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26日,由中国基金报主办的2022中国机构投资者峰会在深圳成功举办。容光投资总经理卢安平先生以《产业变迁与股票市场前景》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从产业变迁的角度,对中国股市场前景进行研判。
卢安平认为,这一轮中国经济的周期下行,除了疫情因素以外,房地产行业的大幅下滑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房地产规模和增速的下降,将由制造业升级、其它行业的内需和广阔的外需来弥补。中国全新的科研体系配合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会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提升。比如仅汽车这一项,中国新能源汽车及传统汽车已在全球具有竞争优势,如果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市占率提升20个百分点,那就可以抵消房地产下滑产值的过半。
卢安平表示,2023年及未来几年更看好中国的相关资产。有强劲的未来增长,有很低的估值,还有充分的流动性,这是极好的股票资产投资时点。A股现在是五年一遇的买入时机,港股是二十年一遇的布局机会。
以下为卢安平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容光投资卢安平。容光是一家专注于股票投资的年轻私募管理人,有基本面选股以及FOF两条产品线,目前管理规模二十多亿。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产业变迁与权益投资。
A股及港股现在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在流动性很宽松的情况下整体估值却比较低,市场先生的悲观情绪比较重。它跟基本面吻合吗,我们从产业变迁的角度进行分析。
这一轮中国经济的周期下行,除了疫情因素以外,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行业的大幅下滑,以及美国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与制裁。
房地产行业经过二十年的大发展,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基本平衡,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不足并存。房地产行业的总规模不可能回到过去几年17亿平米的年均销量了,有一个总规模的下降。房地产总量的下降,带来整个产业链的萧条,对宏观经济形成很大的拖累。过去几年,房地产及建筑行业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这个比重是偏高的,过热的。发达国家这个占比一般在10%左右。如果我国房地产及建筑业GDP比重落到10%左右的位置,那么房地产业下滑约三分之一,5万亿左右的GDP,这个缺口需要由其它行业和其它增长点来弥补。
房地产供需格局的反转,虽然带来短期宏观经济的阵痛,但供给充分终究对消费者是有利的,而且人才、资金等各种资源将从房地产业很大程度上转移到其它技术升级的行业,对长期宏观经济发展有利。另外,房地产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第一大行业,我国房地产业也将继续在10%左右的中枢位置上,以一二线城市的结构性扩张,以及更高质量的房屋供给来满足居民的升级需求的方式,继续发展。
房地产规模和增速的下降,将由制造业升级、其它行业的内需和广阔的外需来弥补。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体量大、门类全,制造业占GDP比重基本稳定在30%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30%,而美国占16%,德国日本之和为11.6%,我国制造业的规模超过了美国欧洲日本的总和。但传统上,我们的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靠规模和低成本取胜,高端的半导体、航空航天、化工、生物医药、高端材料设备和工业软件占比较小。
制造业的强大,背后需要的是科技创新体系的健全和强大。除了企业自身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国家整体的基础研究体系和能力也非常重要。过去我们从一穷二白起步,虽然工业门类健全,但短平快产品和技术居多,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
现代基础科技主要是大科技、大装置、跨学科合作的时代,需要举国体制。1945年范内瓦·布什《科学,无尽的前沿》奠定了美国基础科学的建设体系。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基础科技供给端的财力物力人力充分具备,需求端急迫,我国以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体系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并且在加速完备中,这是新基建的重要一环。在激励机制方面,美国1980年通过《拜杜法案》,政府资助的发明创造可以由高校和发明人分享专利许可收入,极大地提高了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率,促进了美国从“制造经济”转变向“知识经济”。我国通过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法》以及一系列政策制度,建立起了比美国更大程度的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人员的自主性积极性得以本质提升。中国每年理工科毕业生人数几乎超过西方世界总和,得以进入完备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发体系,并得到充分激励,中华民族本就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之一,这套科研体系配合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会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提升。
在半导体方面,新型举国体制揭榜挂帅,我们有望很快跑通28纳米非美产线,不远的几年后实现14纳米国产化。14纳米及以下制程能够满足80%左右的应用场景,当中国把14纳米制程做到白菜价的时候,半导体产业的全球格局就根本性改变了。
在新能源产业,除了光伏在全球一枝独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已经取得竞争优势。汽车是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全球年产值在15万亿量级。随着中国汽车(包括燃油车)产品力的明显提升甚至超越,叠加低成本和快速迭代优势,中国品牌汽车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升。如果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市占率提升20个百分点,那就是3万亿的增加值,可以抵消房地产下滑产值的过半,这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民航大飞机和军用战机这种附加值更高、产业链更长的高端门类,我国也在攻坚发展过程中,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设备、材料、软件,与高端产业互为依靠,同步发展。
在需求端,中国制造业的市场不仅仅在于西方发达国家,将来更在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大数上来看,发达市场人口只占全球不到15%,新兴市场人口六十多亿人,新兴市场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近半,而且由于新兴市场GDP 增速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不远的将来新兴市场将大于发达市场。南南合作、各种区域和双边贸易协议,“一带一路”新的国际战略框架,都在为我国的制造业产能寻找市场,广大的新兴市场是我国制造业包括服务业的最重要增长来源之一。
除了海外市场,国内本身就是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建设统一大市场,提升中低收入人口可支配收入,要素市场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将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的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服务都能自由流通,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内需将得以大幅增长。
因此,中长期来看,供给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和制造业升级提供了更好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需求端,国际国内双循环将解决长期的发展空间问题。供需两旺,产业升级,经济得以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们更看好中国相关的资产。从经济周期看,由于疫情的原因,中国经济主要指标现在处于衰退期或者早周期。随着疫情的放开,经济活动的制约将极大解除。极低的基数,加上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2023年会看到中国经济的显著修复。中国的能源和粮食有基本保障,制造业大国不会有明显通胀,这样我们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较大的自主放松空间。有强劲的未来增长,有极低的估值,还有充分的流动性,这是极好的股票资产投资时机。A股现在是五年一遇的买入时机,港股是二十年一遇的时机。而发达国家的经济2023年会有一个大幅放缓或浅层衰退,美股下跌的风险大于上涨的风险。
正如约翰.邓普顿所说:牛市在悲现中诞生,在怀疑中成长,在乐观中成熟,在兴奋中死亡。目前市场先生比较悲观,但它与中国的产业发展基本面不相符合,这正是投资布局的时候。
我今天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2-12-28 18: 40
2022-12-18 19: 12
2022-12-18 13: 06
2022-12-16 18: 35
2022-12-14 14: 43
2022-12-12 17: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