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规模大涨!盘点一下“业绩与规模”双丰收的宝藏基金经理......

贾展荧 2023-07-20 17:52

W020220105740837956722.jpeg

投资圈存在许多魔咒,比如某只基金产品规模突破百亿,往往意味着投资策略也会发生较大变化,比如以往“小而美”的挖掘方法不再适应。可见,“业绩与规模”是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难以两全的境地。 

因此,有些资深基民更喜欢去发掘这样的基金——规模还不算太大,投资风格鲜明。有些绩优产品为了打破魔咒,基金公司也会采取限制申购等手段,使基金经理在自身能力圈范围里,能够继续沿用其擅长的投资策略。

而有些基金公司却趁着业绩出色,一味地追求管理规模,结果搞得基金经理“无所适从”,一旦市场风格发生较大变化,业绩反而大幅跑输市场。 

借此机会,基金君为大家寻找几位“业绩与规模”双丰收的宝藏基金经理。本次筛选条件为:基金规模合并值大于2亿元、最新一期季报中股票占比大于60%、2023年一季度末在管总规模相较于2022年末增幅超过100%。


image.png

最终筛选出来的三位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是华宝基金刘自强、广发基金田文舟、鑫元基金李彪。通过解析他们各自的投资风格和框架,帮助大家了解这些优秀投资人背后的投资理念。

华宝基金:刘自强

example

在风格多变、轮动显著的A股市场中,每一次市场风格的转换,都是对基金经理的判断和操作的重新检阅。 

十年磨一剑,需要基金经理具备的不仅仅是在市场浮沉之中持续保持的定力,还需要对风格切换保持灵敏的嗅觉和行动上的果断。已从业21年、拥有超15年投资经验的华宝基金基金经理刘自强是其中之一。 

刘自强毕业于复旦大学。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曾在天同证券、中原证券、上海融昌资产管理公司从事证券研究工作。2006年5月加入华宝基金。现任股票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 

刘自强拥有超21年从业经验、超15年投资经验。擅长行业轮动、宏观择时。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在管公募基金产品3只,合计规模48.59亿元。  

21年的从业生涯里,刘自强见证了市场和行业的起起伏伏,自带敬畏,这些年也在不断调整进化自己的方法体系。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据Wind显示,刘自强任职以来总回报为223.08%,同期沪深300仅为-0.05%;近一年年化回报为7.95%,同期沪深300为-0.03%。由此可见,刘自强的业绩确实可圈可点。

image.png


刘自强以自上而下、行业轮动、偏策略的方式来做基金投资操作,基本步骤分为四步:定牛熊、定风格、定行业、定公司,紧扣的核心是“敬畏周期”。

他认为这主要包含了三点投资理念: 首先是要学会离开市场,即在周期面前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退出;第二是要坚信价值;第三是要顺应趋势。

对于很多基金经理敬而远之的择时,刘自强却在过往交流中直言不讳:“择时是我管理基金当中很重要的环节。”这主要基于他自上而下的基金管理操作,需要对市场的牛熊有判断,再根据对应的风格选择相对匹配的行业。 

与此同时,刘自强强调仓位管理,也就是会根据市场走势的判断调整仓位——在牛市增加仓位、熊市降低仓位。 

在其管理基金的15年中,股票仓位超过90%的时段屈指可数,大部分时间在80%附近调整。这或许也是刘自强能够在大盘8年下跌的情况下仍能获得较为良好超额收益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以来市场热点快速切换、反复震荡,刘自强看到的是转折背后的机会。面对更加复杂的行情演绎,他认为“策略+配置”是较好的应变之道。 

不过刘子强也坦言这份驾驭价值和趋势的道与术既重要又难得,因为它需要基金经理全面、综合地感知市场、应对变化。 

image.png


展望今年三季度市场,刘自强在华宝基金公众号中表示,他预计政府将在后续或会采取措施以提振经济、改善就业。因此,市场的转折会在6、7月份可能开始浮现。 

基于这样的考虑,他认为当下的策略应当要积极布局,调整结构,争取在下半年获得更好的弹性。 

同时,刘自强还提到曾在2023年初提出要以价值为主,是因为今年是“转折年”,波动大,而且价值低估,因此要多配置价值股。 

但经过了半年,他认为,价值与成长间的扭曲已经有部分修复。同时,已经度过了半个牛熊“转折年”,现阶段应当要逐步向未来的“牛市酝酿期”展望,因此成长的重要性在逐步增强。 

刘自强,当下的策略是要从“全面价值”转向“价值与成长各半”,增加组合的弹性,争取在下阶段反弹中获得更多的回报。到今年底时,则要根据当时的经济恢复情况,决定是否要进一步拥抱下一轮周期,全面配置成长。

广发基金:田文舟

example

田文舟,复旦大学财务管理学硕士,11年证券从业经历,近4年投资管理经验。曾先后任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研究员、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助理、价值投资部研究员,现任价值投资部基金经理。 

作为广发基金价值投资部的新成员,田文舟研究的方向是消费品行业,这也让田文舟非常关注企业的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目前田文舟在管基金共计6只,管理规模为31.05亿元。 

从各期业绩数据来看,田文舟取得优秀的中长跑业绩,得益于多方面的综合实力。Wind显示,截至7月17日,田文舟近一年回报9.24%,同期沪深300涨幅为1.74%;任职以来总回报为43.91%,而同期沪深300回报仅为7.35%。

image.png


从持仓风格看,田文舟整体风格为大盘-价值型。通过对于田文舟的长期观察,不难发现田文舟会做一定的低频择时,倾向于在权益风险溢价的极低分位点附近进行右侧降仓防御,反之则加仓。 

与此同时,田文舟会按照“七成底仓三成弹性”的思路先自上而下定行业。底仓选择上,偏好增长相对稳定、有品牌渠道优势的消费品行业个股,长期配置食品饮料,近一年看好轻工制造(地产链下游C端)和汽车零部件两大方向。弹性仓位这偏好周期成长行业的波段操作,例如,在经济上行周期关注银行或把握资源品的供需拐点。 

而在个股选择方面,田文舟筛选好公司的标准包含永续经营能力、竞争优势是否被确认、内生增长能力和管理团队是否稳定等四个维度。 

持股风格方面,以其代表基金为例,该基金整体呈现鲜明且稳定的大盘质量风格。与偏低估值的价值型基金经理不同,田文舟在公司质地和估值之间更加看重前者,而好公司的定价通常不会便宜。 

在此背景下,寻找逆向布局的机会是基金经理控制组合估值暴露的重要途径。以欧派家居和天合光能为例,田文舟倾向于在盈利底部偏左侧位置介入,并在公司遇到短期困难时持续加仓,以提升投资确定性

image.png

田文舟在最新季报中表示,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呈现温和复苏态势。一方面,场景修复相关的出行消费,例如酒店、餐饮、旅游均出现了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田文舟认为地产及地产后周期(装修、家居、家电等)领域在春节后出现了超预期的改善,一、二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量大幅增长。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得益于各地去年“因城施策”的一系列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消费的政策。 

同时,在草根调研中,田文舟及其团队发现地产后周期的装修及家居、家电的终端需求也开始好转。 

在操作上,田文舟表示投资组合仍将延续2022年以来的配置思路,对估值具备吸引力的优秀公司维持了较高的持仓比例;结构上,组合持仓仍集中于食品饮料、地产链下游(家居、建材)、医药、(新能源车相关的)汽车零部件等行业。

鑫元基金:李彪

example

鑫元基金的李彪与大多数基金经理一样。在正式管理基金之前,经历了10余年摸爬滚打,从一名研究员,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 

李彪坦言,刚接触投资时思维方式相对粗放,更关注事件驱动。后来随着对行业和标的的逐渐熟悉,跑遍全国数百家企业,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风格、积累大量优质资源,这种粗放的思维才发生了转变。 

李彪曾经在私募、期货公司担任过多年的研究员、投资经理。在2016年加盟鑫元基金后,又担任了两年研究员,在2018年出任基金经理助理。多年的锤炼,让李彪的行业能力圈不断拓展,覆盖原材料、食品饮料、家电、新能源、农业、制造等行业。 

截至7月17日,李彪在管产品共计12只,投资经理年限为4.1年,管理规模为24.77亿元。据Wind显示,李彪自管理基金以来的总回报为54.15%,同期沪深300回报为4.83%,近一年回报为11.14%,同期沪深300回报为1.16%。

image.png

从业12年,李彪的投资框架在一轮轮牛熊更迭中迭代、演进。 

李彪坚信两点,第一,投资长期的收益,来自企业的盈利增长;第二,基金经理的第一责任,是要让持有人赚到钱。组合过于极致,阶段性能把收益做起来,但许多基民一定会在高位买入,这时候假如产品出现一个20%的回撤,亏钱的持有人就会很多。 

在选股体系中,李彪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自己会把所有公司分为四大象限,分别是低预期,高增长;高预期,高增长;低预期,低增长;高预期,低增长。 

首先,李彪会优选第一象限的低预期,高增长公司,这类公司通常有比较大的预期差,能够出现戴维斯双击,带来比较高的收益,不过比较难找。 

其次,他会多选第二象限的高预期,高增长公司,这类公司通常在市场主流的高景气赛道,找到每年盈利增长最快的前10%公司,大概率会有比较好的收益。 

同时,李彪表示会避免第四象限的公司,这类公司通常来自第二象限,从曾经的高增长变成了今天的低增长,也有一些公司受主题炒作后,预期突然打得很高,要清醒的认识到哪些公司是无法兑现的。

在组合构建上,李彪的投资组合中行业较为分散,但是持仓比较集中。

通过归因分析,可以看到李彪前十大重仓股贡献了70%以上的收益,这也说明李彪自下而上选股的胜率很高。

image.png

展望未来,李彪在鑫元基金公众号中表示,与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市场行情或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要因为海外与国内环境都发生或者即将发生显著变化。美联储加息大概率在7月见顶后,美债利率往后看一年回到3%区间可能性较大,对全球风险资产偏向利好,对港股的利好不言而喻。 

行业轮换方面,李彪表示将侧重于新方向和有变化。下半年新能源板块的结构性机会将较为显著,包括复合极流体、HJT电池。这些行业在5-7月份都已经陆续发生了变化。 

此外,李彪认为,消费板块现在赔率处于较好的阶段,只是此前缺乏催化剂。不管是白酒、消费医疗还是酒店,已调整到去年10月末位置上面10%左右,下探空间不大。无论是从政策面还是业绩面,对消费的信心也许都将得到催化。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也不构成对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敬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相关公告。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