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基金回报率是指投资者投资基金所获得的收益率。从数学角度来讲,基金回报率是投资基金的净利润与投资基金的本金之比,是衡量基金表现的重要指标。基金经理如何通过组合管理来赚取净利润?一是股息收入(或者债券利息收入),二是资本增值(由股价波动带来的资本损益)。通常来说,股息或者利息收入稳定可预期,而资本增值收益则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毕竟基金经理们在经济、政策、市场、行业以及个股上也不能完全做到高瞻远瞩。今天我们就将目光重点锁定在一款收入型产品——红利指数基金,聊聊为什么它今年以来这么“红”?
01. 曾经古老的红利指数基金,又开始火了?
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先生曾在《证券分析》一书中指出:“分红回报”是公司成长中最为可靠的部分。可见基于高分红的投资策略早已被海外成熟市场所接纳,市场青睐配置能够带来稳定股息收入的“确定性资产”。反观国内,2023年A股市场从年初的“踌躇满志”,到现在的“哀鸿遍野”,跑出正收益的主动权益基金也是寥寥无几,不得不感慨基民在A股生存的艰难。在市场一片“迷茫”的阶段,红利指数基金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截至2023年9月30日,今年以来市场上的红利指数基金平均收益率为8.43%,部分产品甚至获得了超20%的收益,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4.7%。
红利指数基金的配置价值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共识,这一趋势也体现在持续吸引中低风险偏好的资金涌入。截至2023年9月30日,全市场共有50只红利策略指数基金(包括指数增强策略,并且按照投资组合统计),规模接近500亿元。红利指数基金产品的盛行也伴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2017年之前,红利指数基金发展缓慢,2006年至2016年间合计发行产品数量仅有6只。随着2018年的低估、2019、2020年赛道股的崛起,市场上刮起了强势的成长风,红利基金也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最近三年,宏观经济出现放缓迹象,成长股面临巨大的挑战,能够提供稳定股息收入的“确定性”资产逐渐受到市场青睐——拿着高股息、高分红的股票并长线持有,投资者既能通过每年分红获得定期收益,同时也能享受市场长期向好带来的股价溢价。在这种市场趋势下,红利指数基金受到广泛关注和迅速发展,其发行数量与管理规模均得到显著提升。
然而,红利指数基金内部的发展却是冰火两重天,规模前十大基金产品的合计规模占比达到80%,具备先发优势的基金产品规模甚至超过百亿,而大部分红利基金的规模都相对较小,许多都在5亿以下,面临较为尴尬的发展局面。
图表1:红利指数基金历年新发及清盘情况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数据截至日期:2023年9月30日
图表2:红利指数基金历史规模变化(亿元)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数据截至日期:2023年6月30日
图表3:规模排名前十的红利指数基金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规模截至日期:2023年6月30日;
业绩截至日期:2023年9月30日
02. 分红稳定,估值便宜的盈利模式
何为红利(股息率)?股息率为每股分红除以每股价格,意思是投资者以当前价格买入股票,其投入资金每年可获得上市公司的分红回报率。通过进一步研究股息率,可以看到股息率大小由股票的分红比例(公司每年分红金额与净利润的比值)和市盈率两个指标决定的。稳定且较高的分红比例代表上市公司现金流更为充足,间接反映了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较低的市盈率代表股票的估值较低,投资者投入的成本更低。实践证明,低估值股票的长期收益更稳定。举个例子,假设两家公司拥有同样的分红比例,如果其中一家公司的估值更高,则到手的股息率是更低的。
红利指数基金的股息率到底有多高?首先,截至9月30 日,上证红利指数、中证红利低波指数和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分别为6.43%、6.15%和5.95%。而同期股息率居前的宽基指数如中证100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上证指数的股息率分别为3.43%、3.28%和3.08%。近期,证监会出台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推动提高分红水平。这一新规对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其次,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红利指数基金在晨星的分类主要为大盘价值股票。这一点要从具备稳定股息率的上市公司特征说起,它们往往是聚集在那些不以高速增长而闻名的特定行业。以上证红利指数为例,其行业分布体现出“银行+交通运输+煤炭+钢铁”为主的价值风格。红利指数基金近三年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率,持续高分红的确定性溢价和央国企价值重估或是红利策略占优的底层逻辑。
图表4:上证红利指数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同花顺;
数据截至日期:2023年9月30日
股息率相对较高而估值相对更低的属性凸显红利指数基金的防御性特征,因此它们在退休人员或者寻求稳定收入的人群中广受欢迎。以图表5为例,我们选择过去三年中持续跌幅较大的三段行情,并比较了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宽基指数和红利指数,而后者在业绩上体现出良好的“减震”效果。
图表5:持续下跌行情下宽基指数与红利指数的业绩比较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
数据截至日期:2023年9月30日
03. 红利指数基金是“真香”吗?
红利指数基金并非没有陷阱。稳定的收入和较低的风险之间的权衡之一往往是较低的增长潜力。定期派息的公司在将利润再投资用于扩张方面往往更为保守,这可能会限制组合资本增值的机会。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当利率攀升时,来自股息的固定收益可能不如债券或者其他有息资产那么有吸引力,投资者偏好的转变也可能导致派息公司的股价下跌,从而影响红利指数基金的整体投资价值。
红利策略和成长策略孰优孰劣?费雪在《怎样投资成长股》这本书中对这个问题也做了注解,他认为成长股不但资本增值方面表现出色,而且在一段时间内,其股利回报率照样有不俗的增长。国内公募基金行业的大部分主动基金经理推崇并且热衷成长股投资(追求成长股投资仍然是A股的主旋律),这是因为国内市场环境为成长股发展提供了“沃土”。尽管国内经济最近几年增速放缓,但依然提供了强大的基数和推动力。经济结构的转型有利于成长性行业的发展,阿尔法仍是中国的国别优势。
但正如我们所说,在成长风格盛行的主动管理领域中,被动基金尽管发展低调,却也在红利策略上逐渐布局,生根发芽,与成长策略形成互补,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且多元化的产品选择。我们对产品的任何一种投资策略没有偏好,最主要的是产品策略定位清晰,并传递给投资者稳定的风险收益特征,便于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来选择产品,并发挥其在投资组合中的作用。
04. 红利指数基金是合适养老的躺赢理财吗?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养老的压力不言而喻,完全指望国家给我们养老就有点太理想化了。为了能让自己安享晚年,越早为养老做打算越好。用基金实现理财绩效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本金、时间和投资回报率。在股市摸爬滚打数年的股民和基民一定深有体会,A股市场牛短熊长,成长股的预期收益尽管诱人,但每年“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特点使我们在挑选主动管理产品以穿越牛熊周期并非易事,胜率不高,且高波动的业绩特征往往超越了普通投资者真实的风险承受能力。
到底是分红多重要还是高成长性重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你觉得基金风险太大,只愿意踏踏实实拿分红,那么红利指数基金可以说是能躺赢的选择,当作自己的养老保障再合适不过。如果你只是一个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适当提高成长股的配置比重是和通胀赛跑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投资的本质仍然是赚取企业利润增长的钱,即使指数基金不分红,只要其成长性好,我们也能在几年的时间里增加我们的养老金储备。
我们并非没有选择,而是要清楚我们的投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晨星(中国)王蕊、黄威
免责条款:©2023 Morningstar 保留所有权。此处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和观点未经任何监管机构审查或批准,不构成投资建议;截至撰写日期,仅供参考;可随时更改,恕不另行通知。本内容并非买卖任何特定证券的要约,也不保证其正确性、完整性或准确性。过往表现不保证未来结果。Morningstar 名称和标识是 Morningstar, Inc.的注册商标。这里的内容包含 Morningstar 的专有资料;未经Morningstar 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此资料、数据、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2023-11-03 14: 15
2023-11-03 14: 15
2023-11-03 14: 15
2023-11-03 14: 14
2023-11-03 14: 08
2023-11-03 14: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