的壁垒。鲍无可主要关注两类企业:一是优秀的管理层带领员工努力奋斗,经历市场充分竞争后成功突围,构筑的“护城河”非常坚实,比如家电企业;二是拥有特许经营权等天然的壁垒,愿意和投资者分享经营成果(比如长期稳定的分红),比如水电企业。

另一方面,看重估值保护。估值是衡量投资性价比的重要指标,鲍无可挖掘到优质公司后并不会盲目买入。而是先纳入核心股票池,持续跟踪研究,直到出现合理价格,拥有足够安全垫时,才择机介入。

作为一名坚守安全边际的典型价值投资者,鲍无可的投资风格非常稳定,从不随波逐流,严格控制回撤,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他的业绩表现上。比如其代表基金,即使在市场下跌的2016年、2018年,也表现出较好的抵御风险能力,区间最大回撤仅为-28.11%,远低于同类偏股混合型基金-52.07%的最大回撤均值。

image.png

具体到个股选择上,鲍无可面向全市场自下而上进行选股,专注于企业本身是否优质,不会刻意寻找热门赛道。首先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竞争壁垒,在整个产业链中具备优势地位和竞争力,在同类公司中强势领跑。然后要求企业基本面扎实,具有较高的资产回报率(ROE),自由现金流长期稳定。这种选股思路,视野更加广阔,使组合底层资产更加优质、均衡。

在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既有价值投资者都偏好的低估值高股息的公用事业、可选消费、燃气、高速公路等,也有通信龙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也有消费和科技属性兼具的医药龙头股如一心堂、普林制药等。

通过这种思路构建起来的组合,使得鲍无可对单一行业持仓一般不超过20%,不会通过极致配置去博取短期高收益。在个股层面,更是会布局时有耐心等待低位时机,卖出时坚决果断,恪守安全边际。

image.png

对于当下的投资环境,鲍无可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我们现在正站在一个大拐点上,各种情况错综复杂。中国面临两个转型,一是经济结构的转型,一是能源结构转型。这两个转型一个影响需求,一个影响供给。”

谈及2022年的投资是市场,鲍无可认为,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就是投资占GDP的比重要下降到合理的位置。投资中最重要的是房地产,今年是近年来第一次房地产销售面积下滑,考虑到中国居民较高的杠杆率,房地产销量下降的方向是明确的,只是不知道幅度和节奏。在新兴的需求中,各种数字化、老龄化、服务性的需求却在兴旺发展,这些需求的增长有自身内在动力,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能源结构转型会对各种制造业以及通胀产生长远的影响。原有的化石能源是成本最低、使用最为方便的能源。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我们将大幅提升新能源的使用比例,而当前新能源在成本和易用性上较差,整体社会的能源成本将呈抬升的趋势。由于看不清传统能源的长远需求,传统能源企业对原有业务的资本开支是非常谨慎的,使得这些产品的供给增长非常有限。但是整体经济还在往前发展,其对于传统能源产品的需求还在稳定增长,供需矛盾会造成这些产品价格的长期坚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鲍无可认为投资股票更加需要从个股选择出发。在未来的投资中,壁垒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需求随时在波动,坚持高壁垒的方法将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认可的壁垒有两种,一是不可复制的资源,一是远远领先于行业的竞争优势,现有的持仓都符合这个标准。

“我们认为自己在中国投资非常幸运。尽管经济发展中会遭遇各种逆风,但中国市场的投资纵深非常大,总是能挖掘到持续向好的高壁垒公司。相信通过长期持有这些公司,整个组合的回报将非常可观。”鲍无可说。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