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涨!命运的齿轮终于要转动到医药行业了吗?

2023-09-12 19:04

昨日人民币资产大反攻下,一向“低调”的医药板块打头阵,开启久违的全线大涨,今日医药延续涨势,自上周五以来实现3连涨,一扫前期阴霾。

此前还笼罩在“反腐”风暴之下的医药板块突然一改颓势,医药要触底了吗?


医药为何反弹?


一是政策纠偏。9月9日,第二届全国大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2023中国医院院长论坛在南京开幕。大会上提出不得随意夸大集中整治工作范围,市场紧绷的悲观情绪有所缓解。


二是投融端利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释放股票投资空间2000亿元,将激发险企权益投资意愿。同时,投资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调整为0.4,意在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本次医药板块反弹,一方面可以视为情绪性修复,底部区域贝塔级别反转行情刚刚开始,市场对板块“纠偏+超跌+底部+错杀”的共识或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作为对资金流动性较为敏感的高新科技行业,创新医药融资端或大幅改善,相关概念股率先反弹也在情理之中(资料参考:国盛证券)


不过对于回调时间超过两年的医药行业来说,这两天的行情或许还达不到“一涨解千愁”的效果,大家更关心的是这轮行情是否具有持续性。

图片

从医药板块当前估值情况来看,截至9月11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市盈率(TTM)为26.32,远低于近10年的平均值37.50,位于底部区间。从集采到反腐,医药板块对各种级别的利空都已经充分反映到了市场表现上,虽然短期难以准确预测市场走势,但从赔率角度出发,医药调整时间和空间较为充分,站在当前位置,向下风险不大。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9/12


伴随中报季收官,医药板块总体延续2023年一季度稳定增长趋势。理性的看,行业整顿和洗牌,有望净化市场环境,培育更具潜力的优质企业,更有利于高质量发展。长期来看医药行业依旧是长坡厚雪的优质赛道,市场往往过于关注短期的影响导致波动。


很多时候在情绪面的利空导致杀跌后,逆向研究和布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后续医药板块投资怎么做?


经过长达两年半的调整,医药板块泡沫被挤了又挤。二季度全部公募基金医药持仓环比小幅提升至11.07%(+0.20pp),但剔除医药主题基金后的医药持仓环比微降至5.66%(-0.08pp)。与历史数据相比,剔除医药主题基金后公募基金对于医药处于低配状态。(来源:国信证券,2023.7.30)


当前或是值得“淘金”的时刻了,以下几个细分方向或许更值得关注:


创新药。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申请审评审批工作程序(试行)(修订稿征求意见稿)》。创新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又一项监管里程碑,对减少创新药的同质化开发、节约临床资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利好差异化明显、First-in-Class(同类首创)管线占比较高的创新药企业。


有券商表示,近期医保谈判政策逐步温和、数十款国产创新药通过国谈初审,而省级层面仿制药集采也不再以低价为唯一标准,表明医保局虽然继续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医保支出,但同时也坚定支持医药创新、重视药品供应的质量。随着反腐促进行业长期规范化发展,临床和商业化执行力强、刚需属性明显、拥有潜在重磅单品的创新药企的长期前景较好。(参考:界面新闻,2023.9.11)


医疗器械。近日,国常会审议通过了《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要求要着力提高医药工业和医疗装备产业韧性和现代化水平,增强高端药品、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政策边际改善叠加常规诊疗不断恢复,医疗器械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消费医疗。不同于传统医疗的刚需属性,消费医疗的“消费”属性更强。近期大火的减肥药概念正是消费医疗赛道的热门概念。从投资角度看,消费医疗行业中基本面向好、技术壁垒高、产品竞争力强、政策支持友好的龙头企业具备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关注医美、眼科、齿科等赛道的细分龙头和特色公司。


展望后市,当前短期杀跌的情绪面已经开启修复,政策面上也频频发出积极信号,板块估值更是处在历史低位区间。海外方面,虽然当前美元依旧强势,但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接近16年来的最高水平,美联储加息周期已然进入尾声,全球风险资产偏好或将回升。作为成长股的典型代表之一,医药板块的“危机”或许正逐步解除。


不过,在美联储加息尚未落地之前,具备“高成长”属性的医药板块短期波动可能仍然比较剧烈。对于已经在场的“医药人”来说,当前可以乐观一些。如果对于上车时机把握不准的朋友,不妨通过定投的方式,控制好仓位,分批布局、积攒筹码,分享医药板块长期成长机遇。


风险提示: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或板块推荐。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