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二季报新鲜出炉!后市机会怎么看?一起看看基金经理最新观点

2024-07-18 20:19

2024年上半年A股经历了一段复杂多变的行情,从急速探底到“绝地反击”,再到波动回归。这期间,市场轮动加速、板块间交替切换,红利蓝筹崛起。


随着下半年启程基金经理们如何看待后市投资机遇?他们调了什么仓?…一起来看最新观点↓↓↓



图片

以人工智能头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链有望成为下一个周期的主线

华夏行业景气/华夏远见成长

基金经理钟帅


A 股市场在年初经历了中小盘股票的快速下跌后,市场得到了部分出清。预计全年市场将呈现震荡走势,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我们认为目前估值水平已经反映了市场对于经济比较悲观的预期。令人兴奋的是以生成式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取得激动人心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对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给予人工智能技术超过经济周期本身更多的关注。报告期内,本基金继续增加了TMT板块投资比例。同时以“国九条”为代表的一系列资本市场制度性政策出台,对于中小市值股票造成了阶段性的估值压制,然而我们相信在长期真正决定股票价格的是企业价值,我们对于组合中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中小市值股票依然充满信心。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依然具备较强的内生增长潜力,如果政策面能够尊重市场规律,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经济基本面有望得到改善。我们应该对中国抱有信心,同时相信技术进步的力量。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进步将在不远的将来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面貌,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链将成为市场下一个周期的主线。组合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及其相关产业链挖掘潜在受益投资标的,在保持组合整体相对均衡配置的同时进一步增加TMT板块配置比例。(内容源自华夏行业景气2024年二季报)



图片

重点关注地产政策、财政政策等外生变量,在市场悲观氛围中积极寻找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公司

华夏价值精选等

基金经理朱熠


在2024年2季度,市场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结构性分化。因为经济复苏持续不达预期,且没有看到新的增长方向导致市场对于长期增长的担心加剧。从金融市场看,对长期的担心表现在长期国债利率不断下行,股票市场高股息资产受到追捧和成长板块不断估值下移。2季度上证指数下跌2.41%、沪深300下跌2.14,代表中小企业的中证1000下跌10.02%。

短期看,经济的弱势还在持续,打破现实-预期的悲观循环需要外力的干预。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地产政策、财政政策等外生变量,如果有积极变化才能打破目前的循环。从组合层面看,2季度表现也不如我们预期。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在去年年底增加了数字经济和智能电网方向中小市值成长型公司的配置比例。在市场的悲观情绪中,中小市值公司股价受到情绪的影响更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跟随市场“追涨杀跌”,而应该在市场的悲观氛围中去积极寻找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公司。我们认为,这种作法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带来不错的回报。

虽然组合近期表现不够理想,但我们还是倾向于用长期思维来思考投资问题,如果我们用确定性、预期回报空间和安全边际三者来综合衡量的话,我们仍然认为目前组合所配置的方向是有足够潜在回报空间的。展望未来,我们相信随着持仓公司体现出不断的价值创造能力,仍然会在未来取得可预计的回报。我们会继续坚持一直以来的“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不因为短期组合表现不佳就去追逐热点、放大组合风险,将继续实践长期主义,继续按照原有框架寻找投资标的。同时,我们会根据市场的价格,不断优化组合和持仓的结构。(内容摘自华夏价值精选2024年二季报)



图片

重点投资消费、地产金融、科技、高端制造等板块中的优质公司

华夏回报/华夏回报2号等

基金经理王君正


2024年第2季度,A股市场整体以调整为主,4月份经济数据出现好转,市场有较为明显的上涨;进入5月和6月,由于部分经济指标转弱,市场进入调整阶段。

从行业板块看,以AI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高成长空间板块,以煤炭、银行、家电、石油石化等为代表的低估值高分红板块表现较好;而计算机、服务、地产、医药等板块表现较差。

报告期内,本基金坚持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主要投资了消费、地产金融、医药、科技、高端制造各细分板块中竞争格局良好,壁垒较高,具有长期成长确定性的优质公司,整体上以内需为主,但同样受到了阶段性经济转弱预期的影响。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健增长的信心,以及对我们选择的公司的中长期基本面的信心,我们仍然对股票市场的中长期投资回报有较好的预期。(内容摘自华夏回报2024年二季报)




图片

优选个股相对行业跑出了阿尔法,对三季度供需共振充满期待

华夏兴和/华夏蓝筹等

基金经理李彦


二季度,经济表现平稳,在当前区间整固。消费方面,社会上中低端消费平稳,基本盘稳定,而高端消费降级、商务消费处于低位。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下滑较大,但是对于整体经济拖累越来越小,工业投资表现稳健。出口方面,二季度出口表现强劲,欧美从去年年底补库存,叠加近期海运费大幅上涨,在5-6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抢出口现象,目前下单积极。在2-3月时,我们找出了较多中观微观的证据,判断经济有望出现复苏,现在看来,这个判断乐观了一些,经济整体平稳,出口表现是明显亮点。

我们在二季度继续重仓锂电、大型储能、风电等细分行业。这些板块在二季度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原因是供给端需要时间整固,过往狂热的投资潮释放出来的产能基本到了本轮周期的尾声,细分领域龙头已经表现出了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政府层面已经通过融资手段对行业进行约束,但是目前看来,力度偏弱,如果未来能够出台更具约束力的产能扩张限制,那么行业将逐步步入正轨,进入新一轮明显的上升周期。

需求端,中国新能源汽车势不可挡,凭借超强的产品力和性价比获得了消费者认可,内需和出口表现都有亮点,且行业正在从量变到质变,力争获取更好的附加值。反观欧美,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电池需求出现了明显放缓,供应链正在重构,推出高性价比的新能车还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

大型储能需求,在国内还是海外都保持了30%以上的高增速,全球都在加速电网改造,而大型储能就是给电网治病的良方。

综合来看,二季度供给还在整固,需求保持平稳。我们优选的个股相对于这些行业跑出了一定阿尔法。三季度开始,行业将逐步进入旺季,且今年没有产业去库存的干扰,我们对三季度供需共振充满期待。(内容摘自华夏兴和2024年二季报)



图片

重点配置端侧AI相关资产以及下半年有望反转的行业板块

华夏复兴/华夏科技创新等

基金经理周克平


二季度市场震荡下行,红利相关资产走强,而成长类资产在经历一季度超跌反弹之后继续承压,创业板、科创板相关公司走弱明显。大量行业回到历史最低的估值分位,比如医药、部分电子、新能源、军工相关资产,这个估值已经反映了相当悲观的预期。

操作上,我们对组合做了一定的优化,增持了端侧AI相关的消费电子相关资产,减少了部分流动性较差的新能源资产,增持了终端类别公司,并且增持了下半年有望反转的医药和军工行业。(内容摘自华夏复兴2024年二季报)



图片

二季度经济仍在寻底,供给出清和产业出海是布局的两条主要线索

华夏节能环保/华夏核心成长等

基金经理吕佳玮


2024年二季度国内经济仍然在寻底阶段,国内供给出清和出海是产业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A股在二季度有所回调。沪深300指数下跌2.14%,创业板指下跌7.41%。市场风格仍然偏向大盘低估值红利,成长风格持续承压。

本基金围绕着供给出清和出海两条线索,布局了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建材、机器人等方向上的优质成长个股。(内容摘自华夏节能环保2024年二季报)



图片

重点配置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方向,加仓AI算力和消费电子个股

华夏创新前沿/华夏时代前沿等

基金经理屠环宇


2024年二季度,国内外宏观大环境基本延续前期形势。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动能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韧性,美联储对于降息时点的确定性仍缺乏信心;国内经济基本保持平稳,结构上外需出口相对景气,内需和消费不强,金融数据依然偏弱。资本市场经历了一季度的行情大幅波动之后,二季度总体上相对平淡,存在一定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其中,红利和资源作为契合当前市场环境的配置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人工智能、半导体、电力设备、家电等板块也有阶段性的表现。

回顾二季度,本基金重点配置在半导体、消费电子、人工智能、信创国产化、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方向,加仓了一些受益于大模型的AI算力和消费电子个股。其次,一定程度配置了光伏风电储能、动力电池龙头、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碳中和方向,对于景气相对有保障的海风和海缆标的、出海的电力设备标的保持超配。此外,还配置了创新药、军工、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方向。(内容源自华夏创新前沿2024年二季报)



图片

对组合中医药行业进行了优化,寻找新兴消费行业的成长方向

华夏新兴消费/华夏优加生活等

基金经理孙轶佳


2024年第二季度,市场出现一定的调整。在市场风格上,价值风格的个股表现依然相对占优,同时小盘股整体依然在调整的过程中。但部分成长股已经开始出现一定的反弹,同时出海相关个股表现依然相对亮眼。对于消费行业,由于二季度整体的市场对于需求的担忧,消费整体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二季度内地消费下跌6.94%。

本基金根据长期的成长消费品投资框架进行配置,2024年第二季度我们重点配置以下几个机会:(1)围绕地产链的家电、物业服务以及家居行业;(2)受益于经济复苏的服务型消费行业;(3)受益于消费品出海的消费品公司。同时,组合对前期配置的受益于老龄化的医药行业进行了一些优化调整。未来我们组合将继续寻找新兴消费的成长方向,挖掘行业投资机会。(内容摘自华夏新兴消费2024年二季报)



图片

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波动和产业链降价接近尾声,中期积极因素正在累积

华夏新能源车龙头等

基金经理杨宇


2024年二季度,整体宏观经济继续在弱复苏的轨道上运行,新能源、半导体、汽车等高端制造行业发展势头较好。A股市场二季度小幅下挫,中小市值股票表现相对较差。同时,投资者对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可持续性表现出了一定程度担心,叠加行业产能投放加速带来市场对于产能过剩的忧虑,新能源车板块整体股价表现不佳。我们努力在板块中自下而上选择产品、技术、成本等方面明显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公司,争取获得超额收益。

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最重要的细分板块,锂电板块在4月有积极表现,但5月以来板块重回震荡走势,仅有电池、结构件、铁锂、负极等部分环节的龙头公司走出超额收益,原因一是行业在5-7月排产环比开始走平,这与国内整车进入淡季,国内储能抢装后阶段性需求回落有关,同时6月以来碳酸锂再度形成跌价预期,导致正极环节去库,也进一步扰动排产;二是市场认为产业链盈利只是见底,向上弹性不足,尽管负极、铜箔、户储电芯等有涨价落地,但也存在铁锂、电解液、隔膜等仍有降价的环节,因此板块缺乏贝塔。

展望来看,需求方面,9月后国内车市将进入旺季,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在持续提升,海外新兴市场、美国大储有望贡献增量,行业排产有望重回上升通道;盈利方面,锂电产业链仍存在产品差异化,结构紧缺始终存在,产业链盈利会出现分化;同时行业尾部公司债务融资压力加大,使得产业链供给端的扩张能力显著收缩,产业链的价格和盈利修复虽迟但到。最后,从全球化的角度看,国内材料的海外建厂加速推进,电池也通过技术授权等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突破,未来全球化依然是重要的业绩增量,甚至是超额盈利的来源。

从整体汽车行业来看,新能源+出口表现亮眼,低端和高端放量,全年有望稳健增长。随着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加速提升,有望拉动乘用车换车需求50-100万辆。预计2024年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2730万辆,同比+4.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1200万辆,渗透率达到44%。格局方面,自主品牌份额持续提升,2024年1-2月自主份额59.9%,同比提升7.6pct,表现亮眼。

站在当下时点,我们继续看好新能源板块的投资机会。行业需求波动和产业链降价接近尾声,中期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回顾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在碳酸锂跌价预期下,产业链继续去库存,压制短期景气度;欧美市场则风险暴露,包括德国、法国的补贴退坡,以及美国整车库存、IRA法案FEOC政策等。不过后续产业有望迎来积极变化,一是盈利下行、融资收紧后供给扩张显著放缓,2024H2盈利有望企稳,2025年有修复空间。二是在锂电池成本大幅下降后,国内5-15万经济性车型有望放量,单车带电量和EV渗透率有望提升。三是欧美有望重回中高速增长,包括欧洲碳排放考核约束、供给端车型释放,以及美国电池供应链瓶颈缓解。

我们在二季度,加仓了部分优质锂电池材料龙头公司。这些公司基本面表现良好,股价位置处于低位,且估值在比较低的位置。我们看好这些公司在后续季度的表现。同时,我们对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持仓结构进行了调整,加仓了汽车智能化更相关的标的。(内容摘自华夏新能源车龙头2024年二季报)



图片

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院内刚需诊疗等方向上进行布局

华夏创新医药龙头等

基金经理王泽实


二季度国内权益市场主要指数震荡下行。医药板块在二季度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医疗行业反腐接近一年时间,未来将进入常态化阶段。受此影响,医疗行业上半年的收入增速维持在低位。从长期角度看,我们依然认为医疗反腐有利于医药行业正本清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政策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显示制度设计上对于创新药的支持。

二季度我们的组合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院内刚需治疗产品等方向上布局,并在多个创新研发方向上如ADC、减肥药、抗体药物等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我们增加了港股配置比例,港股医药板块的部分创新药公司已经具备了不错的投资性价比。国内创新药行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格局已经渐渐清晰。部分创新产品临近上市或者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全球范围内,近些年出现的新产品如ADC药物、减肥药、阿尔兹海默、小核酸药物等也给创新药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国产的高端医疗设备、耗材逐渐进入高等级医院,同时部分医疗器械已经在国际市场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这些依然是我们看好的方向。(内容摘自华夏创新医药龙头2024年二季报)



图片

围绕周期复苏、技术进步、人工智能算力三条线索进行配置,增配部分复苏趋势逐步明确的半导体设计公司

华夏半导体龙头/华夏先进制造龙头

基金经理高翔


四月至五月上旬,大盘指数整体延续了二月以来的修复上涨趋势,但是在五月底与六月发生了一定的回撤。全市场角度来看,表现较好的仍然是偏防御性的板块。国内半导体行业代表性指数在二季度略有一定上涨,幅度不大,呈现窄幅波动状态。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行业来看,人工智能算力相关链条的表现仍然相对较优。全球科技巨头仍然在云端数据中心大幅投入,目标是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能力上限。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全球端侧硬件领域也已经变得更加热闹,科技巨头在二季度都初步展示了如何将现有大模型的能力整合到端侧硬件的系统中,让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体会到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全球端侧硬件相关的IP、核心处理器芯片、存储芯片等相关板块表现较好。除此之外,之前景气度一直不佳的模拟芯片领域,以及下游主要为工业、汽车等领域的芯片,呈现出一定的边际改善信号。

本基金仍然围绕周期复苏、技术进步、人工智能算力三条线索进行组合的配置,二季度在技术进步这一线索上更进一步集中于头部个股,此外增配了部分复苏趋势逐步明确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内容摘自华夏半导体龙头2024年二季报)



图片

继续聚焦国产化和全球竞争力培育两大核心主线

华夏数字经济龙头等

基金经理张景松


本基金聚焦数字经济主题方向投资,力争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坚持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投资并举。(1)数字产业化方向中,聚焦底层基础设施的半导体、软硬件、互联网、新材料等板块;(2)产业数字化方向中,聚焦数字化对泛制造业的赋能,既涵盖泛制造业中的数字化产品,也关注企业内部的数字化治理,核心场景包括高端制造、智能汽车、智慧能源等。

2024年第二季度在既定的宏观预期下,市场整体表现平淡,成长反弹有限,投资者仍偏好追逐红利、资源、出海等确定性方向,但新兴成长内需的投资机会已愈发多元化。若后续需求侧政策持续落地,新兴成长方向有望在下半年跟随市场的风险偏好修复。本基金继续聚焦“国产化与全球竞争力培育”两大核心主线,在二季度提升了对半导体、AI、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核心产业方向的配置比例。本基金相信创新驱动价值,坚持以产业深度研究为核心,通过中观比较与个股挖掘,力求成为积极成长风格中持续锋利的矛。(内容摘自华夏数字经济龙头2024年二季报)



图片

保持红利策略与周期策略相对均衡运作

华夏新锦顺等

基金经理翟宇航


二季度市场总体先扬后抑,主要宽基指数震荡走弱。从节奏上看,今年上半年的市场呈现N型走势。年初的下跌由多重因素导致,既有宏观层面经济数据压力,也有短期资金层面上雪球、股权质押、杠杆资金、资管产品的平仓与赎回压力,导致流动性负反馈持续发酵。随后在利多因素累积,经济预期边际改善的背景下,市场自2月份开启了一轮反弹。这一轮反弹既源于市场季度悲观背景下的修复,也来自于地产政策放松、经济数据好转和市场流动性改善等一系列边际向好因素。但是自5月底以来,随着总体经济数据的走弱,市场对地产修复、经济持续复苏等一系列期待阶段性落空,市场重新进入弱势,在这一阶段,市场风格仍旧表现为红利占优。

本基金的策略是红利低波周期增强策略。我们认为,在终端需求疲弱但是工业生产环节具有韧性的经济背景下,上游周期行业依然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在上半年,组合始终保持红利策略与周期策略的相对均衡运作,在二季度,我们显著增加了有色的持仓,降低了顺周期相关的航空的配置。(内容摘自华夏新锦顺2024年二季报)



图片

AI时代迎来奇点,加大配置于AI受益公司

华夏全球科技先锋等

基金经理李湘杰


人工智能(AI)产业在全球方兴未艾,带动全球科技股票在2024年2季度继续表现强势。

AI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巨大产业浪潮。全球互联网公司/各个行业公司/国家等不断开发新的大模型和垂直应用,对于AI算力的需求持续提升。全球AI半导体供应链订单饱满,进入销售增加-持续扩产-技术进步的正向循环。

本基金在2季度加大配置引领AI产业发展的半导体产业链龙头公司,包括AI算力芯片设计,先进通讯芯片设计,AI晶圆代工,先进半导体设备等细分赛道。AI产业股票在上半年涨幅优秀,助推本基金净值出色表现。

本基金重仓的美国AI龙头芯片公司季度业绩大超市场预期,GPU产品迭代加快,并且从单一芯片销售转变成机架系统销售,持续引领全球AI算力和网络通讯的技术进步。

有很多人质疑AI应用缺乏爆款,但我们对于AI应用已经取得的成绩满意,并且对AI应用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相信AI时代才到奇点,未来的AI应用和AI硬件,会带来各个行业商业模式的改变。

目前,美国科技股票基本面维持强劲,且估值仍处于合理位置。2季度美国的通胀进一步回落,而加拿大和欧洲已经在6月降息。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会在下半年发生,货币宽松加码以提振经济,这对股市亦有助力。本基金对全球科技股票的未来表现充满信心。(内容摘自华夏全球科技先锋2024年二季报)


滑动查看更多↓

注:因篇幅原因,本文仅节选部分基金定期报告进行展示,顺序不分先后,如果您想查看更多基金报告,可登录华夏基金官网或第三方网站下载查询~

风险提示:1、投资者在投资以上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2、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以上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3、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基金没有风险。4、以上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5、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6、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