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呵护下中药板块景气度持续提升,自主可控备受市场青睐

黄兵 2023-05-26 09:14

今年来中医药行业涨幅较大,申万中药II指数涨幅超过15%,位居医药行业细分领域第一,一些业绩突出的标的公司涨幅超过50%。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政策端的持续催化,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业绩增长符合市场预期,中医药板块经过2021年底、2022年的β行情后,今年再次迎来板块性的大涨。

一、中药板块上涨逻辑:

1、顶层政策不断强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随着2017年《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后,国家先后出台许多政策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2019年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重大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从新药研发、注册管理、审批、支付、临床应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中医药扫除了相关发展障碍;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定位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二十大再次提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彰显了国家顶层政策对中医药发展的一贯性、持续性和坚定性,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战略地位持续提高,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行业景气度也在持续提升。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保留加成,基药中的中药占比逐年提升,创新中药品种注册管理、审评审批以及纳入医保速度加快,中成药联盟集采价格降幅温和,中药院内外使用环境的逐步改善等措施刺激了行业的持续上涨;今年中医药板块大涨再次验证了政策持续鼓励中医药发展的逻辑。

2、中药板块基本面优秀,业绩稳健增长,2023年Q1中药板块业绩表现突出

2022年受各地疫情反复影响,2022年中药板块收入增长4.8%,归母净利润下滑1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长12.3%;分季度来看,前三季度受疫情影响收入增长放缓,2022年Q4行业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利润降幅也有所收窄,行业经营整体向好。而2023年Q1中药板块整体复苏态势明显,收入增长14.6%,归母净利润增长55.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长29.7%;是医药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2022-2023年中药板块季度业绩改善明显,尤其2022年Q4、2023年Q1两个季度环比显著加速。从盈利分布情况来看,剔除不可比公司,2023年Q1扣非净利润增速不低于30%的公司有31家,约占板块公司数量的一半左右(数据来源:Wind)。一方面中药在疫情防治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受益于疫后滋补需求旺盛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高增。由于一些疗效显著的中药列入国家新冠诊疗方案和专家共识,作为抗疫板块之一,中药的大幅推广和使用为后续防疫的放开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疫后医药行业复苏形势向好,公司运营管理和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业绩持续提升。

2022年中药行业平均毛利率为55.6%,同比减少0.62pct,主要由于上游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上升所致,平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3%、4.1%,部分企业持续深化各项改革,控费效果理想;销售净利率同比下降至6.3%,主要受到疫情扰动及成本上升等影响,盈利能力较去年同期有一定下降。而2023年Q1中药行业平均毛利率为56.7%,同比增加0.05pct,基本保持稳定,平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为分别为31.3%、3.4%,基本保持稳定;销售净利率同比增长至12.8%。从中药板块毛利率、净利率来看,过去20年间板块盈利水平的变化基本与产业政策周期趋势吻合。净利率水平从2015-2016年的14%左右回落至2020年的10%,2021-2022年呈现企稳回升态势(数据来源:Wind)。在防疫政策优化的大背景下,叠加部分企业持续深化各项改革,中药行业整体运营管理和盈利能力持续恢复和改善。

3、中药板块估值目前处于合理水平,仍存扩张潜力,板块安全边际较高

过去5-6年,中药板块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不尽人意,关注度较低;而如今这一切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医药在资本市场的景气度持续提升。当前中药板块市盈率(PE-TTM)约为33倍(医药板块PE-TTM估值约在29倍),中药板块当前对应2023年整体估值约在24倍,PEG整体在1左右,处在合理水平。在持续政策利好与业绩支撑下,中药中长期成长性强,估值仍存在扩张潜力(估值有望提升至30倍的水平);未来3-5年中药行业预计增长更加稳健(数据来源:Wind),中药板块依然是医药行业中性价比较为突出的板块,行业安全边际较高,在医药行情逐步升温背景下,中医药板块有望承接更多增量资金,景气度将持续提升,产业趋势也将拐头向上。

二、中医药行业特色优势

1)符合当今医学发展方向:中医药注重整体观、追求天人合一、重视治未病、讲究辨证论治,适应疾病谱的变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带来广阔前景。中医药以其绿色生态、原创优势突出、产业链长、促进消费作用明显的特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产业趋势明显:当前中医药发展遵循行业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与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有望形成明显的产业趋势。

3)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将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和源泉。实施“走出去”战略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将为促进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三、中药品牌OTC提价逻辑

中药品牌OTC消费品属性较强,其价格受到上游中药材原材料价格的影响,而中药材本质是农产品,种植环境易受天气等环境影响,同时易变质、难储存、价格波动大;中药材价格上涨必将带动下游资源品中药涨价预期提升;近几年来,天然牛黄、天然麝香价格持续上涨,天然麝香价格已从2018年38万元/千克上涨到了2023年的44万元/千克,累计涨幅15.8%,天然牛黄价格更是从2018年7月的35万元/千克飙升至2023年初的80万元/千克,累计涨幅达到128.6%(数据来源:Wind)。因此,药材端价格上涨带来终端产品的提价,随着市场销量的不断上涨,最终将会带来相关公司业绩的持续提升。

四、中药医保支付与集采、医保与基药目录纳入

在医药行业集采常态化背景下,中药集采负面影响整体温和可控。当前中成药已开展2批省际联盟集采以及北京、山东2个单省集采。其中中药同名同方药整体平均降幅在40%左右,降价幅度明显低于化药仿制药;技术壁垒及竞争格局更优的独家品种平均降幅则仅为20%左右,从而维持更高的利润率。而近日全国首次中药饮片省际联盟采购,100家企业21个中药饮片品种42个品规的782个产品拟中选,拟中选价格较当前市场价平均降幅29.5%,实际降幅预计低于20%。总体来看,中药集采降幅整体较为温和,中标企业基本能实现以“量”换价,有望促进中药行业及市场规范良性与高质量发展。

2023年1月,2022年度国家医保谈判落幕,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2967种,其中西药1586种,中成药1381种;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111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其中目录外中药谈判15个品种谈判成功8个,成功率53.33%,降幅控制在80%以内,并且目录内的中成药解除限制品种有16个。总体来看,中药纳入医保比例上升,医保谈判降价幅度温和。

基药中的中药占比逐年提升,国家基药目录中的中成药从2009年的102种增至2018年的268种,占比由33%提升至39%。调整后的2018版基药目录药品类别更加丰富。进入基药能推动中药品种的放量,例如益气和胃胶囊、乌灵胶囊、金振口服液等(数据来源:国家基药目录)。“986”原则作为核心指标,任重而道远,2018年版基药目录出台后,基药使用占比有所提升。

在2021年11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中提出基本药物遴选按照“突出基本、防治必需、保障供应、优先使用、保证质量、降低负担”的功能定位,坚持中西药并重、临床首选的原则,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其中涉及儿童药、临床数据扎实的中药独家品种值得重点关注,未来证据充分性价比高的中药品种更易入选基药目录。随着政策持续推进,一方面积极遴选基药目录以及中药优势品种目录,鼓励证据充分的优质中药品种做大做强;另一方面,通过规范药品说明书等方式淘汰部分低质量中药品种,加快产业优胜劣汰,切实提升产品质量。一系列政策旨在加快中药优胜劣汰,高质量品种有望加速脱颖而出。随着基药目录及中药优势品种目录的陆续颁布,入选品种预计显著提升在进医保、进院、医生处方以及患者自我诊疗等方面认可度。

五、中医药与国企改革

目前我国共有 24 家国资背景的中药企业,包括6 家中央国资企业,18 家地方国资企业,其中A股上市公司21家,港股上市公司3家。国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对象,持续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同时中药作为国家的特色,也持续受到政策扶持,具有国企背景的中药企业通过调整股权、优化管理、资产结构聚焦主业等多样化措施探索发展道路,持续优化股权结构,强化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引入经营人才、设置激励指标赋能企业管理层,持续提升公司经营效率;处置非主业资产、并购主业相关资产进行资产结构优化。国资中药企业较行业平均盈利能力仍有提升潜力,费用端具备较大的优化空间。中药国企在资产结构、管理、营销的持续优化下将提速增长,后续看好深化国企改革带来的以中药板块为主的投资机会。

六、中医药与自主可控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中医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产业链来看,中药上游主要为中药材种植;中游为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加工;下游则是通过医院、零售药店和电商渠道,最终销售给消费者。行业具有内循环特征,以国内市场为主,产业链和供应链上具有明显的自主可控属性,几乎不受国外供应链的影响。因此中药板块的这一属性使得其在全球经济震荡中受大环境影响比较小,受制于人的现象很难发生,保证了产业链的安全可控,这是中医药行业的战略安全优势。

七、中医医疗服务与新基建

中医诊疗服务行业具有明显的消费属性,2019 年中医大健康服务市场中中医诊断和治疗服务市场规模为 2920 亿元,预期到2030年规模将达到 18390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8.2%。2010-2021年,中医医院、中医床位数、中医医师等实现快速增长;中医医院由3232家提升至5715家,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由29.4万人提升至73.2万人;中医类供给实现全面扩容。在供给扩容带动下,中医医疗服务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0-2021年中医诊疗量由6.1亿人次提升至12亿人次,实现翻倍增长;在总诊疗量中占比由14.7%提升至16.9%(数据来源:Wind),表明患者对中医诊疗认可度持续提升。《“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至2025年,中医医疗机构数、中医医院数、床位数、执业医师数等指标均设置20%-30%的提升目标,有望推动中医馆行业景气度迈入更高台阶,也将促进中药在终端销售规模的持续放量。

八、中药创新药将成为板块投资热点

药品审评审批改革是以2015年8月国务院的44号文件作为全面启动标志的,具有历史性标志性意义。2017年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药审改革、鼓励创新,更是将创新提高到国家层面;随着国家审评审批制度改革、MAH 制度、医保支付与报销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国内生物创新药企业迎来发展机遇,优先审评模式将大大加速新药上市速度;国内生物创新药产业从2018年步入爆发期,迎来一波持续3-4年的大行情。

中医药政策持续发力,中医药创新迎来机遇,进入崭新时代:自 2016 年以来,我国针对中药每年都在出台相关利好政策,包括推动上游中药材质量规范、中医药人才、中医科室、中医馆建设、医联体强化、新药申报审批改革/加速、医保支付保障、中药国际化等;包括企业自身不断进行经营改善、股权激励、营销改革,实质成效逐渐呈现。2020年9月《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规定: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属于中药新药。新的注册分类充分体现中药研发规律,淡化原注册分类管理中“有效成份”和“有效部位”含量要求,不再仅以物质基础作为划分注册类别的依据,而是支持基于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评价中药的有效性,能更好的发挥中药特色优势,满足临床需求。2021年中药新药审批加速,获批创新高,进入医保报销的增多。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要求推进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建立具有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体现中药注册管理的新理念和改革举措,并加强了对中药研制的指导,具有较强的实操性。中药企业的研发管线价值进一步凸显。众多中药生产企业中,持续布局中药创新、研发管线完善、研发体系清晰的中药公司及中药CRO公司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也将充分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其研发管线的进一步转化值得期待。

中药创新药有望成为未来5-10年医药行业投资的热点之一,2023年或将是中药创新药元年。发展中医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

九、中药板块后续观点、看好逻辑及行业展望

中医药作为跟白酒行业类似的中国特色产业,自主可控程度很高,上下游产业链很长,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战略地位持续提高,消费属性很强,未来将持续受益于政策支持与消费升级,行业基本面也将持续改善,产品临床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持续提升,品牌消费类中药有望进一步量价齐升,中药创新药有望在院内获得大幅应用、中医医疗服务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从中医药行业的特点和消费属性看,中药板块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中医药板块产业趋势明显,景气度不断提升,业绩稳健增长,后续持续看好中药创新药、品牌中药OTC、中医医疗服务3大细分领域;

1)中药创新药:中药新药注册管理与审评审批政策持续催化,中药创新药有望复制创新药长牛行情。当前的中药政策强化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改革,注册管理改革与审评审批加速,供给端新药品种越来越丰富;医保谈判、定价、支付、基药目录政策使得需求终端销售快速放量。中药新药研发管线丰富,商业化能力强的公司将持续受益。

2)品牌中药OTC:品牌中药有望受益于消费复苏和国企改革,品牌集中度提升,实现业绩持续增长。品牌中药消费属性显著,具有提价逻辑,受益于疫后的消费复苏,健康保健意识提升,叠加疫情后人们健康需求上升,量价齐升逻辑清晰。同时诸多老牌中药公司在国企改革浪潮下迎来基本面反转,有望在股权激励和运营管理的推动下持续增长。

3)中医医疗服务:头部民营中医连锁市占率很低,明显受益于中医馆新基建,政策红利驱动行业快速发展,连锁扩张初期成长空间较大,能够吸引名老中医,绑定医生资源,具有精细化管理能力的连锁中医馆将获得明显的竞争和市场优势。

作者:黄兵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理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医学博士后,现任兴华基金医药组行业研究员,重点覆盖医疗服务、消费医疗、疫苗、血制品、中医药、生命科学等方向。

风险提示:

本文中所阐述到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当前时点的看法,不构成任何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对任何股票作出判断。因市场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本文当中所陈述到的观点和判断后续可能会发生调整和变化。投资者在购买基金之前请先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法规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与您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