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合资基金公司中较受关注的一家,上投摩根以投研团队稳定、长期业绩优异闻名。日前,上投摩根基金总经理王大智接受中国基金报专访时表示,上投摩根延续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简称:摩根资管)的长期主义基因,希望通过扎实的投研能力为投资者带来优异的产品和服务。在外部不确定性凸显的当下,王大智重申了上投摩根扎根中国的承诺。在王大智看来,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资管行业下一个十年的黄金赛场。
外资持续进入
中国资管行业具有吸引力
中国基金报:随着金融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进军中国的外资机构越来越多,怎么看待未来的竞争?
王大智:其实我们乐见更多的同业一起加入到这个市场。当前,中国资管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对于中资还是外资,这中间都存在巨大的空间供我们寻找共赢发展的机会。
对于市场的竞争挑战,上投摩根基金的优势在于,经过近18年的在地深耕,我们有丰富的产品线,有成熟的投研团队和渠道伙伴,并且了解国内的法规和趋势,因此,面对未来的市场,我们有信心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我们也准备好了与包括外资机构在内的所有投资机构同台竞技,互相鼓励和互相学习,一起助力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长期发展。
当前,上投摩根的业务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地的业务,即向本地投资者募资投向本地的股票、债券市场或其他资产类别;第二部分是为内地的投资人提供投资境外的产品;第三部分是帮助境外的投资人了解和投资中国市场。
第一部分,与其他外资机构相比,我们的投资团队、管理规模、产品线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让我们国内的投资团队更专业,业绩力争更稳定,让国内的投资人更认可上投摩根,这也是我们努力去实现的目标;第二部分,我们希望将境外好的策略、产品引入到内地,满足内地投资者多元化投资的需求;第三部分,投资中国已成为国外资管机构的共识,我们希望利用外方股东的优势,多跟国外的客户接触了解,让上投摩根成为他们可信赖的伙伴和投资中国市场的优先渠道。
中国基金报:外资能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什么变化?
王大智:越来越多的外资资管机构选择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方面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将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注入“活水”,外资资管机构可以引入更加多元的产品和策略,满足投资者多元投资的需求。
此外,在引入成熟资本市场管理经验、策略和产品设计上,外资机构具备优势。以ESG投资为例,欧美目前在ESG相关资产管理规模和占比上均处于领先地位,有许多成熟的发展经验可供国内市场借鉴,如信息披露和ESG评级体系建设、ESG投资策略和产品、投资者教育等。
但总的来说,外资在本地还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并且许多外资机构对于中国市场的了解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相较于国内的资管机构,外资资管机构自身也需要积极适应本地市场,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如客户陪伴、产品设计等方面。
为全球投资人提供做多中国的桥梁
中国基金报:目前,摩根资产管理正在申请100%控股上投摩根基金,全资控股对上投摩根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大智:在中方股东和外方股东的共同支持下,上投摩根基金已在内地基金市场深耕近18年。截至2021年底,服务零售和机构客户超5900万,管理公募基金超80只,拥有相对齐全的各项业务资格、产品和服务。这些经验使得我们更加了解国内市场,更加明白客户的投资需求。另一方面,摩根资产管理隶属于摩根大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1年底,其在资产管理方面拥有超过150年的丰富经验,并在全球29个国家或地区拥有超过1000名投资专家。依托于摩根资产管理全球投研能力,我们能进一步拓展自身多元资产配置的能力,更好地服务投资人。
未来股权交易完成后,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把摩根资产管理的全球投资能力与上投摩根的本地多年经验相结合,能够达到“1+1>2”的效果,为中国与来自世界的投资人提供做多中国的桥梁。
中国基金报: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对上投摩根有哪些影响?
王大智:对于研究的坚持,对长期业绩评估的重视,对投资人才的要求,这些方面上投摩根受外方股东摩根资产管理影响较多。整体来说,如何把投资理念、研究框架变成最终的结果交到投资人手上,这一套流程上投摩根和摩根资管是类似的。我们都认为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投研能力。投研没有竞争力,就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所以,资管机构首先要把投研体系搞好,这是基础。
过去两年,我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让摩根资管进一步了解上投摩根的投研体系,了解整个中国市场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摩根资管怎么赋能和加持上投摩根?对于外资机构在中国开展资管业务来说,一方面,本地经验更重要,这些地方上投摩根需要自己摸索,需要自主性;但另一方面,全球经验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借鉴,帮助我们在摸索的过程中少犯错。
举个例子,权益投资是国内资管机构的核心任务之一,发展权益投资能力,本地经验和自主性很重要。基金经理在公司投研框架的基础上,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由,能够按照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去做权益投资,因为他们是专家。在多元资产配置方面,摩根资管能为上投摩根提供许多经验,因为摩根资管业务覆盖全球不同市场,它经历过很多金融周期。
例如,2007年,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多元资产配置并不如现在这样受关注。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使不少基金公司的规模腰斩。经此一役后,很多基金公司和投资人在市场波动中认识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当前,内地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的重视程度同样在提升。如何进行多元资产配置并与客户进行沟通,这方面摩根资管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中国基金报:以发展权益投资为例,上投摩根什么地方需要全球经验,什么地方本土自主性更重要?
王大智: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摩根资管很注重长期投资。例如,摩根资管每年推出的《长期资本假设》报告,谈的是10年、15年后的资本市场和资产配置建议。但同时,尽管长期思考很重要,我们也要考虑到客户的短期投资目标。
在引导客户长期投资和帮助客户达成短期目标之间,核心是寻找平衡。一方面,权益资产需要长期视角。选择投资标的时,要捕捉长期趋势,而不是一味地盯着短期的板块轮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承认,客户由于投资的期限目标、经验和考核要求的不同,他们需要灵活性。对于客户来说,光告知三年、五年乃至更长的趋势是不够的,还要告知战术性的配置方法。
举例来说,在海外市场,超越基准一两个点就是很好的回报了,但是,对于A股市场的基金经理来说,超越基准一两个点在全市场却很普遍。另外,国内市场互联网代销渠道的崛起也是一个全新的趋势。因此,在许多方面,我们需要积极地与外方股东沟通海内外市场的差异。
长期来看,摩根资管的经验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经历过很多周期起伏,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中国的资本市场仍然年轻,我们与成熟的资本市场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的差异难言孰对孰错,完全照搬海外的发展经验也并不可取。因此,一方面,我们不能着急,要因地制宜地适应当前的本地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借鉴摩根资管在成熟资本市场上多年积累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用“望远镜”去观察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到顺时而动、顺势而为。
在A股投资
需兼顾国际经验和本地特色
中国基金报:在A股投资,基金经理要兼具投资风格鲜明性和灵活性。您怎么看?
王大智:我觉得基金经理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投资框架,要力争做到风格稳定不漂移。这方面,我们会对每只基金的投资流程进行管理,但并不会限制基金经理的决策。
比如说一个基金经理本来就是成长风格,如果要求他管理的基金做到净值稳定不回撤,这个可能有点强人所难。再者,是不是有足够的工具和支持让他做对冲,实现净值相对稳定。我们不能要求基金经理的净值涨的时候涨得快,下跌的时候要岿然不动,这并不现实。
海外比较成熟的地方在于,基金的投资目标和投资框架很清楚,客户的风险偏好水平识别得也尽可能精准。在信息充分披露的基础上,客户在买基金时就清楚地知道他想要买什么,买的是什么。这里的透明性至关重要。
2016年、2018年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一般经历过比较大的回撤。这种时候,我们会从产品、风控、数据等方面检视自己,基金经理也会问自己:有没有真正地用足所有的工具?有没有遵循所有的风险管理要求?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回撤控制优于行业平均,但不要影响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同时,我们也必须培养风格多元的基金经理。
比如说,对于风险和波动承受能力偏弱的客户,我们会建议其购买均衡风格的产品。我认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一方面,基金经理要有鲜明和稳定的风格;另一方面,销售端也需要将适合的产品匹配到相应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者。这是一个长期任务,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然,这也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进。例如,就产品的展示而言,如果销售渠道单纯按照收益率排名,那就体现不了基金经理管理风险的能力。从市场情况看,当前许多投资者对风险调整后的回报关注度还不够高。帮助投资者正确地认识风险和收益,也是我们未来投资者教育的重点。
中国基金报:怎么看待明星基金经理和团队管理之间的关系?
王大智:这中间存在国际化跟本地化碰撞。根据波士顿咨询的统计,在海外成熟市场,过去10年来,资管机构主动管理的权益规模占比不断缩窄,而被动产品、多元资产和另类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和海外相比,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目前超80%的管理规模都是主动管理的基金。一方面,中国市场具备相较于全球成熟资本市场稀缺的超额收益;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主动管理投资符合现阶段国内投资人的需求。两类市场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是我们需要认清的事实。
此外,海外很多市场基本不发新基金了,但中国市场每年有很多新基金发行。国内和海外的市场情况不同,也决定了营销的方式不同。我们整体上倾向于让投资者认识到上投摩根有一支投资能力突出的团队。营销上不是单纯地突出谁,而是与投资者沟通我们在不同资产类别的管理能力,例如,上投摩根的权益产品是什么样的风格、上投摩根的多元资产管理团队有哪些特色等。
在与客户沟通上,上投摩根的基金经理会经常参与客户交流和直播,这与海外很多资管机构是不同的。海外资管机构中,客户很多时候是接触不到基金经理的。目前在国内,客户完全接触不到基金经理并不可行,但过于凸显明星基金经理也并不适合。其实,海外历史上也经历了从明星基金经理到团队管理的演变,国内未来可能也会经历类似的演变,但这需要时间。
对于上投摩根而言,我们更倾向“群星胜于明星”。目前我们在各个资产类别条线都储备有充足的人才,投研团队中资深老将、中生代、新生代成梯队分布、均衡发展,并在不同资产类别、不同风格、不同赛道上我们都有非常优秀的基金经理。
中国基金报:怎么看待ESG投资在国内的发展?
王大智:ESG投资在国内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我过去一年参加的所有的论坛、峰会都在讲ESG,相关概念已经讲得很透了。同时,如果我们看ESG投资策略吸引资金的情况,目前ESG投资策略在持续吸引资金流入。晨星数据显示,2020年,亚洲可持续基金净流入接近80亿美元,约为2019年的10倍。
对于ESG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我们认为,首先要明白客户对于ESG实实在在的需求是什么。比起国外较为成熟的ESG概念,我们要了解国内客户对于ESG的标准跟国外客户有没有差别。因此,我们在客户交流、产品设计、市场调研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其次,知行合一。资管机构自身的ESG也很重要。例如,公司在环保方面的实践、公司治理、董事会架构、是否注重社会责任等。
此外,发行ESG主题产品还是把ESG理念融合到所有的产品中,这也是一种选择。摩根资产管理早在2007年就加入了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The United Nations-supported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简称“UN PRI”),并且积极在投资中践行ESG理念。未来,上投摩根将积极借鉴摩根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将ESG指标整合纳入到投资流程、组织框架当中。
中国基金报:怎么看待目前公募基金销售渠道的变化?
王大智:目前公募基金销售渠道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演化,这很让人兴奋。第三方平台、券商等渠道的崛起,让资管机构和投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当前,年轻一代的基民更习惯在互联网平台上购买基金。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许多社交媒体平台上,基金投资正在成为热门话题。如何更好地服务线上年轻化的客群,也对基金公司的营销宣传和投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怎么帮助个人投资者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这些投资理念要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去发布?怎么让宣传投教内容变得不枯燥,投资者听得进去,但是又符合规范,不陷入过度娱乐化?过去一年里,上投摩根在内容形式、直播活动、投资者教育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创新和努力。
同时,随着基金销售线上化、客群年轻化趋势的发展,银行、券商也在发生变化,许多银行都在着力打造线上平台和建设数字化能力,券商也在积极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并且,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以保有量来考核绩效,注重长期投资行为的培育,不鼓励客户赎旧买新。在摩根资管,我们会将这样理念相近的客户称为“Super user”(超级用户)。因此,我们很愿意集中优势资源与这些理念相近的渠道伙伴携手,共同为提升客户盈利体验而努力。
2022-03-28 09: 30
2022-03-27 17: 00
2022-03-27 14: 50
2022-03-25 17: 20
2022-03-24 21: 45
2022-03-22 1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