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缩水怎么办?馋收益又怕波动?不如看看“债券+红利”

浙商基金 2025-07-02 15:33

随着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 1% 关口,降至 0.95%。在存款利率正式迈入 “1% 以下” 时代的背景下,部分投资者对于兼具低波动与高流动性的基金配置需求正持续升温。当市场无风险收益率逐渐走低,当前资金主要流向两大领域:一是债券类资产,二是红利主题相关投资标的。

(根据市场公开信息整理,截止时间为:2025.6.20)

01

债券

市场普遍认为存款利率下调引发的“存款搬家”效应,是推动非银存款增长的原因之一。从传导链条来看,“存款搬家”可能会经过“资金面偏宽松→非银回购放量→机构积极买债”的过程。目前“存款搬家”可能仍未结束,“非银回购放量”或已转向“机构积极买债”阶段,并且非银机构买债仍有较大空间,5~7月可能依然是债市做多的较好窗口期。


02

红利

“低利率时代” 的资产配置困境促使资金加速向派息稳定的高股息红利资产迁移。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场红利主题指数基金规模达 1735.54 亿元,较 2024 年末增长 200.88 亿元,在红利资产震荡行情中,“越跌越买” 的配置特征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监管层面持续释放政策利好,除新 “国九条” 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的强化外,资本市场正通过制度优化推动分红机制升级。例如,上市公司分红约束机制的完善,正从规则层面提升分红的稳定性与可预期性。在政策红利驱动下,A股上市公司2024年分红总额达2.34万亿元,相比2023年增加约5%(2.23万亿),再次刷新记录,为红利投资构建了坚实的基本面基础。此外,在监管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红利资产有望吸引更多增量资金。以险资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机构风险偏好较低,其投资策略更倾向于选择分红确定性强、具有高股息属性的标的,进一步凸显了红利资产的配置价值。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日期:2025.3.31)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日期:2025.3.31)


尽管债券类资产与红利类资产在属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其近期走强的底层逻辑却高度趋同 —— 在经济弱复苏背景下,“资产荒” 格局持续深化,资金对确定性资产的追逐愈发狂热。具体来看:

   债券配置逻辑:当贷款、非标等资产供给收缩时,机构投资者倾向于增配债券。作为典型的低风险资产,在资产荒的环境中更显珍贵,进而成为资金的重要 “避风港”。

   红利资产逻辑:具备稳定持续股息特征的红利资产,通常具备较为稳定的现金流能力与盈利表现。在经济基本面面临一定压力的环境下,这类资产仍有望为投资者提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特别是在市场优质资产供给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其受到部分投资者的关注。


03

浙商智多享

债券红利双轮驱动,构建攻守兼备投资体系

A类代码:012268,C类代码:012269

将 “债券” 的稳定性与 “红利” 的高股息特性相结合,可打造兼顾防御与进攻的投资组合。在力争稳定的债券底仓基础加入0-40% 的红利权益资产,采用动态股债配置策略:

债券底仓:以风险较低的政策性金融债为主,精选优质债券资产,严格规避不良债,通过债券的收益平滑组合波动,筑牢风险防线。

红利权益(约占20%):聚焦高股息资产,2025 年一季度风格配置:

    超配方向:对 beta 属性、小市值及成长风格资产进行适度超配,以捕捉市场弹性机遇;

    低配方向:降低低波动、高杠杆风格资产的配置比例,在优化风险结构的同时,仍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回撤。

(以上产品持仓信息来自本产品2025年一季报,截至2025年3月31日)


凭借 “红利保守型股债搭配” 的设计,力争实现更稳定的收益目标。从业绩表现看,组合近一年波动率显著低于同类平均水平,展现出在波动市场中 “进可攻、退可守” 的独特优势。

图片


在不同经济周期波动及市场风格变化的环境中,“债券 + 红利” 的资产配置策略,通过用动态股债配置或为投资者提供了兼顾收益与风险的一种选项。该策略在力争获取稳健收益的同时,注重风险控制,或能助力投资者在合规框架下实现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04

基金经理观点

本基金主要采用动态股债配置的策略追求稳定收益,运用数量化的方式管理以精细化风险控制。在大类资产方面,基于内部研发的风险平价模型动态调整股债配比。在权益资产配置方面,对高股息资产进行优选,使用基本面量化模型剔除“潜在股息陷阱”和“潜在价值陷阱”两类股票资产,提升持仓公司的经营质量。债券方面,我们暴露较大久期敞口以对冲股票端波动,在维持较高久期中枢的基础上进行久期轮动,以平衡整个组合的风险。 

一季度权益端以1月13日为分水岭,前期快速调整后迎来了一波普涨,其中科技表现好于红利,小盘表现优于大盘;反观债端在快速下行后出现了预期之中的上行,在资金面、情绪面、政策面等多方影响下开启了快速且猛烈的调整。整体股债表现与我们在四季报中的预判一致。配置端,风险平价权益信号在一季度先升后降,现维持在中等偏高区间。债券端,为足以对冲股票端波动,策略久期中枢被动上调,即使实际久期相对策略中枢低配,产品也依然在二月的债券、红利低波“双杀”区间遭遇了较大挫折。进入三月,红利低波表现逐步修复,债券也在短期负面情绪释放后逐步回归理性,我们相信短期的“双杀”是机会而非风险,不改“红利低波+债券”长期向上运行的状态

权益方面,我们以红利低波指数为主要跟踪基准,在选股端,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主流的红利低波指数成分股做积极扩充,不局限于传统的周期、金融类行业,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分域增强方式,挖掘包括制造板块、消费板块、科技板块在内的,各大细分板块中具备分红能力的优质公司。2025年一季度,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的背景下,红利低波这一防御属性风格一度领跌市场,针对该现象,我们对模型设定进行积极调整,使得组合整体相较于红利低波指数,更贴近市场整体的走势。从行业端来看,组合降低了传统红利类行业的配比,对银行、交运等红利低波核心行业进行低配,对机械、食品饮料、医药等非典型红利行业进行超配。从风格端来看,组合对beta、小市值、成长风格进行了适当程度的超配,对低波、高杠杆进行适当的低配。整个一季度,组合相较于红利低波指数累积了一定程度的超额。

2025年一季度,权益市场波动性仍然显著。随着AI模型应用、人形机器人等热门概念催化,在农历新年后迎来了较为强势的反弹,特别是高端制造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在2月持续创出新高。进入3月中旬,AI投资热度开始回调,消费、周期行业随之接力,在最后半个月具有不俗表现。回顾一季度,我们认为,A股市场的投资热情较2023至2024年上半年有明显提升,交易活跃度虽不及2024年三季度末,但同比仍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在报告期内,我们对权益市场中长期回暖,投资胜率环比提升的方向性判断是保持不变的。在市场风险偏好逐步回升的背景下,本基金权益端主要投资的红利低波风格相对收益能力衰弱是可以接受的,但绝对收益维度,红利低波风格仍然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本基金作为偏债混合型产品,在看重绝对收益的背景下,我们仍然认为配置红利风格是长期最优解。展望后市,我们预期红利资产的性价比仍然存在,在债券利率长期下行的大背景下,股息收益对于机构类投资者仍然具备吸引力。对于资本市场,政策导向仍将以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分红,提升投资者中长期收益为主线。此外,通过复利效应积累的投资收益仍然是红利风格不容忽视的收益来源。作为基金管理人,我们认为,坚守投资风格比追逐市场热点更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发展,也更有可能为投资者提供来源可追溯的投资收益。我们也将继续在红利风格的基础上进行迭代,通过动态调整风险暴露敞口的方式,在红利风格和市场beta间做权衡,努力为投资者获取回报。针对债券端,伴随前期充分的调整,长端、超长端再次显现出一定的配置价值。我们将始终保留一定久期以对冲权益波动,在没有显著利空的区间逐步收集更多筹码,在利好出现时顺势降低风险偏好。

(以上观点来自本产品2025年一季报,截至2025年3月31日)


AI

浙商基金

图片

浙商基金作为浙江省首家公募基金公司,是行业内最早投入AI赋能投研的公募基金之一,至今已经11年科技积累,公司致力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提升投研效率,经过多次技术迭代和更新,构建起基于AI决策的工业化投研体系,推动投研体系工业化与投资能力人工智能化,力争实现更稳定、可持续、可预期的长期业绩,服务国家战略指引。


公司以服务投资者为目标,致力于提供长期、稳定的业绩,目前公司中长期业绩位于行业前十:根据国泰海通证券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浙商基金权益类业绩近十年6/77,固收类业绩近五年4/126


注:公司排名数据来源国泰海通-基金公司权益类/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统计区间近十年2015.04.01-2025.03.31、近五年2020.04.01-2025.03.31。


END


注:浙商智多享稳健 A(012268)(中风险)成立于2021年7月26日,根据产品定期报告数据显示,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2021年末、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一季度净值增长表现/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32%(-0.19%)、-5.27% (-2.52%)、-1.92%(-0.06%)、5.50% (6.43%)、-0.76%(-0.53%),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2%+恒生指数收益率×3%+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75%+一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税后) ×10%。基金分为A/C份额,是同一个基金共同运作,但收费方式不同,投资者可根据需求选择。

完整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投资的派息稳定高股息红利资产可能因宏观经济下行、行业政策调整或企业经营恶化导致股息率下降、股价波动,历史派息记录不代表未来收益保障,投资前请仔细阅读产品合同并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人工智能投资存在固有缺陷,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基金运用人工智能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材料仅为宣传材料,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投资基金应当通过基金管理人或具有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其他机构购买和赎回基金,基金销售机构名单详见基金管理人网站公示信息以及相关公告。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