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牛”急刹车,债市定价进入“无人区”,债基还可以买吗?

2024-05-07 19:03

债牛急转弯,去年11月以来持续火热的债市近期颇为颠簸。4月24日,债券市场出现急剧回撤,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下跌,现券集体回调。


实际上,今年是债市利率见证历史的一年。在本轮调整之前,利率债的收益率不断突破新低,“债牛”当道。尤其是30年期国债利率跌破2.5%,创下2006年以来新低,更是击穿MLF形成倒挂,债市失锚”的讨论甚嚣尘上。


极致的行情也催生出诸多分歧,当传统利率定价的传导机制弱化不明时,后续行情如何操作?牛了3年的债市能否继续关注?




01

债市长端
“失锚”?

去年年末以来,长期和超长期债券品种的收益率不断触摸历史低点。到目前为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MLF利率已经3个月有余;而在4月份,30年国债收益率迎来了持续击穿MLF的历史性时刻。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16.04.26-2024.04.26,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


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击穿MLF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在意MLF这个指标?


MLF中期借贷便利,俗称“麻辣粉”,是央行向符合一定资质要求的银行提供的一种特殊贷款,各大银行将手中的国债、央行票据等质押给央行后,央行给各大银行提供贷款。而MLF的利率就是央妈的政策利率,是基准利率中的基准,也是长期资金的市场定价基准。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戳之前的文章回顾→《全球加息潮下我们为何逆势而行?》。


从利率传导路径来看,MLF是债市利率的“锚。


2020年8月,央行首次明确了MLF的操作利率是中期市场利率运行的中枢,此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以MLF操作利率为中枢运动的特征更为明显,且两者之间的偏差较此前大幅缩小。


2020年后,10年期国债利率围绕MLF利率波动的利差较之前大幅收窄,最大值为MLF+40个基点,最小值为MLF-18个基点。


4月,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降至2.23%,偏离MLF操作利率(2.50%)27个bp,已突破20个基点的下限;而此前30年期国债利率击穿MLF的利率形成倒挂,更是自有MLF操作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虽然就债市定价是否真的“失锚”各家机构观点存在分歧,但在利率下行阶段,主导债市成交的可能是交易盘,银行尤其是大行的净买入力量可能相对偏弱,MLF可能很难作为利率下限的锚。




02

“债牛”
会止步吗?

债市的极致演绎之下,传统的定价分析框架也出现了新的演绎。国金证券认为此前影响定价的“五碗面”——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供需面和情绪面在本轮债市行情中,演绎为主要以供需面和情绪面为主。


原本经济上行,债券收益率走高,债市下跌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经济复苏的进程持续推进,债市为何依旧上涨呢?在新的定价逻辑下,判断债牛何时止步要关注什么信号呢?


国信证券分析认为,经济的名义增长速度是影响债市的核心变量,而这当中包含了“量”和“价”两方面的因素。


从“量”上看,经济触底改善趋势不变。国内一季度 GDP超预期回升,同比录得5.3%,高于市场预测值 4.9%,也高于2023年全年5.2%的增速表现。(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03)


但从“价”上看,指标依旧低迷,而人们对于“价”的感知更为敏感。以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这一核心代表指标来看,2023 年至今的15个月份中,PPI环比为负的月份高达10个,绝对价格水平在在一路向下。

图片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高增长是“以价换量”得来的。但这中间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从去年四季度开始,PPI环比增速出现了跌幅收窄的好迹象。


如果说过去一年的债牛狂飙是基于对经济悲观预期所致,那当前应该进入一个观察期了。


国信证券分析认为,债牛是否止步只缺最后一环——也就是“价”指标的企稳回升,其中环比的转正更为关键。


而针对本轮行情是否可延续,机构普遍认为当下的政策力度、“资产荒”格局等方面暂未发生反转性变化,“债牛”行情难言结束。

中金固收认为债牛未尽,近期债券市场延续低位震荡,部分原因是央行政策放松相对偏慢,后续随着海外因素对国内约束减弱,国内货币宽松力度或将明显加大,届时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空间或将明显打开

民生证券复盘16年至今的行情,认为当前利差或有一定下行空间,同样认为债牛未尽

华西证券从供需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政府债供给未放量,叠加资金面保持较强定力的供需格局未改变,再这样的逻辑下将支撑债牛延续





03

波动当前
还可以上车吗?

没有一种资产是永恒上涨的,债市自去年延续而来的火热行情本就让投资者存在“畏高”情绪,一些投资者担心“部分获利盘离场”对债市的影响;而波动永远客观存在,3月以来的阶段性变化更是增加了投资者入场布局的担忧。面对双重难题,债基还能买吗?


实际上,债基的投资,尤其是纯债基金的布局无需担忧一时的调整,短期的波动不改长期“画线”走势。


在过去20年里,债券市场曾经历多轮牛熊周期,中间虽也难避免有回撤,但纯债基金指数的波动较平滑,且整体呈上升之势,指数屡创新高。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04.04.29-2024.04.29,指数历史数据不预示未来


回看近十年的市场表现,代表债券整体表现的中证全债指数屡创新高,实现了5.28%的年化收益率。而代表公募债券型基金整体走势的万得债券型基金指数更是跑出了明显的超额收益,年化收益率可达5.36%,对于偏稳健的长期投资理财资金的确具备较好吸引力。


再从波动层面看,债基的一大特点是净值修复快。即使一时遇到债市“逆风局”,投资者也不必过于担忧。


由于债券债券本身是生息的,具备“固定收益”的特质,只要没有出现净值突发暴跌的情况,随着持有债券的逐步到期兑付,由于市场波动造成的短期净值下跌也有望得以复原。


我们以万得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为例,即便买在阶段性高点后经历了连续的回调,但经过最短4天、最长56天的等待,净值便又能完成“填坑”并且续创新高。对纯债基金来说短期得到浮亏并不影响长期收益。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9/25;指数过往业绩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当前债市的“急刹车”综合业内观点来看主要受到来自三方面的因素干扰。央行针对长债利率的频繁表态对债市影响偏空;市场对于资金流动性层面的担忧也有所增加;再叠加银行买债行为受到监管关注,债市短期或以低位震荡为主。


但短期的“歇脚”不妨碍对债市长期的乐观判断,债券市场收益率逐步下台阶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货币政策依然稳健偏松,持续利好债市;另一方面,“资产荒”下,债市出现持续性调整的概率较低。


相较权益投资讲究时机选择的重要性而言,债基的投资对一时的波动大可以看淡些,不必因一时涨跌而心急。回测过去10年数据,纯债基金指数年度涨幅全部为正,从未出现过年度级别的亏损。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14.01.01-2023.12.31,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


纯债基金的各种特性使其特别适合做投资“稳定器”,可作为持仓中的“压舱石”长期持有。选择与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债券基金进行投资,任何时候开始都是合适的。


对流动性需求较高的小伙伴不妨关注华夏短债(A类:004672,C类:004673),作为一类特殊的纯债型基金产品,其债券资产剩余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是闲钱理财的优质之选。此外,华夏短债新增的D类基金份额(D类:020820)除了不收取申购费用外,持有期超过7天就不收取赎回费了,申赎更为便捷灵活。


债基投资过程中面对市场一时的起落不如放宽心,保持长期视角,合理管理投资预期,方能更好地收获“稳稳的幸福”。


滑动查看完整提示:

基金业绩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3-12-31,经托管行复核。

华夏短债A成立于2017.12.6,历任基金经理:祝灿(2017-12-06至2019-01-08)、刘明宇(2017-12-19至今),业绩比较基准:中债综合财富(1年以下)指数收益率*8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20%。产品于2019.1.8转型,2019-2023年度产品业绩/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4.05%/2.84%(2019.1.9-2019.12.31),2.49%/2.28%,3.92%/2.58%,1.75%/2.17%,3.48%/2.41%。

A类基金认购时一次性收取认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认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D类无申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因费用收取、成立时间可能不同等,长期业绩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请详阅产品定期报告。

刘明宇在管同类产品会计年度业绩(不含成立六个月以内产品,截止2023.12.31)情况如下:

华夏中短债A成立于2018.12.25,刘明宇自2018.12.25起开始管理,业绩比较基准:中债综合财富(1.3年)指数收益率*80%+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税后)*20%,2019-2023年度产品业绩/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3.74%/3.81%,2.03%/2.58%,4.68%/3.51%,1.39%/2.48%,4.18%/3.19%。

华夏鼎茂A成立于2017.03.15,历任基金经理:祝灿(2017-03-15至2018-03-29)、刘明宇(2017-12-11至今),业绩比较基准: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2019-2023年度产品业绩/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4.62%/1.31%,2.49%/-0.06%,5.14%/2.10%,1.19%/0.51%,5.96%/2.06%。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评价结果并不是对未来表现的预测,也不应视作投资基金的建议。

风险提示:1.本基金为债券型基金,其长期平均风险和预期收益率低于股票基金、混合基金,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风险(R3)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3.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4.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