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4年的周期下行,半导体行业仍未表现出明显的复苏态势,但是,一些积极信号已在不断涌现:华为手机超预期发布且销量可喜,国产芯片的技术突破进入大众视野,半导体行业的复苏及国产化进程获得广泛关注;去年四季度以来,半导体产能开始恢复,预示去库存基本完成,半导体周期复苏备受期待。
长城基金杨维维以半导体投资见长,站在当前时点,他如何看待半导体行业的周期?又如何在半导体领域进行投资布局?由杨维维管理的长城创新驱动(A类009623、C类017458)四季报已经出炉,不妨从中寻找线索。
半导体处于周期复苏早期
对于投资者而言,半导体具有高成长性、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是值得长期关注的优质赛道。但同时,作为大科技的重要分支,半导体领域技术含量高、研究难度大,涉及产业细分方向众多,投资难度较大。
杨维维认为,想要挖掘半导体行业的投资机遇,判断其周期位置尤为重要。他表示,半导体行业具有鲜明的周期特征,其大周期一般为8年到10年,依赖于行业及应用的技术创新,小周期一般为3年到5年,主要受产业供需关系的影响。
从投资中短期视角来看,主要关注小周期的供需情况。杨维维指出,本轮半导体供需周期始于2019年,期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在2022年达到顶峰,但从2022年二季度开始进入下行周期。进入2023年,半导体行业逐渐步入下行周期的复苏阶段,三季度之后半导体行业去库存进入尾声,四季度半导体产能开始恢复,预示去库存已基本完成。
同时,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市场对半导体的需求开始反弹。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最新数据,2023年11月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总额达到480亿美元,同比增长5.3%,环比增长2.9%。这是自2022年8月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综合来看,目前半导体行业处于周期复苏的早期阶段,贝塔仍在修复。”杨维维判断。
聚焦半导体+,关注公司成长性
在半导体周期复苏拐点来临之前,杨维维更加关注公司的成长性,并敏锐捕捉到部分半导体企业的业绩亮点,抢占投资先机,为产品带来了不错的收益回报。
四季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长城创新驱动A过去一年的业绩回报为6.45%,在同类产品偏股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A类)中位居前5%,排在35/1524,显现出领先优势。(数据来源:业绩来自基金定期报告,长城创新驱动A近一年以来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8.43%;排名来自银河证券,基金过往业绩和过往评价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长城创新驱动主要投资于符合创新驱动主题相关的上市公司,从季报公开的持仓情况来看,该基金投资方向聚焦于“半导体+”,即以半导体为主,同时会适当布局计算机、军工、机械等其它与科技相关的领域。季报显示,四季度末,长城创新驱动前十大重仓股均分布在电子、机械设备行业,进一步来看,其中7只重仓股属于半导体细分行业,合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多达30.54%。(文中所涉及的四季报前十大重仓信息为历史持仓,不代表现在及未来,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思路上,杨维维在季报中强调“重仓有α的个股,赚认知差的钱而不是信息差的钱”。但半导体涉及的公司数量众多,质地参差不齐,好的投资策略是获得好收益的关键。因此在具体选股时,杨维维会依托“动态四因子”模型,即动态观测公司市场空间、市占率、净利率、市盈率的变化,以判断公司短期和长期成长趋势,积极寻找质地好的企业的成长超额。
展望后市,杨维维认为,从微观跟踪的数据来看,制造业多个细分行业(包括电子、电新、机械、军工和汽车等)均处于周期偏底部位置,面临需求弱复苏、格局恶化的问题。站在当前时点,主题预期较满、基本面预期较低,更加偏向自下而上寻找位置低、空间大、有稀缺性的资产,适当放宽对估值的容忍度。并将长期坚守制造业,寻找科技创新和国产替代方向中有业绩加速或者业绩反转可能的标的。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产品详情
2024-01-25 14: 43
2024-01-25 09: 36
2024-01-25 09: 36
2024-01-24 20: 06
2024-01-24 20: 06
2024-01-24 17: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