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表现
数据截至2025/1/3,来源Wind。
二、重要资讯
1、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会议研究了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充实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展国债买卖,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坚决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在会上表示,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制定要做好与中长期规划衔接;今年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两新”建设,在去年提前下达今年约1000亿元项目清单的基础上,近期将再下达一批“两重”项目清单,“两新”补贴将扩至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将尽快公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
3、三部门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
4、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并表示,2025年,将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情况,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有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但这些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
5、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国资央企实际研究贯彻落实举措。会议强调,要聚焦定点帮扶,指导中央企业进一步扛稳抓牢帮扶责任,让帮扶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当地群众。要聚焦农业科技攻关,加快突破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要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有关中央企业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和收储等方面进一步做优做强、深耕细作,切实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能力。
6、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9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鼓励有条件的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设立数据业务独立经营主体;加大对数据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原创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适应数据流通特征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安全服务业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数据产业投资引导子基金。
三、宏观快评
1、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2%,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2%,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
点评:
12 月份,我国制造业 PMI 为 50.1%,虽较上月小幅回落 0.2 个百分点,但连续三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表明宏观政策组合效应持续显现,经济增长动能依然存在。首先,生产与需求持续扩张:生产指数为 52.1%,比上月下降 0.3 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 51.0%,比上月上升 0.2 个百分点,两个指数均高于临界点,说明制造业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保持扩张。在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动下,汽车家电销量、楼市成交量、基建施工数据都有明显改善。其次,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 54.0%,产需增长较快;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等行业两个指数均低于临界点,产需释放相对不足。然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 48.2% 和 46.7%,比上月下降 1.6 和 1.0 个百分点,制造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一方面与当月国际原油、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向国内传导有关,另一方面则主要受近期国内钢铁、煤炭、化工等基础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影响,显示当前整体市场需求依然偏弱,企业可能通过降低价格获取更多订单。总体而言,12 月 PMI 数据体现了宏观政策的积极效果,经济增长动能依然存在,但同时也需关注外需可能面临的下行风险以及小型企业的经营困难等问题。后续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加力扩围实施,经济有望持续稳定增长。
四、流动性分析
1、公开市场操作及资金面
本周收益率曲线延续下行。公开市场操作共有5801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累计开展了2909亿元逆回购操作,实现全周净回笼2892亿元。资金方面,DR001上行23.3BP至1.62%,DR007下行12.1BP至1.68%,R001上行22.5BP至1.74%,R007下行32.6BP至1.81%。
2、一级发行
利率债方面,本周共发行11期利率债,国债政金债发行总额达953.1亿元,较上周减少50.56%;本周总偿还量300亿元,较上周减少89.13%;净融资额653.1亿元,净融资较上周减少177.7%。
存单方面,发行总额为1,653.30亿元,净融资额为1,207.90亿元,对比节前一周主要银行发行总额9,556.10亿元,净融资额2,529.30亿元,发行规模、净融资额均有所减少。
五、债券投资策略
1、市场分析
本周恰逢跨年,债市收益率加速下行。具体来看,周一,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投放891亿元,到期1096亿元,净回笼205亿元。当日资金均衡偏紧,午后隔夜利率一度上至2.30%。年前最后两个交易日,市场清淡,现券买卖盘都偏少。收敛的资金和机构止盈行为使得收益率平淡化上行。全天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上行0.75BP至1.6975%。周二,央行公开市场7天OMO净投放936亿元。2024年最后一天,央行转为净投放,不过跨年资金偏紧,一度成交在3%之上,至尾盘才有所好转。昨晚央行公布了第一批处罚名单,交易商协会也提到目前机构过度反应了适度宽松的货币预期,不过今早来市场并未受影响,机构抢跑明年,收益率平坦化下行,TL一度接近前高。股市的大跌也对债市行情有所助推。全天来看,10Y国债活跃券下行1.75BP至1.67%。周四,央行公开市场OMO净回笼1675亿元。年初第一天,资金价格虽较跨年时点有所回落,但依然偏紧,并没有像市场预期一样迅速转松。新年第一个交易日,资金虽然不如预期宽松,但机构继续抢配长端,收益率全天下行没有阻力,十年和三十年国债均创新低。股市的调整也对债市行情有所助推。全天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5.4BP至1.61%。周五,央行公开市场OMO净回笼885亿元。年初央行继续回笼资金,早盘偏紧,不过日内逐步转松,尾盘已经有1.4%的隔夜融出。早盘长端继续走强,中短端因为资金缘故相对矜持,不过盘中发生了逆转。全天来看,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下行1.35BP至1.599%。
2、投资策略
利率债方面,当前阶段在资产荒格局及基本面逻辑下年初机构抢配热情难阻。然而十年国债目前已下至1.6%,与DR007明显倒挂,与政策利率利差仅10BP,预计待本轮欠配资金充分配置后仍有回调概率,建议长端调整仓位,谨慎追涨。
信用债方面,2024年12月以来,信用债行情虽然延续,但由于流动性相对较弱及理财季末回表等因素制约,表现弱于利率债。而考虑到跨年后资金面或边际转松,理财规模可能在季末因素影响消退下而回流,信用债参与力量可能增强。当前点位信用债性价比相对较高“资产荒”背景下,机构在2025年1月可能加大对信用债的参与程度,1月各主要品种利差在补涨行情中可能收窄。目前建议机构结合负债端稳定性关注长久期品种的参与机会。
六、股票投资策略
1、股票市场周度回顾
A股市场整体表现:12月市场继续震荡分化,大盘相对占优;上证综指为0.76%,沪深300指数为0.47%,深证成指为-1.86%,创业板指为-3.71%,中证1000为-3.74%,国证2000为-4.12%。
行业表现:行业涨跌互现,红利风格表现较强,其中银行6.68%、通信4.39%、家用电器2.79%、公用事业2.24%、汽车1.70%;表现较弱的为,房地产-9.81%、计算机-7.07%、美容护理-6.64%、电力设备-6.00%、传媒-5.84%。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港股反弹较为明显,恒生指数为3.28%、恒生科技为2.63%。
行业表现:行业反弹明显,科技和红利表现较优,资讯科技业为9.23%、能源业为8.23%、公用事业为6.52%、电讯业6.49%;表现较弱的板块:医疗保健业-3.83%、原材料业-2.67%、地产建筑业-2.18%。
2、投研随笔
元旦后市场走弱,综合来看,因素颇为复杂。调整原因或在于政策强预期下市场前期涨势较强,但伴随政策真空期而短期预期回落;同时,中美利差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突破7.3;另一方面,特朗普预计1月20日上台,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风险。资金面的因素亦不可小觑,融资端的大幅收紧,杠杆情绪回落,导致短期明显压制市场情绪。后续来看,如何破局呢?首先针对获利盘的了结,目前上证指数已经回落至10月17日的阶段性低点,中证1000距离10月17日的底部已经临门一脚,表明下行空间有限。其次,针对政策的真空期,即“强预期”回落。解决的点有二,其一是“弱现实”转向逐步趋稳,则需要看到社融数据的连续改善,经济数据尤其是GDP增速有所支撑;其二是政策持续出台,对于“强预期”有支撑,但下一个大的节点在两会,因此当前能够期待的更多是针对扩内需政策,尤其是春节消费、冰雪旅游,以及“两新”的刺激。从历史经验看,春季躁动几乎每一年都会,而且会跨年。此外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在于,往往在春节前一周左右开始出现反弹,所对应的时点刚好是1月20日左右,即特朗普上台带来的不确定性逐步释放。综上来看,市场短期下行空间,后续或进入震荡磨底阶段;方向上,长期资金仍是配置以银行为主的红利,短期资金可择低增配以消费为主的扩内需方向。
近期港股并未同A股表现一致,核心在于此前已经调整较多。前期港股相对A股表现较弱,一方面是核心标的的行业差异,一方面在于对海外流动性的敏感性。因此当本轮A股大幅回撤时,港股表现相对平淡。后续来看,港股相对于A股有两大优势:一方面在于AH溢价导致港股的股息率显著高于A股,尤其是对于险资而言,港股更具有红利优势,同时由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进一步下滑,使得2025年的固收类产品需要弹性收益的补充,而港股红利亦是不错的资产。另一方面在于海外流动性对于港股的影响,由于美国当前仍处于去库阶段;而特朗普上台后加关税或许并不会如预期的激烈,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债收益率回落,进而放松流动性。因此,长期资金配置港股红利,短期关注特朗普上台时的风险演变。
文中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内容来源:Wind(陆家嘴财经早餐)。
本材料为客户服务材料,既不构成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也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材料所载信息和观点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德邦基金对其管理的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必然依据,也不构成德邦基金对阅读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
德邦基金在本材料中的所有观点仅代表德邦基金在本材料成文时的观点,德邦基金有权对其进行调整;在不同时期,德邦基金可能会发出与本材料所载不一致的观点。
若本材料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德邦基金的观点,德邦基金不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声明或保证。
除另有明确说明外,本材料的版权归德邦基金所有。未经德邦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既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材料或其任何部分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者发布,也不得对本材料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德邦基金或其关联方、员工等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材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2025-01-13 17: 06
2025-01-13 17: 05
2025-01-13 17: 04
2025-01-13 17: 04
2025-01-13 15: 26
2025-01-13 1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