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中,随着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机构的规定》及相关配套文件,第一批中资基金公司已抱着创业者的心态在香港踏上了海外发展的征程。
时任某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总经理的连少冬,是首批“探路者”的公募基金中少有的女性高管。
博时国际副总裁 连少冬
在国际国内资管行业从业多年,近10年后再次回到香港,中资基金香港子公司大多已走出经营的泥沼,连少冬也换了身份。这一次,作为博时基金(国际)有限公司副总裁(Deputy CEO),连少冬肩负的是发展壮大的重任。
从香港联通世界
举步维艰,是连少冬对于2008年那段“创业时期”的深刻印象。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香港经济带来了较大冲击,宏观层面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内部需求萎缩,失业率上升;金融市场上,2007年10月底,恒生指数创下31958点高点后,出现断崖式暴跌,到2008年10月27日最低跌到10676.29点,只相当于一年前的33.4%,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最大回撤。
“当时海外机构受到重创,没有太多资金投资中国,而境内资金投资海外时也认为风险偏高,” 连少冬坦言,首批“创业者”面临的困难远比想象中大,但好在市场总是在动态变化的。
2009年,人民币开启了国际化进程,2010年进一步提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提升。2017年,MSCI宣布自2018年6月开始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同一年,彭博宣布自3月1日起,纳入中国综合指数的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的最低流通规模分别将从10亿元(人民币,下同)提高到50亿元和15亿元。
2019年,彭博又宣布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从2019年4月份起纳入BBGA。摩根大通也在同年9月宣布自2020年2月28日起,将9只中国国债纳入GBI-EM,占比10%。
“中国资产纳入国际指数中,带动了海外投资者主动或被动增配中国资产,2018到2019年,投资中国的海外资金都是大涨态势。” 连少冬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虽然对海外投资者投资调研带来一定影响,但资金整体仍然看好中国。
凭借在香港积累起来的海外市场经验,2012年博时国际开始尝试以香港为跳板,打开更多国际市场。两年内,博时国际分别于2012年在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2013年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完成机构注册,为当地投资者提供跨境投资咨询和全权投资管理服务,并与其他海外金融机构搭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
经过多年的香港布局与经营,博时国际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包括权益、固收及大类资产配置等类别的双向及跨境资产管理服务,获得多家海外主权基金、央行、养老基金、境外大型金融机构的委托,并成功在香港本地及美国市场布局了多只公募基金。博时国际的资产规模也已超过了100亿美元,在中资香港基金管理公司中名列前茅。
目前,在韩国,博时国际如今已是市场最为活跃的中资公募基金,为韩国众多一流大型机构管理投资于中国资产的资金,提供专户服务,并与韩国金融机构合作为其当地发行的基金提供投顾服务,无论是资产管理规模和产品形态的丰富程度方面,都可比香港业务。连少冬介绍。
在美国市场,博时国际自2014年起就与美国金瑞基金合作,发行了首只跟踪MSCI中国A股指数ETF,是美国市场上跟踪该系列指数最大的ETF产品。去年1月,双方再次合作发行境外首只中国科创50ETF。同时,公司还与欧洲著名金融机构标准人寿安本共同管理着一只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在亚洲,博时国际与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等地区机构长期保持业务关系及沟通。连少冬透露,在中东等其他国际市场,博时国际也已经做好扩张计划,未来将择机进入新的市场。
在历史机遇中建立优势
外有金融危机,内有竞争劣势,对于初到香港市场的中资公募基金而言,要在逆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并不容易。
2010年,中资美元债市场的崛起,让博时国际看到了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与股票市场不同,中资美元债这个新的市场,让中资公募基金有机会与海外同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仅同步建立业绩纪录,对中资机构的深入了解又给中资公募基金带来天然优势。
2011年,中资机构的第一个美元融资高峰到来,第二年博时国际即成立了海外债券团队,发行了市场上首个投资中资美元债的公募基金,这也是首批开始从事亚洲美元债投资的团队。此后,博时国际借助自身在固定收益产品、信用评级等方面的优势,中资美元债产品的业绩得到更多投资者认可,也逐渐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建立起独有的优势。
“博时国际的海外美元固定收益产品本身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团队的稳定性、业绩都是一面旗帜。其次,服务很多海外主权基金和养老金这类长期投资中国的资金,对他们的投资偏好有深入了解,在海外资金增配中国的情况下能够获得优势。另外,博时国际的品牌也得到了海外主权基金的认可,因此业务增长很快。”连少冬介绍道。
在香港市场与外资公募基金竞争的过程中,博时国际的优势也得到不断强化。连少冬表示,如今,博时国际的固收团队与外资相比实力也很强,不仅有服务海外投资者的经验,还有很强的产品解决方案能力,运营、风控等中台职能也独具竞争力,为客户提供超预期的产品和服务。
经历12年的发展,除专户和专项委托外,博时国际目前共有6只获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产品和1只香港上市的ETF产品,截至2021年3月31日,管理资产规模约90.99亿美元。团队规模已增至50人,包括了前台投资、市场以及中台运营等不同职能。
连少冬介绍指,博时国际与母公司博时基金之间也在投研、风控等多方面紧密合作。例如,博时国际的投资团队能够以参加投研例会等不同形式共享母公司的研究成果,还能够依托母公司的金融科技技术,提升香港的系统等基础设施。
博时基金是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也是中国最大型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1年末,共管理311只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8万亿元人民币。
越开放,越发展
和其他中资公募基金一样,博时国际在香港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背后都离不开内地金融市场开放政策的支持。
中资公募基金的出海,正源自促进RQFII和QDII业务发展的初衷。2011年,金融市场开放又迎来新的里程碑,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进一步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在规定额度内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于境内证券市场。2018年进一步取消了QFII每月资金汇出不超过上年末境内总资产20%的限制和QFII与RQFII本金锁定期要求。
2014年11月沪港通正式启动,彻底改变过去单向开放的格局,随后,深港通启动,互联互通更是从股票市场跨越到债券市场。“香港本土市场天然不如内地大,互联互通越开放,对中资公募基金的海外发展越是利好,”连少冬直言。
如果说过去十年,服务投资中国的海外资金是博时国际的主调,那么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理财通的落地,下一个十年,帮助内地资金走出去将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连少冬非常看好跨境理财通带来的巨大商机,“大湾区居民约7200万,相当于10倍的增量,珠三角又是中国相对富庶的地区,居民理财观念比较强,能给香港的中资机构带来更广阔的客群。”连少冬认为,与海外基金产品相比,国内的公募基金产品有很大特色,包括多种形态,有些产品是香港市场所不具备的,随着大湾区居民跨境投资增加,将会推动整个香港资管行业尤其是香港公募基金的发展。
谈及香港市场的优势,连少冬指出,与国内公募基金生态相比,香港资管市场在产品与服务方面能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不一样的选择。香港一直是国际著名的资产管理中心,国际化程度高,比较优势突出。1999年末,香港资产管理规模为3.5万亿港元,而2020年末,规模已经达到34.39万亿港元,20年增长了超9倍。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发展受惠于国际金融中心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包括金融服务业生态、高端金融人才库、与国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一流资讯和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监管体制。
香港监管机构在对投资者保护力度、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绿色和ESG基金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方面走在全球前列。“海外长线资本配置中国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是资管机构和被投资产的可持续发展因素。在这方面香港的监管制度和行业实践都是国际领先的。稳定和可持续也一定是我们内地投资者配置海外资产时的重要考虑”。与香港相比,内地的金融科技水平更高,无论是基金信息还是基金经理的观点都更容易以多种途径触达投资者,在投资者教育和投资服务方面领先于香港。连少冬认为,大湾区客户也将推动香港市场在这些领域的发展,而中资公募基金在相关领域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相信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锁定一席之地。
“未来,我们对互联互通的拓展抱有很大期待,我们会继续跟住市场的发展趋势,强化自身现有优势,同时补充过去没有精力做起来的业务。”谈及发展策略,连少冬如是表示。跨境理财通制度的推出,给予了中资资产管理公司一个与外资巨头同台竞技的机会。“中资资管机构拥有敢打敢拼接地气的本土经验,同时拥有对成熟市场的规范、文化和产品创新的深度理解,服务好内地客户出海投资是得天独厚的机遇,也是不可回避的责任。”
2022-04-01 14: 52
2022-04-01 14: 00
2022-03-31 16: 33
2022-03-31 11: 39
2022-03-30 20: 59
2022-03-30 08: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