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今天的商业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不对称的红利消失了,我们更多的就是机会成本,需要把握转瞬之间的机会,那么如何在大势中寻找机会呢?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中国在逐步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会从哪几个维度去思考?”
高端机器视觉被称为智能制造之“眼”,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管控和质检,不仅本身处于亟需突破国外垄断的技术攻坚期,应用范围也覆盖了几乎所有备受关注的行业:半导体、新能源锂电、消费电子等。
图1. 机器视觉:制造之“眼”
来源:朱江兵泉果无限对话内部分享
作为中国机器视觉领域国际前沿的先行者,朱江兵做客【泉果无限对话】,分享了他对智能制造的趋势研判和手感数据。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朱江兵说:“尽管出现了种种因素,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步伐,不会因这些小的波折而改变。我长期看好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以及其中的机会点。”
■ “中国有39个工业大类,525个工业小类,全世界具有这么齐全的工业门类的国家,仅有中国。”
■ “我是信奉长期主义的,如果你以天的维度去看一件事情,可能看到的都是一些小的机会点或者运气。但如果你以10年或者20年去看整个中国制造业或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肯定会有坚定的信心。”
■ “对机器视觉行业来说,大势,是国家对制造业的大力支持;中势,需要洞悉市场的机会点,清楚地找到定位;小势,你一定要清楚自己公司的基因,如果你没有把成本做到极致的能力,就不要去卷低端市场;如果你没有高端市场的技术储备,就不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 “企业的价值观就像空气,不能解决你的温饱问题,但空气干净时什么事都没有,一旦污染了,人立马会觉得难受。尤其在最艰难的时候,价值观是支撑你走下去的原动力。”
上述这些长期判断支持朱江兵自北大毕业后,坚定深耕机器视觉领域:从最初的研发工程师到首席技术官到科创板上市公司的高管,再到2022年创立博视像元,持续在别人不想做或不敢做的“技术珠峰”进行技术攻坚。
高端机器视觉有多难做?朱江兵做了一个比喻:“半导体前道,检测10~30纳米半导体晶圆缺陷,相当于从整个华北平原上,找到1枚硬币。”
朱江兵认为“智能制造不是为了替代廉价劳动力,而是复制大国工匠”。他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一手实战方法论:如何在智能制造大趋势中寻找突围着力点?如何在中国30多个工业大类、500多个小类中锁定共性需求?
以下为朱江兵演讲实录精选:
技术珠峰
高端机器视觉有多难?
半导体前道,检测10~30纳米半导体晶圆缺陷,相当于从整个华北平原上找到1枚五毛钱硬币。
整个智能制造,为什么要实现自动化,用机器来替代人?
这个概念一定要转变过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动化并不是为了替代廉价劳动力,而是为了复制大国工匠。整个智能制造其实是一个仿生学,用不同的设备替代人的手、脑子和眼睛等等。
机器视觉(machine vision)在整个智能制造中充当的就是“眼睛”的角色,没有它,所有的设备就像个瞎子一样。
作为人类,我们通过眼睛获取的信息占到人脑信息总量的70%,机器也是这个原理,因此,机器视觉充当“眼睛”的同时,也为机器植入了“大脑”,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管控和品质检验,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之一。
图2. 机器视觉:为机器植入“眼睛”+“大脑”
来源:朱江兵泉果无限对话内部分享
下图可以看出,在智能制造发展的推动下,全球的机器视觉市场,从2008年到2025年,基本上保持15%~20%左右的增长,展现出朝阳产业的活力。
图3. 全球视觉市场预测(单位:亿美元)
来源:朱江兵泉果无限对话内部分享
但从竞争态势讲,全球高端机器视觉市场仍被欧美日韩垄断。基于2019年的数据统计,机器视觉领域中,中国企业只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到3%,其他全部都是欧美日韩的企业。我们存在着严重的核心部件的不自主可控的问题。
迄今为止(截止到6月底,发稿前合肥埃科光电成功IPO科创板),国内做相机的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这也间接佐证高端核心部件任重道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国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这也意味着,如果你没有比国内企业如海康,大华等更好的制造基地、更好的经营管理、更低的成本,就很难在以量取胜的市场策略中存活下来。
图4. 全球高端机器视觉市场被国际垄断(2019年market shares)
来源:朱江兵泉果无限对话内部分享
而高端机器视觉是非常难的,因此很少有企业去做。
比如高端深紫外TDI相机可用于检验半导体晶圆的缺陷,这种精度是纳米级别。可能大家没有概念,一根图钉的钉子直径大约是2000000纳米,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100000纳米,一个红细胞大概是5000纳米,而一个半导体前道的晶圆缺陷只有大约30纳米。
图5. 高端机器视觉——攀爬“珠穆朗玛峰”
来源:朱江兵泉果无限对话内部分享
如果将一个10纳米的缺陷放大200万倍,就类似一枚硬币大小,而将一个直径30厘米的12寸晶圆等比例变大,就相当于直径600公里的华北平原。也就是说,10~30纳米的缺陷检测,就相当于需要在1小时之内,从整个华北平原上,找出10枚硬币。
因此,高端机器视觉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点像去攀爬珠穆朗玛峰,上有高峰险阻,下有中低端的追兵,道阻且艰。
察势者智
长期视角看产业链转移风险
中国有39个工业大类,525个工业小类,全世界具有这么齐全的工业门类的国家,仅有中国!
中国有句古话:“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我觉得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也是宏观政策的竞争,这包括大势、中势和小势。
对机器视觉行业来说,大势,是国家对制造业的大力支持;中势,需要洞悉市场的机会点,清楚地找到定位;小势,你一定要清楚自己公司的基因,如果你没有把成本做到极致的能力,就不要去卷低端市场;如果你没有高端市场的技术储备,就不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我们先看大势。中国有39个工业大类,525个工业小类,已经是一个制造大国了。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对智能制造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中国要强,实体经济一定要强,制造业就一定要强,那么中国的装备或者核心部件就一定要强。
我是信奉长期主义的,如果你以天的维度去看一件事情,可能看到的都是一些小的机会点或者运气。但如果你以10年或者20年的维度去看整个中国制造业或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肯定会有坚定的信心。
但尽管出现了种种因素,我觉得整个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步伐,不会因这些小的波折而改变。我长期看好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其中的机会点。
比如大家会担心中国怎么去对抗供应链工厂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我的观点是,就目前来说,中国有39个工业大类,525个工业小类,全世界具有这么齐全的工业门类的国家,仅有中国!
我们去印度考察时发现当地工厂的环境不达标,甚至工人焊接的时候,右脚在那里焊接,左脚就在臭水沟里。印度整个工业的门类和配套的设施十年之内应该是很难建立起来的。
另外,苹果手机的产业链是在往印度和越南转移。但比如2020年疫情的时候,那边工厂的设备还是来自于中国,而且是我国公司的技术和研发团队一起跟着过去。也就是说,印度仅仅是解决了工人的问题。因为印度确实人力成本低,一个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的月薪相当于人民币2000元。但是整个制造业相关的一系列设备还是从中国运过去的,所以我觉得短期内不用有太大的担忧。
从公司层面讲,第一,把格局打开一点,我们不要局限自己一定是家中国本土公司。生意转移到越南,你就跑到越南去做就行了。我就跟我们团队说,“虽然我们公司小,但我们是个妥妥的国际化公司”。因为这些布局如果你今天不做,之后再做可能就来不及了。所以现在再苦,也得去做。
如何在大势中寻找机会呢?我们要看一个制造业强国需要从哪几个维度去思考?
第一,工艺制程的提升。
比如半导体从7纳米到3纳米的制程跃迁,光伏硅片从170微米到100微米的厚度减薄,尺寸从185毫米到210毫米的扩展,制程的提升会带来整个产线与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虽然可口可乐的配方百年未变,但不妨碍可口可乐全球工厂产线的智能改造升级。
第三,核心部件自给。
“卡脖子”第一个卡的是装备,更卡就是核心部件和材料,因为核心部件的自给率关乎着整个国家的供应链安全。比如光刻机,卡的就是核心装备,更卡的是核心部件。
图6. 制造强国:智能制造业宏观趋势
来源:朱江兵泉果无限对话内部分享
这些都是中国往制造强国的转变中要去思考的维度。把握商机也要从这里去找准产品定位,找到市场空间。
驭势者赢
两点三维度找准产品定位
有句话说,隔行如隔山。像刚才说的,中国这么多工业细类,每个行业都不一样。该如何去发掘行业共性的需求?
图7. 需求本质——海量市场亟待开发
来源:朱江兵泉果无限对话内部分享
我个人觉得,不同行业的共性需求一定会分为两个点:增量和存量市场,以及三个维度:设备周期的改变、工艺的提升、产业转型升级。
存量市场:
存量市场往往容易被忽视。它包含下面三类机会:
①设备周期的改变
像我们的笔记本电脑,用了之后一定会有磨损、会老化,工业产线同样也会因为寿命和老化带来整个装备更换和迭代的需求。
②工艺的提升
整个产业的制程或工艺流程升级,也蕴含着很多机会。比如从iPhone13到iPhone14,后置相机实现了工艺升级,因此以前的产线不再能满足需求的,就需要更换。就像那句老话“老瓶装新酒”,产线没变,但是产线里的某些制程或工艺改变会致使相应的设备更换。像苹果手机有“一大两小”的说法:一个大年、两个小年,可能三年后,一条产线就全部改变了。这就是需求空间。
再比如说光伏。光伏其实是竞争很惨烈的一个行业。光伏发电跟面积有关系,跟厚度无关,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光伏的硅片一定会越切越薄,比如从170微米切到130微米的时候,它会更易碎,加热时可能会翘曲,这种需求会带来工艺改变和升级,从而带来相应设备的新需求。
③产业转型升级
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虽然100多年都没变,但是不妨碍2021年,西门子给可口可乐全球300多个工厂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即使配方没变,也会有类似的很多机会。
增量市场:
增量市场很好理解,比如随着半导体行业发展,新建了集成电路制造的工厂等等。增量市场做产品定位时,不能泛泛地说半导体或光伏市场很大。也是要去分析具体的产线、工艺、制程等等,你才会知道你的产品到底能用在哪些地方,满足哪些需求。
突破之道
明志、固本、笃行
企业的价值观就像空气,不能解决你的温饱问题,但空气干净时什么事都没有,一旦污染了,人立马会觉得难受。尤其在最艰难的时候,价值观是支撑你走下去的原动力。
初创企业如何突破?
我的经验是三点:明志、固本、笃行。
1. 明志:价值观是原动力
很多人说,公司的使命或价值观是很虚的东西,只有上市公司或大企业谈这些才有意义。
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用一个通俗的比喻,企业使命和价值观就像空气一样,不能解决你的温饱问题。但是空气干净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空气一旦污染了,人立马会感觉到难受。所以我觉得,一个企业不论大小,使命感一定要有,三观一定要正。
你做某一个事情,或者做一个企业,还是需要有特定的目标,要有一定的使命感,我们还是要做一点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而且在整个企业最艰难的时候,使命和价值观也是支撑你走下去的原动力。
2. 固本:标准化才有未来
很多投资人见我,第一个问题是,你们的技术领先多少?
我说,在to B的领域,一家公司的技术可能是世界领先的,但如果它的产品不稳定,一天故障一次,谁受得了?没有客户敢拿整个产线去冒这个风险。所以说,to B的领域,相比技术领先性,品质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做产品讲究一个平衡,质量、价格、性能,它不是一个长板的问题,你要补的是短板,三者要形成一个动态平衡。
怎么实现三个维度的平衡?产品的标准化一定要做好。这也是未来能大规模复制,把边际成本降下来的唯一方法,在to B领域,客户的投资都是很保守的,而且口碑会互相传播,产品就是你的名片。必须要专注于产品,把产品做到极致。
科创板考察的不仅是技术先进性、营业额,同时还有合法合规性,很多公司不是倒在业绩上,而是倒在合法合规上,因为它前期做的很多东西不符合规定,是按“野路子”走出来的。
所以初创企业要有一定的流程、制度与方法,小企业靠人治,大企业和优秀企业靠的是法治,靠的就是规范流程和科学的制度。
3. 笃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其实中国今天的商业社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信息不对称的红利消失了,我们更多的就是机会成本,抓住一瞬之间的机会,过了那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我跟团队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所有的一切都是效率!
有了好的制度,没有人去执行也是没用的。作为初创型企业来说,一定要利用好资本跟技术的组合拳,这两个做好了,就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所以也要为自己做宣传,会融资。
我的体会是,至少在to B领域,不要总想着发明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东西,一般没有客户愿意当小白鼠的。说句实在话,像牛顿一样的发明就是千年等一回,要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我们需要的是“集成式创新”。很多微创新就是你比别人少了几毫米的量。
所以有很多东西你不能等,要不断地进行“集成式创新”,有时候量变起来了,就可能产生了质变。
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能短时间就做出这么多东西。说句实在话,我们就是走了一条很艰难的路。比如像底层的代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而不是调用开源的模型。虽然选择现有的开源模型可以更快速地开发出来,但有很多东西就做不到极致了,而产品是一个企业展现竞争力最有力的武器。
虽然我们选了一条很艰难,看起来慢的路,但是一旦走出来,这就是你的护城河,你的壁垒就会比别人高。
2023-07-26 22: 20
2023-07-26 22: 19
2023-07-26 20: 36
2023-07-26 20: 23
2023-07-26 19: 18
2023-07-26 19: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