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同路人 | 心理学博士张洳源首次分享“北大天才的秘密”

2023-04-18 11:17



 栏目介绍 


      《你好,同路人》是由盈米基金且慢打造的一档关注中国青年财富生活的对话节目。如果说财富管理是一门功法,我们不拘泥于讨论如何理财的“招式”,而是关注背后的“心法”。通过挖掘个人故事、讨论社会热点等,记录真实感动的瞬间,解析故事背后共性的价值。用投资者看得明白的语言,与投资者一起成长。







嘉宾介绍
图片





这世界上所有人都在努力地向前奔跑,但只有一小部分人,明白自己为什么而跑,又将跑向哪里。


你好同路人,我是且慢观察员Iris,今天我们节目请到了一位对我非常重要的朋友,我的发小张洳源。


认识张洳源时,我们都还只有五六岁,在教室里一起背着ABC。后来,他长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中国顶尖的学府北京大学,又去美国深造,花了十年的时间读完博士后。再后来,他放弃了美国顶尖科技公司的工作机会,回到中国,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员。


我很好奇,考上北大,在国内外顶尖学府学习是怎样一种体验?有没有一定能成为学霸的方法?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保持领先地位?(请见本集分享:《北大天才的秘密》)我也想知道,从心理学的视角如何去理解投资中的种种行为?面对追涨杀跌的困境,到底有没有永远做出最优决策的模型?(请见下集分享:《心理学博士如何破解财富迷局》)


我们想给所有青年人和投资者从另一个视角看待问题的思路,从故事中真正理解「长期主义」和「投资计划」的价值与意义,如且慢一样,把「知道」变成「做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期《你好,同路人》的探索之旅。




上集:北大天才的秘密




成为「天才」?




在北大,每一个人都是「长期主义」的产物。


Iris:我们跟很多同路人访谈的时候,发现很多年轻人在选择专业、毕业后就业等人生选择上都非常的迷茫。我记得你曾经跟我说过,你从大学本科就已经定下了你的学术目标,并且花了十年的时间去完成整个博士学业。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张洳源: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我觉得如果把十年当做一个阶段,你总是要去做一些事情。如果你摇摆不定,什么都浅尝辄止,会浪费很多时间,导致你没有办法在一行做深、做精,取得成绩。相反,如果你有个明确的目标,并且一直坚持努力去做,你是一定能把这件事情做好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一万小时定律 」。我认为,目标是什么不重要,定下目标然后去执行才是重要的。所以我就决定要给自己定一个十年的目标,并且努力去实现它。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Iris:很多人都知道「长期主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但是「知道」和「做到」之间往往隔着巨大的鸿沟。你是怎么从「知道」到「做到」的呢?


张洳源:先说说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在北大见到了太多厉害的同龄人,「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长期主义的产物」。甚至不是主观原因,而是有各种客观原因逼他去做这件事情。但不管怎么样,他们能走到今天这么优秀,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长期主义」。


在北京大学,不是好好听课完成作业就一定能名列前茅。分享一个故事,我刚进入北大的时候,有一个室友,我们俩关系很好,一起睡过头,一起上课迟到,但是到考试的时候,我考 60 多分,他考 90 多分。明明都是一样的作息,一样的学习,怎么到考试的时候结果就不一样呢?本科我们寝室四个男生,除了我另外三个都是竞赛保送进的北大,只有我一个人是通过高考。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们为了参加竞赛,从小就开始学习积累,然后知识累积到了今天这个程度。


另一个故事,北大有“四大疯人院”,指的是数学、物理这些硬核的学科。北大的数学院是中国数学当之无愧的殿堂。我有一个朋友在数学学院,我记得他跟我说过,「很多东西是智商无法弥补的」,你大学再怎么努力,也没法超越那些所谓的“天才”,因为他们从三岁就开始研究数学,对数学感兴趣了。


无论从我自己身上,还是其他同学身上,结论都得到了验证,那就是:「大家并不是在同一个起点」,你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追赶上的,时间的积累会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优势。


北大方法论(1):智商无法弥补时间差距,如何实现超越?




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Iris:当你认清到大家并不是在同一个起点,你是怎么去拉齐这个差距的?


张洳源: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叫“小镇做题家”,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小镇做题家,我来自一个三四线城市。但是小镇做题家又怎么样呢?我在北大读的是心理学系,心理学这门学科我相信99%的高中生之前都没有学过。虽然我刚开始进入北大有些不适应,但是后来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也许别的同学的数理化成绩确实非常高,但当大家面对一个新的学科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并不比别人差,这是我当时信心的来源。


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说,「我在清华北大被打击的很厉害,为什么聪明的学生那么多,同龄人好优秀。」 尤其是他在当地是最优秀的学生,来到清北后,这种落差会让自信心受到强烈的打击。我会直接回复说,去选一个大家都没有学过的学科。有时候我还开玩笑的直接说,转学去心理学系吧。


北大方法论(2):人生陷入迷茫怎么办?三个维度做拆解




独立思考,是我坚持的浪漫主义。


Iris:战略上我们还是要靠时间的力量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但是有些时候在战术上,我们可以选一个新的赛道,或者同一个起点去竞争。下一个问题,面对人生的迷茫,有没有什么参考标准或者模型可以给大家做个参考?


张洳源:我觉得北大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和窗口,让我能够问自己到底想做的是什么?我自己有三个方法定路线。第一,找到一个role model ( 榜样)非常的重要。当时我本科的一个导师从美国回来,他非常的厉害,看到了他的整个经历,我就觉得我导师这样的人生挺不错,我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因此定了自己走学术这条路。第二,还是要问自己的内心,自己想要什么。我当时有一个非常强烈想走出去看看的愿望,所以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出国留学。第三,通过实践,要找到自己擅长的事情。一个人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好,我在本科的时候参与了很多科研的实习工作,然后我发现我做的还是不错的。当你把这三点结合起来去看自己的人生,也就不难做判断和决策了。


Iris:顺利完成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后,你放弃了美国 Meta、微软这些大厂的高薪邀约,选择回国,原因是什么?


张洳源:当我决定回国的时候,很多身边的朋友都觉得不可思议。Mata(Facebook母公司) 当然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它本身也是个很不错的公司,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当时身边很多同学都去了这些企业,我觉得缺乏挑战,太千篇一律。另一个原因是,我在美国进入到了某种天花板,有很多我想做的事,是在美国实现不了的,但是在中国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做成这些事。


我觉得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不要在乎大多数人趋同的一些想法,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适合什么,并且努力的去做到,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这是我自己坚持的浪漫主义。





\ | /

这世界上所有人都在努力地向前奔跑,但只有一小部分人,明白自己为什么而跑,又将跑向哪里?


「长期主义」知易行难,但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信念,可穿越周期,实现价值与理想。


如且慢,如张博士,也如我们每一个同路人。




下期看点

  • 从心理学的视角如何理解投资者的种种行为?

  • 面对追涨杀跌的困境,到底有没有永远做出最优决策的模型?


关注《你好,同路人》节目,不错过每一个精彩的故事。

图片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