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 第一策略师71岁开启的基金战役 | 朋克金融学

2024-01-14 10:01

朋克金融学

♪ 让金融像摇滚一样有趣!♫

Let’s Rock !

“人们若是只想把股票变动与商业统计挂钩,而忽略股票运行中的强大想象因素,或是看不到股票涨跌的技术基础,一定会遭遇灾难,因为他们的判断仍是基于事实和数据这两个基本维度,而他们参与的这场游戏却是在情绪的第三维和梦想的第四维上展开的。


不光是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即使是在爱好投资的人们中,《对冲基金风云录》的这段话都可以说是脍炙人口。这句话最早来源于巴尔尼·温克曼的《华尔街10年》,但当有着“华尔街第一策略师”之称的巴顿·比格斯结合个人的职业经历,在书中将这句话再次引用之后,“情绪第三维”和“梦想第四维”的这句陈述忽然间大放异彩,在全球范围内博得了越来越多的共鸣,且历久弥坚。


这种结合个人投资视角“点石成金”的故事,几乎贯穿了巴顿·比格斯的整个职业投资生涯。


巴顿·比格斯见证并参与了摩根士丹利从“贵族化”的小型投资银行,成长为世界顶尖的一流投资银行的全过程。


■  1965年,他与朋友合伙创办公司,成为最早的对冲基金践行者;


■  1973年,他以3%股权和5万美元年薪的条件,以合伙人兼常务董事身份加入摩根士丹利,后成为首席策略师;


■  巴顿·比格斯一手创立了摩根士丹利的研究部和投资管理业务部,并用30年的时间陪伴摩根士丹利成为世界顶投资银行;


■  他本人,也因此数次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美国第一投资策略师”。

图1. 巴顿·比格斯

图片

来源:网络

但故事远没有结束……


2003年,71岁的比格斯在早已财富自由的年纪,与两位同事创立Traxis合伙基金,成为基金经理,再战市场。

比格斯在美国投资界能与索罗斯、罗杰斯等人齐名,能力与经历上勿需多言。


难得的是,毕业于耶鲁大学英语系的他文字天赋惊人,习惯用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当时当地的投资感悟,《对冲基金风云录》就是他投资日记的精选汇编,而在最新的一部《对冲基金风云录3》中,他收录了自己从2010年到2012年两年间的心路历程。


“这样的日记必须在当时的情境中写,记录当时的煎熬和痛苦,而不能等事情过后再回过头来写……当我浏览这些日记时,我发现在这场投资战役中,跌宕起伏的事态对我的影响太大了。”

图2.《对冲基金风云录3》

图片

来源:网络

得益于这些日记,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人在投资市场上可以闲庭信步,即使是巴顿·比格斯,也要面对市场起起伏伏的折磨,也会经历思绪波动的考验。

图片

【释义】形容投资中,结果会随着思绪的波动而波动万千。

图片

01

我们忘记了“市场先生”是一位很有独创性的虐待狂,他很喜欢以不同的方式折磨我们。

在摩根士丹利时期,比格斯预测了1982年开始的美股牛市,1989他警告投资者远离日本股票,1997年他警告世界大部分地区股票过于昂贵,1999年他又成功预言了当时科技股的泡沫……因此获得“大摩预言家”的称号。


但正如他之后感悟的那样,市场会受到情绪和梦想第三、四维度的影响,在实际操作基金时,好几次他都“预言又止”了。2004年4月时,比格斯根据测算,认为当时40美元一桶的油价合理价格是32.48美元,于是开始做空。一段时间里,油价确实按着他的预言下降了,但很快止住趋势。

图片

【释义】形容预言中的趋势很快止住。

随着恐怖分子破坏伊拉克石油管线、俄罗斯石油巨头因税收问题入狱、委内瑞拉总统选举重新计票等原因,油价开始以近乎垂直地角度上涨,当年8月冲到了48美元。


这次亏损上了《纽约时报》。

图3. 比格斯亏损登上《纽约时报》

图片

来源:nytimes.com

在后来的日记中,比格斯反思:“我们忘记了‘市场先生’是一位很有独创性的虐待狂,他很喜欢以不同的方式折磨我们。”


比格斯很喜欢经济学家莱因哈特和罗戈夫的一本书《这次不一样》,书中的主要观点是:当金融危机出现时,人们总会认为现在的繁荣是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结构性调整、技术创新和适当政策的基础上的,因此会乐观地认为——这次不一样。

图4. 《这次不一样》

图片

来源:网络

可实际上,有啥不一样?依旧逃不过历史规律。


好在比格斯是懂市场的,也许他预测错了,也许市场发生的事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理解能力。“市场先生”是一个情绪波动很大的躁郁狂,比格斯认为应该坚信自己的赌注,而不是被市场行情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当市场生气的时候。

这一点上,比格斯和巴菲特一样,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日记中提到了巴菲特的一个比喻:


这就像你和一位具有双重性格的合作伙伴开公司一样。如果你的合作伙伴陷入深度沮丧和抑郁,心情非常糟糕,要以很大折扣卖掉他持有的公司股份,那么你应该买下来。如果他很高兴,很乐观,想以很高的溢价回购他的股份,那么你应该卖给他。

图5. 巴顿·比格斯

图片

来源:网络

2009年初,与其说比格斯准确地预测了美国股市的底部,不如说坚定的信心使得比格斯的Traxis基金业绩大幅提升,当年收益率为40%,2010年业绩也不错,整体回复到比格斯2007的全盛时期。

02

设置止损点,被比格斯认为是某种程度上的“走极端”,相比自困于机械的投资规则,从情绪上理解自己作为一位投资人是如何应对繁荣与逆境的,则更加重要。

2010年时,比格斯曾向合作伙伴和投资人承诺,他会全力将损失幅度控制在年初基金价值的10%以内。彼时很多伟大的自营交易员都做过类似的规定,只是他们说的10%是指不超过基金在年中的最高价值。


所以,对比格斯而言,一旦损失触及8%时,如果行情不妙,一天的损失就可能触及上限。


2011年夏季,股市出现暴跌,仿佛预示着世界末日将要到来一样。压力来到了比格斯这里。


7月22日到8月8日,标准普尔500指数暴跌了17%,之后在5个交易日内上涨10%,后来再次下跌,再反弹……


10月的第⼀个交易日,标准普尔500指数创下了本年度的新低。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反弹,一举收复了夏季损失的2/3,再次便高位震荡。

图6. 2011年夏季的震荡市场

图片

来源:网络

由于牢记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后果,比格斯先后4次大幅削减了净多头头寸,最终确保了没有触到10%的损失上限。


这听上去是个欢喜的好结局。


但比格斯一点都不像开心的样子,在日记中他传达了这样一种情绪——

嗯,我没有损失,可这就是最大的损失。”

在2011年10月3日,新低的那一天,比格斯在给投资人的文章中说这是加仓的好时机。但整个10月份,他的收益只有7.5%,跑输了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11%增长率,对此他非常的懊悔。


设置止损点,被比格斯认为是某种程度上的“走极端”,相比自困于机械的投资规则,从情绪上理解自己作为一位投资人是如何应对繁荣与逆境的,则更加重要。

在日记中他回忆了1999年预测科技股泡沫的经历,过于悲观的他在12月大幅减仓,次年(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到达5048点的峰值,2002年10月4日下跌至1139点的谷底。


聪明吗?这太聪“瞑”了,比格斯没有看见减仓之后的3个月股指上涨了35%-40%,没有看见热多热门互联网股票价值增加了一倍。

图片

【释义】形容过于聪明而忽视了一些东西。

当时,一些重要客户在收到投资年终回顾时,看到大幅减持技术股,一怒之下不只是怒了一下,切实地关闭了他们的账户。


当市场失了智,“智死不与”,不参与是一种控制风险的行为,但此时要注意的是,你是否愿意为了获得稳定收益而选择降低风险的投资策略。

图片

【释义】形容市场失去理智,不参与的行为。

多年经历市场的比格斯是不愿意的,他再次举了巴菲特的一个例子:巴菲特说他的投资策略是在购买一家公司的股票之前,确保这只股票在5年内至少获得12%的年复合收益率,但其间的震荡性肯定要超过收益率稳定在8%的投资。


如果选择了更高收益的策略,那理解情绪对行为产生的影响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由于各国都在以各种形式印钞票,这使得世界比以往更容易产生泡沫与恐慌。

03

形势可能会在没有任何明显理由的时候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逆转。

坚持日程表是比格斯的自律习惯,他把写日记、阅读和锻炼身体,作为塑造自己稳定心态的重要生活方式。


比格斯曾提到过《霹雳之海》这本书,书里描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军舰上的士兵长期体能活动不足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给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引起了烦躁、失眠、便秘以及导致⾝体衰弱的精神疾病。这些疾病经常导致奇怪的决策与行为。

他把投资生活比作战役,投资战役不只是指投资的过程,其间,还必须同自己作斗争,不要受到市场、职业风险、基准压力、竞争以及长线投资的孤独感的影响。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为了赢得这场战役,比格斯靠坚持回顾记录日记时的心境,了解情绪如何影响当时的自己。原本,再加上一直坚持的锻炼,能让他适当宽心一些。


比格斯在书中说,在貌似不如意时,要不停提醒自己“这是会过去的”,因为他从几十年经历中切身体会的,是形势可能会在没有任何明显理由的时候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逆转。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