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盛夏到初秋再到深秋,被A股久套着的投资者,近来都是数着日子一天天过,道理上,政策底之后,每过一天,离市场底就更进一步,离新周期就更近一步…
市场底确实味道渐浓,对比历史上诸次底部,分析估值+结构+交易+资金四大维度,当前的A股已经满足了上述信号中的80%,尤其是估值和资金面指标均与历史大底相似。(来源:华泰研究)
但是代表信心和情绪的“人心底”,似乎还没有走出,而最终行情的点燃,自然又是需要信心和资金的双重冲击带来契机。熬了这么久,人心底该往何处寻?
贴心的挖掘基和你好好聊一聊~
市场底味道渐浓
底部指标逐渐触及“亮灯”阈值
大招纷至,熟悉的底部味道
回顾过去的历次大底部转折,低迷中的A股想要实现熊牛转折,都需要政策的大手发力扭转下跌的趋势,率先注入有力的强心剂。
无论是05年启动股权分置改革+降印花税、08年降印花税+四万亿计划、12年降息+险资入市、15年降息降准还是18年监管层讲话稳信心,都是走出底部的第一步。
此轮底部,同样在最低迷、最需要的时候政策大招接踵而至 ↓ 。
前有活跃资本市场重磅政策“四箭齐发”,房地产政策优化“组合拳”,后有“国家队”汇金公司亲自下场先后扫货银行、ETF,万亿级别特别国债强力助攻,是大底的熟悉味道没错了。
图:历次汇金增持后市场往往有所企稳
两个多月,时间底就要磨出来
但从政策底迈向市场底,一般会有一个底部反复的过程,在政策效果和持续性的博弈中有些震荡,阴晴不定。不过只要“政策底”确认,最终走向“市场底”、迎来新周期是必然的过程。
重磅政策出台与市场阶段低点出现的时间差距有快有慢,但往往只有1-3个月且下跌空间并不大。本轮来看,8月至今,2月有余,时间维度上“政策底-市场底”的间隔大致满足。
对底部刻画较优的指标,逐步亮灯
从微观面来看,历史上对底部刻画较优的指标为全A破净股占比(>10%为底部信号)、 高股息个股占比(股息率 TTM 超过 5%的个股占比>3%)、“地板线”个股占比(PBLF估值滚动3年分位数小于 10%的个股占比>55%)、换手率最大回撤(全A换手率 5dma 从上一轮牛市高点最大回撤>60%)。
而当前高股息个股占比、换手率最大回撤已经符合底部特征,全A破净股占比和“地板线”个股占比也已经逐步接近“亮灯”的阈值,隐隐绰绰中见到了新一轮周期的信号灯。(来源:华泰证券)
跌了两年多,是雨水洗过的太阳
涨多了是原罪,不贵了是真理。经历了两年多的调整后,A股主要宽基指数的市盈率-TTM分位数大多处于偏低位置,确实已经是性价比相对较高的资产。
三大指数中,除了沪指表现相对强势,深成指、创业板指的估值分位数已经回到近三年的底部区域,跌出了“极值”。即便是个别分位数“偏高”的指数,也仅位于近十年历史中枢附近,仍然具备较好性价比。
(来源:Wind,截至2023-11-1,注:若指数发布日至今不满5年/10年,则采用全部历史数据,部分指数发布日期尚短,故不展示近10年百分位数)
核心矛盾的冰山在慢慢融化
从对过去的观察来看,如果A股持续大跌背景下伴随盈利的恶化,那么往往来自基本面的信心对于股市大跌后的反转是最重要的。例如在12年底和18年底的市场转折,对于分子端基本面盈利预期的拐点判定就至关重要。
当前,恰逢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除去金融类企业影响,整体看整个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情况得到改善,相较二季度盈利能力大幅修正,企业盈利底不断得到确认。
结合出口增速的降幅收窄,国内生产和消费逐渐迈入稳步回升的状态,企业盈利下行周期大概率结束,本轮A股持续下跌的核心矛盾之一已经逐步看到了清晰的解法。
市场底,着实味道渐浓…
人心底往何处寻
大概还需要几根阳线
那么市场为什么还没有涨起来?在一份近期较为热门的卖方研报中,给出了一个解释:
对于这个问题,事实上存在至少8种解释的理由,都挺合理但又不能完全解释。当市场将每一条部分成立的利空逻辑都用于解释市场下跌时,说明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情绪和信心。
这便是所说的“市场有底,而人心无底”。
“人心”似乎还未见底。国盛证券构建的投资者情绪“把脉”指标专门用于跟踪A股市场最大群体的散户情绪周期,从短期策略信号来看,当前股民情绪(IISI)回落至历史分位0.00%,处于历史极低位。(来源:Wind,国盛证券,截至2023-10-25)
(来源:Wind,国盛证券,截至2023-10-25)
万物皆周期,投资人心理也有一个明显的乐观情绪与悲观情绪交替上升的周期。跌了两年多,当下的人心有很多不相信。
不相信的声音讨论经济。
将短期的经济承压诉诸人口、地产、民营企业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但事实上疫后复苏节奏往往有“提速-减速-再提速”的顿挫感,即“N字形”,即便最后一笔“九曲回肠”,但终究我们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当前国内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刻已经过去,经济持续回暖的态势逐月巩固。复苏曙光在前,中期大势乐观,我们要做的只是多一份耐心,共同度过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挖掘基最近在重温《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这本书,里面写的挖掘基深以为然:
过去40年,我国的名义GDP增长了242倍,大家从每个月挣二十元变成了挣四五千元,动作稍微慢一点,就被时代甩在了后面。身在其中的风风火火、慌慌张张、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其他国家的人无论有多少知识和理论,都没有切身感受。
不相信的声音讨论资本市场。
十六年了,我们总是一次又一次打响3000点保卫战,诚然,必须要承认,我们的资本市场诞生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只有30多年的时间,仍在处在曲折中前进的阶段,可能目前阶段与已有100多年经验建设的成熟市场有些不一样。
但同样需要承认,过去十多年间,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迁的背景下,我们见证了沪深300指数金融地产行业占比的持续下降,也见证了大量科技,医药,消费和制造类别的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而中国资本市场的总市值也从30万亿不到扩充到了百万亿级别。
拉长时间看,任何一次周期性的“均值回归”都是我们拥抱结构性“趋势加强”的机会。即便个股和基金都难以跳出市场本身的波动,但是优秀的资产总是能够在下行过程中积蓄力量,并且在下一次上行过程中率先起跳并且跳的更高。
不相信的声音讨论基金的赚钱效应。
有的投资者说,他拿了三年的基金,远远没有取得平均的年化收益率。三年前,那时候的市场情绪可与现在有“冰与火”的差异。不少投资者在21年初寻着风口进入市场,重仓了最热的概念、最明星的产品,推升着基金发行的热度。
但我们也知道基金业有一句老话叫做“基金好做不好发、好发不好做”,情绪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所有人都觉得会一直好下去的时候,“人心无顶”的时候,风险已经在慢慢靠近。
如图所示,基金发行的高峰通常对应着沪深300指数的阶段性高点,辉煌就要阶段性谢幕,而当基金发行陷入“清冷时刻”,无人问津之际,中长期看反而是一个较好的买点。
(数据来源:Wind,统计日为2023-11-1。注:偏股型新成立基金份额利用wind指标“中国:新成立基金份额:偏股型”按月加总获得,包含偏股型新发基金。)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新发持续处于底部修复区间,可谓“再见冰河时代”,我们做了一个统计,这一波的冰点大致与2012年7月、2014年6月、2015年9月、2018年7月这几个新基发行大底旗鼓相当。
那么在上述几个“清冷时刻”买基金会怎么样呢?回测结果显示,如果在上述低谷期买入宽基指数、万得权益基金指数,持有一年、三年大概率可以斩获不错的业绩回报。
(注:数据来自Wind,万得基金指数,分别统计2012.7.30、2014.6.30、2015.9.30、2018.7.31买入不同指数持有1年和3年涨幅。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人心底该往何处寻?其实,信心回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就像是前几天上证指数收出五连阳的时候,大家就觉得新一轮行情正在到来,“重返万亿”,跃跃欲试,看吧,这就是最难捉摸又最简单的人心。
◇
所以我们看到最近上市公司、社保基金、中央汇金等各类资金,纷纷逆向布局,逐步加大入市力度。
26日晚百余家上市公司集体发布股份回购相关公告,打破今年以来单日新增回购家数记录且回购公司列表中出现龙头价值蓝筹公司,显示产业资本已经认可企业的长期价值。
基金公司近期频频自购,用“真金白银”向投资者传达“坚守信号”, 与广大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中央汇金先是增持四大行股份,随后又买入ETF;社保和险资作为长期资金的代表,也正在加大入市比例。
或许又到了一个需要先知先觉的时刻了?先知先觉者似乎懂得这样的道理:
“如果你等到穿过黑暗的隧道之后、沐浴在阳光下时再买入资产,则必须支付溢价;如果你等到接近隧道的尽头,已经能看到迎面而来的阳光,就已经过了最便宜的交易时机。”
今天先说到这里,祝大家投资理财顺利~
本文的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严禁转载。对非法转载者,我们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究的权利。
风险提示
2023-11-03 08: 37
2023-11-02 22: 14
2023-11-02 22: 13
2023-11-02 22: 07
2023-11-02 22: 06
2023-11-02 22: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