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市场概况
2023年12月13日,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其中沪指下跌1.15%,收报2968.76点;深证成指下跌1.54%,收报9476.62点;创业板指下跌1.66%,收报1872.34点。今日两市成交额7686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89亿。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95.9亿元,连续3日减仓;其中沪股通净卖出57.71亿元,深股通净卖出38.19亿元。
02
盘面观察
指数上来看,大盘全天低开低走,三大指数均跌超1%,沪指再度失守3000点。核心宽基指数整体下跌,仅北证50逆势收涨3.6%,富时A50、上证50跌幅较大。
板块上看,权重股集体走低,房地产跌幅较大,国企改革概念股爆发,机器人板块午后拉升,医药板块表现活跃,白酒等消费板块普跌,油气、汽车、煤炭陷入调整。今日超3500家个股下跌,表现较差。
行业上来看,综合板块上涨,食品饮料、房地产、美容护理等板块跌幅较大。
概念主题方面,最小市值、新冠特效药、熊去氧胆酸等板块上涨,白酒、鸡产业、饮料制造等板块下跌。
03
热点指数-北证50
今日,北证50指数上涨2.3%。华金证券:北交所的成立完善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架构,北交所是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主阵地,北交所公司盈利水平和估值相对较低,但盈利能力较好。北证行情分析框架:独立行情受政策和业绩因素推动。(1)市场走势:多与上证综指同步,独立行情主要受自身政策和业绩驱动。一是北证50指数和上证综指走势基本同步,极少出现反向变动。二是北证50和上证综指同步上行主要受流动性和政策宽松驱动。三是北证独立走强时,主要受自身政策和业绩推动,如2022/5/4-2022/5/23期间,北证A股2022年盈利同比增速达6.4%,高于上证主板的2.1%以及深证主板的-8.9%;而2023/11/21-2023/11/27的独立行情主要受政策驱动。(2)北证上涨行业多与A股趋同,独立行情时政策导向行业占优。一是北证50和上证综指同步上行时,多受A股整体
(以上不构成个股推荐)
04
热点资讯
◆【中国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45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4556亿元】财联社12月13日电,初步统计,2023年前十一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3.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9万亿元。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556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少增447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57亿元,同比少减291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86亿元,同比多减298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97亿元,同比多增56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03亿元,同比多增1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330亿元,同比多726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5万亿元,同比多4992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59亿元,同比少429亿元。(财联社)
◆【央行:11月末M2余额291.2万亿元 同比增长10%】财联社12月13日电,央行数据显示,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3.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当月净投放现金1660亿元。(财联社)
◆【中国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9万亿元 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2331亿元】财联社12月13日电,中国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9万亿元,市场预估为12700亿元,前值为738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9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22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0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46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09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07亿元。(财联社)
◆【国务院:原则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 国务院发布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复。《规划》实施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制度创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先行先试,聚焦现代服务业这一香港优势领域,加快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进一步丰富协同协调发展模式,探索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在深化深港合作、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华尔街见闻)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解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先立后破不能脱离实际 急于求成】今天(12月13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表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就是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以进促稳,就是要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央视新闻)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据央视新闻,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表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安排适度规模的赤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转移支付,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关键是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果,要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做到民生有保障,财政可持续。(央视新闻)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债务低风险地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今天(12月13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表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重点经济工作,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要完善相关的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要有效实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的方案,债务低风险地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特别是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做出更大贡献。(央视新闻)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我国宏观政策空间仍然较足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有较大的空间】财联社12月13日电,今天,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表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有利条件和重要机遇,总的来看,机遇大于挑战。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表示,我国宏观政策空间仍然较足,物价水平较低,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不高,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有较大的空间。今年,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出台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等,这些政策效应将在明年持续释放。此外,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我国具有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的独特优势,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技术加快突破。以低碳节能环保为标准的绿色发展推动生产和消费加速转型,这些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红利和更为广阔的舞台。(央视新闻)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今年我国汽车出口将超过500万辆创新历史纪录】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今天(12月13日)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介绍,今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是30%以上,仍是世界经济最大的引擎。我国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维持在14%略高的水平。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介绍说,今年主要贸易大国出口出现下降,而我国进出口额同比基本持平,甚至略微增长,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维持在14%略高的水平,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介绍说,我国具有产业体系完备配套能力强的独特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汽车、造船等制造业展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今年,我国汽车出口将超过500万辆,创新的历史纪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涌现出了不少里程碑式的创新成果。(央视新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二手房交易量占比达37.1% 创历史新高】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表示:今年1到11月,全国二手房交易量占全部房屋交易量的比重达到了37.1%,创造历史新高,全国已经有7个省和直辖市二手住宅的交易量超过了新建商品住宅交易量。(央视新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支持暂时资金链紧张的房企解决短期现金流紧张问题】 据央视新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表示,针对部分房企出现债务违约风险,金融管理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风险出清还需要一个过程,将继续配合金融管理部门,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暂时资金链紧张的房企解决短期现金流紧张问题,促进其恢复正常经营,坚决防止债务违约风险集中爆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说,对于违法违规导致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企业,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出清,这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我们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把部分房企债务违约称为“爆雷”“资金链断裂”,其实用语是不准确的。(央视新闻)
◆【住建部:对于违法违规导致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企业 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出清】财联社12月13日电,在今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表示,对于违法违规导致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企业,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出清,这也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我们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把部分房企债务违约称为“爆雷”“资金链断裂”,其实用语是不准确的。如果将债务违约等同为“爆雷”或者是“资金链断裂”,会造成企业完全停摆的错误认识,导致社会对企业产生信任危机,进而冲击市场销售,加剧企业困难。各方面应该理性地看待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财联社)
◆【工信部:将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推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财联社12月13日电,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高东升表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下一步还将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财联社)
◆【五部门:支持上海市稳妥有序推进上海航运交易所体制改革】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发布加快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做大做强我国船舶交易市场,支持上海市稳妥有序推进上海航运交易所体制改革。鼓励船舶交易机构创新船舶交易模式,吸引国内外船舶进场交易。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开展航运服务业发展战略、国际规则制度等重大领域课题研究,大力发展航运信息服务,提升航运信息服务能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智库和咨询服务机构。(华尔街见闻)
◆【国家医保局:126种药品新增进入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平均降价61.7%】 今天(13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现已顺利结束。本次调整,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个药品被调出目录。143个目录外药品参加谈判或竞价,其中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谈判成功率为84.6%,平均降价61.7%,成功率和价格降幅均与2022年基本相当。本轮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央视新闻)
◆【平安银行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七大类十五条举措加大房企融资支持】 据平安银行官微,12月12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会议精神,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主持召开平安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座谈会,来自万科、绿城、龙湖、滨江、美的、卓越、大华、伟星、星河、京基、中天美好、万华等12家房地产企业高管与平安银行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就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深化银企合作、共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重要议题开展讨论。会上,平安银行推出“七大类十五条”举措,加大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华尔街见闻)
◆【累计250亿美元!中沙企业频现大单合作】财联社12月13日电,在12月12日举行的中国-沙特投资大会上,双边企业签署超过60个备忘录和协议,累计合同价值达到250亿美元,涉及电竞、能源、农业、旅游、矿业和金融等多个领域。其中沙特电子竞技联盟和中国电子竞技赛事运营商VSPO签署一份价值85亿美元的合作备忘录;东华能源与沙特企业签署价值75亿美元合作协议。(阿拉伯新闻)
◆【交易员对英国央行的降息押注升温,预计2024年下调利率95个基点】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英国经济萎缩程度超预期后,货币市场对英国央行的降息押注升温。交易员预计该央行明年底前将降息95个基点,周二的预测幅度为90个基点。仍预计首次25个基点的降息将在6月;预计决策者周四维持利率在5.25%不变。(华尔街见闻)
◆【迪拜气候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达成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13日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达成共识。(新华社)
◆【阿根廷财政开出休克疗法首批处方 官方汇率一次性贬值54%】财联社12月13日电,作为新总统米莱为陷入困境的经济实施休克疗法的第一波措施,阿根廷将比索贬值54%并宣布一系列削减开支的举措。阿根廷经济部长卡普托周二在当地市场收盘后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新政府将官方汇率下调至1美元兑800比索;通胀将在数月内比以往更糟。其它措施包括将部委数量减半,减少对省的转移支付及暂停公共工程。政府还将减少对交通和能源等行业的补贴,与此同时提高特定社会福利计划开支。值得注意的是,卡普托在讲话中未提及全面美元化与废除央行的措施。(财联社)
风险提示
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或相关产品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数据来源:wind、iFind、上交所、深交所、各新闻媒体,2023年12月13日
2023-12-13 20: 47
2023-12-13 17: 00
2023-12-13 15: 31
2023-12-13 15: 31
2023-12-13 15: 31
2023-12-13 14: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