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即将步入尾声,但A股震荡波动的形势似乎依然没有改变。每当这种时候,我们总能喝到各种各样的“鸡汤”,其中提到比较多的几句大概是这样的——“弱化短期涨跌,坚持长期主义”“用长期持有来穿越市场周期波动”。
类似的话听多了,有投资者可能会有疑惑:“长期投资真的有效吗?”“亏了就说长期投资,完全是把现在的问题拖延到长期的借口而已。”
长期投资还值得信赖吗?
有人说,股市就是个“圈”,单从指数涨幅来看,好像的确如此。自2007年2月16日,上证指数首次突破3000点以后,大盘在3000点上下已经反复拉锯50余次,持续时间超过15年。如果仅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投资者难免会感到迷茫。(参考来源:中国经营报,2023.07.19)
虽然过去的15年里,上证指数长时间在3000点附近徘徊,但基金数据却呈现出“硬币”的另一面:自2007年2月16日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累计上涨250.55%,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涨幅则达到了314.33%。(数据来源:wind,2007.02.16~2023.07.19)
即使是风险收益相对权益类产品较低的固收类基金,在这超过15年的时间里也收获了不错的回报。举个例子,自2007年2月16日以来,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累计上涨173.32%,年化收益率为5.83%,在控制波动回撤的前提下实现了较好的收益。
来源:wind,2007.02.16~2023.07.19,指数历史收益率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投资界有句名言,“投资就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很长的坡就是通过长期投资带来复利效应,最终静享时间的玫瑰”。
长期投资为何有效?背后其实要追溯到投资的本质问题。权益投资主要是买股票,那么股票的回报是由什么决定的?
从短期来看,决定因素是市场的供求关系,是预期与现实之间的博弈。就拿今年来说,股市起起伏伏反复拉扯,主要原因就在于经济回暖的预期与复苏力度不及预期的现实在拉扯。供求关系还受市场情绪影响,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其实都能同时找出上百条看多和看空的理由。
这些因素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在股市的狂热阶段往往只看到好消息,而忽视坏消息;反过来,在股市低迷阶段又只看到利空因素而忽视利多因素。所以从短期来看,股市总是起伏不定的。
但从长期来看,股价是企业内在价值的表现。而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也就是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经济发展的投射,一般来说,只有那些长期正增长的经济体,才能孕育出盈利不断增长的上市公司。过去百年,世界级的投资大师大部分来自华尔街、来自美国,因为美国经济的增长为美股长牛奠定了基础。
往后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也是人民币资产吸引全球资金的底气,根据6月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增长5.6%,这与一月份的预测相比,调高了1.3个百分点。在全球经济恢复的过程当中,中国正持续成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引擎,业内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30%。(数据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23.07.17;同花顺财经,2023.07.18)
在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的过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A股拥有长期投资的价值。
“人们从不愿意慢慢变富,如果有办法可以迅速致富,那么没有人会愿意等待。”巴菲特这句名言其实表达了一个很朴素的哲理:财富管理是一个慢慢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价值的回归需要时间来兑现。
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到2015年6月12日的5178点,中间隔了92个月时间,也就是7年8个月,股市牛熊周期的转换需要时间,而中间的震荡往往是最磨人的。
但如果我们从2007年10月16日起投资权益类基金,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为测算目标,至今收益已有88.26%,年化收益率为4.11%。
如果我们再谨慎一些,采取定投策略来平滑风险和波动,那么持有至今的收益率将达到94.32%,年化收益率7.97%,这就是长期投资的力量所在。
(图片来源:wind,采取月定投方式,区间起始日即16日为月定投扣款日,遇节假日顺延;分红方式为红利再投)
长期投资,很多时候会被人看作是一碗“喝”多了的“鸡汤”,但却是无数历经资本市场风雨起伏的投资大师们用自身经验总结出的更有效的投资之道。在市场起伏震荡的今天,小夏再次端起这碗“鸡汤”,希望能给大家多一些勇气与信念,坚持下去,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
2023-07-24 18: 07
2023-07-24 18: 07
2023-07-24 18: 07
2023-07-24 18: 07
2023-07-24 15: 53
2023-07-24 1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