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想“低买高卖”,却总在“追涨杀跌”?加仓前,你需要知道的4个常见心理现象 | 树影投思

2025-09-12 21:02
来源 | 华夏基金全生命周期投资陪伴体系课程-基于大树理论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图片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市场上涨期间收获了不错的回报,却在快速下跌中悉数交换。明明懂得“低买高卖”的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自己总是在“追涨杀跌”。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影响投资结果的,往往不仅仅是我们获得了多少信息,更在于我们如何与自己的心理机制相处。当面对复杂变化的市场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一些天然心理倾向的影响,这些倾向本身并无对错,但了解它们却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1

近因效应:最近信息的放大作用


我们的大脑天然地会对最近发生的事件给予更多权重,近期的市场表现也容易影响我们对未来走势的判断,这种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这种现象在投资中很常见。牛市高峰时,连续的上涨让人容易产生乐观预期,可能会忽视估值层面的考量;市场调整时,短期的波动又可能让人忽视一些优质公司的长期价值。选择基金时,我们也很容易被最近的业绩排名所吸引,这同样是近因效应在起作用。


当我们意识到大脑有这种倾向时,就可以有意识地拉长观察的时间维度。正如巴菲特观察到的:“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平庸企业的敌人。” 培养长期视角,关注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而非短期价格变化,往往能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


2

过度自信:对自身判断力的高估


当在投资中连续取得几次不错的结果后,我们很容易对自己的判断能力产生过高的评估。但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驱使我们加大投资力度,甚至使用杠杆,最终在高位面临意想不到的回撤。


数据显示,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的换手率通常远高于机构投资者。在牛市中,一些朋友因为几次成功的操作就认为自己掌握了市场规律,但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运气因素的存在。


查理·芒格曾经分享过“能力圈”的概念:“了解自己真正擅长什么,在自己理解的领域内做决策。”这不是要限制我们的探索,而是要我们诚实地认识自己的知识边界,在有把握的领域内做出更从容的判断。


3

损失厌恶:对亏损的敏感反应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通过研究发现,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受约为同等收益快乐感受的2.5倍。这种不对称的情感反应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保护机制,在投资中也会自然地影响我们的决策。


这种影响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很多朋友会不自觉地长期持有被套的股票,期待着回本的那一天;而对于盈利的投资,又容易过早地“落袋为安”。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成本价”有着特殊的情结,即使公司基本面发生了变化,仍然希望等到回本再做调整。


从更广的视角看,过度的损失敏感可能让人过于偏好看似“安全”的投资方式,却忽略了通胀对财富的长期影响。


当我们理解损失厌恶是人的天性时,就能更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重要的是在投资前就想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


4

羊群效应:群体行为的影响力


作为社会性的存在,我们天然具有关注群体行为的倾向。在投资领域,这表现为容易被大多数人的选择所影响,觉得“大家都在买,应该有道理”。


回顾历史,每当人们普遍看好市场,比如2007年、2015年上半年和2021年初投资者排队入市时,往往预示着市场情绪已经相当高涨。


A股市场的主题投资热潮也体现了这种现象。每当出现新概念,相关股票往往会被快速推高,一些朋友可能在还没有充分了解公司实际业务的情况下就参与其中。


巴菲特曾经分享过他的观察:“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不是说要刻意与众不同,而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基于自己的判断来做决策。


5

从理解到实践:一些可行的思路


了解这些心理现象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认识。


培养概率思维。投资本质上面对的是不确定性,没有任何方法能保证每次都正确。那些长期表现出色的投资者,通常专注于提高整体决策的质量,而不是追求百分百的准确率。


建立多维度的分析框架。投资决策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宏观环境、行业发展、公司基本面等。制作一份适合自己的投资检查清单,从不同维度审视每个决策,往往能帮助我们看得更全面。


设定投资目标和规则。预先设定一些投资原则并尽量坚持执行。当市场波动较大、情绪容易受到影响时,给自己一些冷静思考的时间,往往能避免冲动性的决策。


持续记录和反思。定期回顾自己的投资决策,分析其中的得失。重点不只是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决策过程是否合理。可以记录这样几个问题:


这次决策主要基于什么信息?


是否受到了短期波动或市场情绪的过度影响?


这个决策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吗?


万一出现亏损,我有什么应对预案?


通过长期的记录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投资认知体系,从“凭感觉”向“有依据”转变。


6

结语


投资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而这些挑战不仅仅来自市场的复杂变化,也来自我们内心的心理倾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注定要被这些倾向所困扰。


那些在投资中获得长期成功的人,通常不是因为从不犯错,而是因为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通过理解常见的心理现象,建立科学的思考框架,并在实践中持续完善,每个人都可以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END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 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