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伙伴基金 2023-12-27 15:10
截至发稿,今日盘面先跌后涨,但是个股依旧萎靡。
小明今天不跟大家聊行情了,跟大家聊聊产业。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能忍,能和忍之间就是生存间。比别人能干,比别人能忍,拼到最后,只要比别人多一口气,活下来的就是你。撇开今天的行情,小明带大家盘一盘我国这些年的行业进步。
先从制造业说起吧。
10年前,我国的重工业基础是非常薄弱的。不但盾构机没有,高端机床更不用想,除了一些基础的板材,高端制造工具的牌子基本是日韩产的。只是说大家日常不关注这些行业,而高端制造的国产化的的确确一直在进行。
现在,不管是高楼还是桥梁,或是民生制造业,国产化率已经非常之高。没有国产化的部分,一种是产业不完整,技术无法突破,比如光刻机、芯片;一种是市场规模不够大,市场蛋糕撑不起很大的技术研发规模。从果链的兴起,到华为链的替代,不知不觉中,我们用了差不多10年的时间,完成了供应链的替换,这使得全球的制造业增加值进一步向中国集中。这在重工业领域尤其突出。之前文章《底部已探明,挖掘十倍股》中宗师观点也明确提过,大制造是我国未来的立身之本。如果做一个中国14亿人民对品牌的认知度大排名调查问卷,可口可乐、苹果、奔驰宝马必进Top10。可见进口汽车对于我国人民的影响力之大,认知之深。而不知不觉中,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国产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从十多年前的不足30%,上升到了60%左右。中国虽然领跑电动汽车,但是这次出口超预期的却是油车。中国汽油车制造的质量,逐步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这个事情放在10年前根本不可想象。而且中国早就是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了,以后每年的汽车产量可能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眼下,中国的汽车产业正在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迭代,这种卷肯定会带来贸易保护,但这绝对不是坏事。今年汽车产量超过3000万辆,未来的提升空间可能还有千万辆的级别——这差不多是全球的一半了。现在的电动汽车又在第二轮升级中。半固态电池和智能化是现在聊得多的方向。昨天蔚来发布了ET9,小米汽车也在万众期待中犹抱琵琶半遮面。撇开最终哪家公司能胜出的问题,不管谁胜出,都是行业的胜出。如果不是因为制裁,现在一部手机里最重要的四个东西,也是价值量最大的几个东西:主控、基带、屏幕、存储,基本完成了国产化,而且性能基本也是全球顶尖的存在。至于外部的配套器件,更不用说了。我们现在缺的,无非就是半导体的制造能力,就目前来看,已经过去了四五年了,再有5年呢?工程的问题,永远不要说不行,只是市场太小,没法做这个事情罢了。高端装备、汽车、芯片这三个方向,本身都是制造,也是国家锚定的大方向,同时又是广大投资者非常寄予希望的。但是现在遇到问题:产能过剩。尤其在高端装备方面,行业供给增速显著大于需求增速,造成行业经营压力很大。这就需要更宏观上的支持了。反过来说,在已经跌了这么多的情况下,也是未来A股上涨一块很大的预期。小明今天只是就着大制造中的重工、汽车、芯片谈了谈我国的产业发展。其实我国这些年还有很多的产业发展进步,军工、生物、电商……产业链都在逐渐完备。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敬请您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