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第六期:全面注册制下,哪些公司“不能碰”

招商证券投教基地 2023-09-18 16:24

退市制度是注册制优胜劣汰市场业态的必要保障,加速市场出清的速度,畅通优质企业的融资通道。自退市新规发布以来,ST上市公司退市的步伐显著加快,退市企业数量也屡创新高。Wind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A股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7家、42家,两年退市公司数量占30多年来A股全部已退市公司总量的40%。而2023年尚未过半,A股市场已锁定退市和已退市企业数量就已超过30家。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投资难度或将进一步提升,需进一步甄别市场风险,明确四大类公司“不能碰”:

一、规避低价股以及低市值个股

全面注册制实施后,股票供给量或将加大,在资金存量博弈的背景下,市场将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参考港股市场,部分市场关注极低的个股难有股价反转的机会,根据退市新规:一旦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或者连续120个交易日通过交易所交易系统实现的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500万股,将触发交易类退市机制,直接退市。另外,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在交易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同样会触发退市。

二、规避壳资源以及ST类股票

在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A股退市力度有望加大,利好存量优质标的,存量优质上市公司或更具稀缺性,有利于其获得一定的估值溢价,但与此同时,随着企业上市变容易,未来壳价值将降低,多数情况下保壳的意义随之下降,因此在核准制的市场中曾一度较为受欢迎的壳资源炒作或将彻底失去价值。而对于ST股票而言,由于被借壳的概率降低,若公司经营没有改善,最终将面临退市的结局。

三、规避财务造假的股票

全面注册制下,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空前提高,财务造假也将受到更严厉的打击,若投资者参与到涉嫌财务造假的股票投资中,容易蒙受财务损失。特别是对于已经发出退市风险警示或是年报中审计意见不明确的公司,投资者一定要坚决回避。

四、规避基本面糟糕,业绩连年亏损的个股

此前规定是连续2年亏损戴帽,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但退市新规出台之后,对于亏损股没有暂停上市,而是在特定情况下直接触发退市:扣非前/后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将被ST,连续两年,将终止上市。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