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闷了…利好纷至沓来,“牛”为什么还不来?

2023-09-14 20:45

到处都是绿色,红了的只有眼眶,今日大盘延续无量无主线“磨洋工”行情,创业板指最低下探至2002点。汽车、新能源、AI再度成为杀跌主力。全天上涨个股始终在1000+中枢徘徊,多数个股则交投清淡,A股全天成交6667.5亿元,创年内第三地量;北向资金净卖出超64亿元。(数据来源:Wind)


图片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纳了闷了…近期从活跃资本市场重磅政策“四箭齐发”,再到房地产政策优化“组合拳”落地,关于A股的利好层出不穷。按理说“回血套餐”已就位,但是牛市咋还不来?市场为啥一度忽视利好?牛市启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接着看,就让贴心的挖掘基带你好好捋一捋~

图片
牛市为何还没来?


挖掘基近期观察到以下三个迹象。


其一,近两周市场延续缩量,资金入市意愿较低,底部博弈特征明显。沪深两市日成交额多日未能超过8000亿元,今日更是地量,换手率在0.7%附近,两市融资余额仍在七月下旬以来低位,北向资金的流出依旧给市场带来压力。


市场热点如周期股、华为产业链等频出,从卫星电话-华为供应链-光刻胶,到光刻机-华为海思,再到华为软件和存储线,是近期市场认可度相对较高的进攻方向,但整体对后市的分歧仍然较重,每一波小行情后止盈意愿较强,体现典型的底部博弈特征。


之前历次A股磨底阶段,市场反弹后,总是要面临比较大的资金减持压力。近期北向资金净流出较多,对于部分陆股通重仓股的走势也造成较大的压力。但历史数据显示,外资大规模流出往往是A股的“筑底信号”。


图片


外资的动作其实很明显,就是在避险和逐利之间反复,并不是走了就不回来了。过去几年,这类集中流出有过6次,流出原因大多归因于经济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落袋为安等等,但后来无一例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回流。


其二,虽然基本面曙光已经初现,但大家还在等待更加确定性、持续性的经济积极信号,也许这是市场无法马上反转走牛的原因


当下的政策主线下,市场情绪和经济基本面或出现交替修复。政策出台有利于短期市场情绪的好转,但市场情绪的长期修复又需要经济基本面和经济数据的持续好转。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或许会看到经济基本面稳步修复与市场情绪反复波动相互叠加的状态,此时或许更需要我们保持投资的耐心和定力。


其三,市场前期赚钱效应较弱,线性思维引发投资者悲观情绪蔓延。投资者往往会受到线性思维的影响,当市场出现赚钱效应时,会引发投资者追加资金,从而推动市场加速上。反之,资金的方向是流出,从而加剧悲观情绪的蔓延。


时隔三年多,创业板2000点保卫战打响,部分成长股或遭错杀。早盘,创业板指继续刷新阶段新低,盘中最大跌幅超过1%,最低点达到2006.26点。(数据来源:Wind


减产带来的原油价格上升叠加美国服务业强势,美联储加息预期依然偏强,利剑高悬对成长股估值产生较大抑制。但是创业板指今日收盘市盈率不足30倍,处于历史百分位的3%以下,可以说是“下方有底”了。

图片
牛市启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那么牛市什么时候才来呢?


我们将上证指数年化涨幅突破超过 20%作为技术性牛市基础确认的标志。从2012 年以来,上证指数曾5次实现12个月滚动收益突破20%的情形来看,分别为 14年11月、17年3 月、19年12月、21年1月。


图片


复盘过去 4 轮牛市行情,宽基指数涨幅突破 20%往往需要以下多个条件的共振:


条件1:国内经济向上周期得到验证;条件2:货币政策持续宽松;条件3: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政策取得突破;条件4:外部环境的边际改善。(数据来源:西部证券


具体复盘来看:


  • 第一轮(14年6月-14年11月):宽松货币政策(条件2)+国企改革超预期(条件3)推动

  • 第二轮(166-173月):经济预期转好(条件1+供给侧改革初见成效(条件3)推

  • 第三轮(19  1 -2019  12 月):宽松货币政策(条件2+中美关系缓和(条件4)推动

  • 第四轮(2020  3 -2021  1 月):疫后经济复苏(条件 1+宽松货币政策(条件 2)推动


政策接连出手后,经济基本面何时企稳改善将成为市场的核心矛盾,而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当前基本面的黎明曙光已经出现。


本周一央行罕见盘中发布金融数据,8月社融超预期。


中国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2万亿元,预估为27300亿元,前值为5282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中国8月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6%,M1同比增长2.2%。(数据来源:Wind,财联社


尽管从具体结构来看,M1增速维持低位而票据融资高增,表明目前国内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仍待继续修复,促消费、稳楼市等政策效果释放仍需时日,但8月新增信贷和社融超季节性反弹已经足以提振市场对于经济复苏进程的预期。


除了社融,近期部分经济数据已有企稳迹象,例如制造业PMI自5月开始已经连续3个月回升,从5月的48.8%上升至8月的49.7%;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降幅从2月的-22.9%收窄至7月的-15.5%,PPI当月同比已在6月见底-5.4%。


从库存周期来看,企业的库存去化基本上已经趋于结束,如果理想的话,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有望跟随PPI的企稳进入补库阶段。


再说回市场。回头看的话,每次大盘量能持续萎缩之际,投资者选择买入权益资产的话,入场点位其实并不差。在前期政策底之后,今日创业板指再创长期新低,被市场热议,作为以电力设备为第一大重仓行业的指数,创业板自然偏向成长风格,正是近期市场杀跌方向。


市场趋势的转向很难一蹴而就,技术面上看,目前跌速较前期放缓下再创新低,存在背离反弹的可能性,成长风格相对价值风格的回调已经到了历史极值点,市场有时候会很极端,上涨和下跌都会演绎到极致,但很难把握到市场最后的八分之一。


大家的认知都需要一致性,当一类资产表现差,带给投资者负面感受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其不好,而当其表现好的时候,我们也能找出一堆好的理由来维持认知的一致性。就像2年多前大家对核心资产的青睐,当下市场钟摆已然从曾经的极度火爆走到了极度低迷。


好的一面是,昨天美国通胀数据略超预期,但港股今天收涨,还记得去年10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突破7.3之际,恒生科技指数跌至2700点后见底,近期汇率贬值但恒生科技不再大幅下行,均表明了市场对多次利空之后的耐性,以及估值底的作用。


其实,这样反复拉扯、“赚钱效应”差、但在多次探底过程中展现出‘下方有底’的状态极其考验投资者心理的时期,每隔3-5年就会出现一次,是等待反转的边缘时刻!


图片
边缘时刻,比的就是耐心


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通常,"熊市-牛市"的转折期,是最难熬的。边缘时刻了!当前政策底夯实已是明牌。从05年以来的五次底部周期转换看,政策底到市场底的间隔时间大多为1-2个月,而本轮政策底是少见的、信号非常清晰,如果一些资金越跌越敢买,市场可能就不会选择新低。


一旦市场底到来,新一轮行情空间往往较大、持续时间较长,以万得全A为例,过往五次底部反转后上涨平均可持续2~3年,平均涨幅为224.84%。据来源:Wind,测算采用万得全A881001.WI),过往数据不预示未来表现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测算采用万得全A(881001.WI),过往数据不预示未来表现


不要熬了一整个夜,却错过黎明时的日出。“投资很简单,但是并不容易”,因为在投资过程中,很多操作往往是逆人性的,想要坚持下来十分不易,但只有坚持下来,才有希望获得理想中的超额收益。鲁迅曾经这样写过: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今天先说到这里,祝大家投资理财顺利~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