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券商行业同资本市场一同迈过“三十而立”门槛。年初,受疫情影响的特殊阶段,金融机构在线业务却意外迎来爆发,万亿成交行情频频见诸报端,券商经纪、两融等业务也快速被点燃。更重要的是,今年在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券商投行也迎来了“黄金时代”,快速涌现的IPO等各类融资项目,推动券业江湖重新排序。
在这一年,上市券商队伍快速扩充,但行业“马太效应”越演越烈;各项业务蛋糕做大之际,券业并购浪潮的气息也随之席卷;IT信息转型不断深化,也让科技型券商应运而生;金融科技开发加速,外资券商却如“鲶鱼”搅动市场;基金投顾风口来临,也意味着券商财富管理转型也将刻不容缓。
可以预计,未来全新的券商行业格局将逐步清晰。本篇回顾2020系列,就券商行业十大事件进行盘点。
资本市场改革加速落地 券商“大投行”模式渐成趋势
2020年,资本市场改革动作频频,其中创业板注册制落地,无疑撬动市场重磅之举。与此同时,从新三板精选层到再融资新规、再到全面注册制改革预期释放,每一项政策改革出现,无疑也给券商投行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从IPO项目来看,截至12月25日,券商承销数据攀升至4591亿,63家券商合计获得IPO收入超21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76%;77家券商合计承销IPO、配股、债券等项目成效收入超268亿。
中金公司指出,创业板注册制试点等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有望增加券商股权承销业务实现明显增长;交易机制的放宽以及更多新经济企业的上市有望提振交投活跃度,增厚经纪相关业务收入;科创板的推出及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使得一级市场投资退出通道更通畅,券商直投业务以及创投企业有望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注册制等改革的深化,券商投行传统的通道角色正在逐渐弱化,投行的服务价值、定价能力和募资能力更加受到市场重视,定价与销售的本源正在逐步回归。与此同时,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投行竞争优质正越来越明显。
东方证券预计,全面注册制改革下,“投行+投资”的大投行业务模式将大行其道。券商投行应当加速业务模式的转型与业务结构的重塑,促进自身综合性大投行业务转型与升级,加速 IPO、增发、直投等子业务的融合,同时不断提升价值发现/定价能力、投资及销售能力等专业素质,增强资本实力以满足“投资+投行”新业务模式的重资产需求。
券商资管转型两年 全方位发力主动管理
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券商资管行业也在持续调整转型,传统通道类业务加剧萎缩,而追求主动管理成为各家竞争新打法,其中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也在加速落地,“固收+”新产品逐步火热,行业重构和生态优化同时并行。
在公募化产品改造方面,券商资管推进速度越来越快。从今年年初至今,多家券商大集合产品先后启动公募化改造动作,其中不乏国泰君安、中金公司、招商资管、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头部券商,累计规模已接近千亿。
值得注意的是,业务创新和产品线丰富成为这一轮券商资管转型的重要业务方向。比如,今年再融资新规发布之后,定增业务也得以重启,部分头部券商也将资管产品聚焦于此。同时,科创板投资、养老投资、ABS产品等业务也成为券商资管业务转型布局的内容之一;此外,随着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剧增,券商资管业务还将有望延伸至海外市场,从而提升机构国际市场资产获取能力。
可以说,两年时间内券商主动管理能力打造初具雏形。据不完全统计,超过11家券商资管的主动管理规模提升速度明显,其中,国君资管主动管理规模占比从38%提升至59%,海通资管从20%提升至47%,招商资管、华泰资管、安信证券等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增幅超15%。
另据了解,未来券商资管机构也将牵手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同塑造新的资管生态。中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理财子公司的陆续设立运转,券商将发挥资管投研优势,提供资产配置方案、投资策略选择、投资顾问建议、IT平台和运营支持服务等,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满足理财子公司多样化需求。
新增投资者跑步入场 万亿成交引爆券商全线业务
2020年,资本市场发展迅猛,A股市场日益成为资金聚集的热门区域,居民理财“搬家”迹象日益明显,股民基民等投资者跑步入场。无论是年初还是年中阶段,万亿成交行情致券商宕机的消息频频登上热搜,引爆市场热情。
根据中国结算发布的最新数据,11月当月A股新增投资者达到152.71万,这个数据同比去年11月增长了84.76%,环比今年10月份也有36.34%的增长。而这也是A股连续第9个月新增投资者数量突破百万。此外,截至2020年11月末,A股投资者总数已经达到17615.31万,同比增长10.83%。
资金入市速度加快、市场成交量攀升,无疑也让券商赚得盆满钵满。据中证协数据显示,证券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23.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11.86亿元,同比增长31.1%;实现净利润1326.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95.77亿元,同比增长42.5%。
另一方面,随着海外资金持续关注人民币资产、潜在交易制度持续松绑,机构投资者占比逐步提高,基民投资者也同样跑步入场,也间接为券商机构带来业务机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量化私募行业高速发展,管理规模超5000亿元,券商代销量化私募规模也同步攀升。
据悉,不少券商快速抓住风口、积极布局量化私募服务这一新赛道,部分公司机构业务的导向也从原来的资金渠道逐步走向综合性服务,其中技术能力抬升、业务协同性增加以及综合型服务均成为机构竞争量化私募市场的“利器”。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券商板块未来仍将持续维持景气度,随着政策持续利好、优质新经济公司陆续上市、外资、机构、居民等长线资金入市助力行业经营环境优化、盈利稳健增长;长期来看,将更看好头部券商的成长性及战略发展机遇。
基金投顾风口来临 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加速
2020年,券商基金投顾试点开闸近10月由于,各家券商积极布局基金投顾业务,其业务进展也引来行业热度关注。
据了解,自今年3月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7家券商获批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格以来,已有6家开始展业,风格模式和打法也体现出差异化。同时更多的券商也在积极筹备,涉及联储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平安证券、招商证券等多家券商。截至12月底,排队待批基金投顾业务资格已多达四五十家
在券商人士看来,随着基金投顾试点落地,“买方投顾”模式有望成为财富管理转型破局的关键,机构将逐渐从卖方经纪转型为买方投顾及资产配置上,增厚收益并实现战略转型,其中营业部传统模式改造也将成为重点。
国泰君安基金投顾业务负责人认为,基金投顾服务模式的不断推广,将为国内资产配置服务带来创新性历史机遇。但公募基金投顾不是单一的服务,券商需要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公募基金投顾是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招商证券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助理蒋明哲指出:“基金投顾业务以提升资管机构专业能力为依托,增强权益产品吸引力,推动短期交易性资金转向长期配置,达到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对券商机构而言,从产品销售量逐步调整到客户受托管理资产产品保有量的发展方向,实现客户、机构利益一致化。”
平安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团队贾志指出,在基金投顾模式下,券商应该立足自身的投研优势,改造升级自身的服务模式,力求覆盖全市场有理财需求的客户,将获取理财新客户作为展业重点,优化客户结构作为目标,完成财富管理转型。
外资券商加速进军 “鲶鱼者” 搅动券业重新排序
随着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加速,越来越多外资机构入驻进来,在券商领域,合资或外商独资的限制逐步被放开,带着“洋基因”的券商机构正在成为改变传统券业生态的“鲶鱼者”。
今年3月份,证监会表态自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随后,证监会核准高盛集团控股高盛高华证券(占股权51%),核准摩根士丹利控股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占股权51%)。4月,证监会核准瑞信方正证券变更控股股东,瑞士信贷增资后持股增至51%。8月后,大和证券和星展证券的设立先后获得证监会核准。10月10日,渣打银行(香港)递交证券公司设立审批的申请材料并于获得接收。
12月8日,有最新消息称,高盛已启动收购合资公司高盛高华100%股权的程序,据悉,高盛集团正在筹划和合资伙伴签署相关协议,收购高华证券全部剩余股权。截至目前,证监会核准批复的外资控股券商数量有8家。
从当前外资券商布局来看,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这些机构进驻市场的重点。据叶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中国投行业务负责人指出,未来将首先从高净值人群出发,在全国合理布点,而在服务过程中更偏向于借助控股股东野村的平台和其强大的全球产品库,为中国客户提供全球化配置产品的通道,同时希望向中国客户介绍一些日本市场上收益比较稳定的产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外资的加速进场,其优势的财富管理、投行业务模式也会随之引入,对现有内资券商的业务模式和行业生态形成冲击,未来券商牌照红利逐步减弱,机构服务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将成为竞争的焦点。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发布研报指出,外资券商的加入,短期内可能会加剧行业竞争,中小券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不过,银河国际也指出,尽管在财富管理和机构经纪业务方面,外资券商或因有更多较领先的产品而有突破的空间。但鉴于发展涉及巨额费用,外资券商在短期内要赶上并不容易。此外,如何本土化是外资券商进入中国市场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如何结合自己的优势资源做本土化融合是其破局关键。
金融科技加速赋能 券商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证券行业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也愈发增强,加大科技投入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中证协8月发布的《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的新形势下,推动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是我国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不少券商抓住今年的线上化机遇及时布局,及时更新旗下APP,抢夺零售客户。8月下旬,国金证券旗下APP佣金宝6.0正式上线,该版本所推出的“智能服务精准匹配系统”,核心目的就是解决“券商服务和客户需要”的精准、精细匹配问题。9月1日,招商证券在其交易软件智远一户通APP内推出“招财智投”智能化资产配置平台,客户只要在平台中输入自己的理财目标和条件,可一键生成资产配置方案。
今年以来,证券公司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11月16日,兴业证券与阿里云在杭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联合挂牌成立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11月29日,国泰君安与腾讯正式签署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为吸引金融科技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国信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等8家券商今年开启了金融科技招聘专场,集中招聘数据分析、风控系统开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人才。东方证券相关人士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急需要懂业务懂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但人才竞争激烈,公司在人才物色和引进上还是会受到挑战。”广发证券信息技术部负责人认为,金融科技的成功落地实施需要既懂金融业务又懂前沿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国内还比较稀缺,需要花时间培养。
并购传闻起起落落 “航母级券商”打造面临难题
多年以来,我国证券业的发展一直缺乏“航母级券商”的带领。今年以来,“券商合并”的课题倍受舆论关注,市场关于“航母级券商”的讨论也持续升温。
今年年初,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证券正在考虑进行整合的消息火爆全网,两家公司迅速发布公告辟谣。9月,国联证券、国金证券同日发布公告称,国金证券控股股东长沙涌金与国联证券签署股份转让意向性协议,券商合并的序幕被正式拉开。10月12日晚间,国金证券、国联证券齐发公告,宣告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合并项目匆匆“流产”。
虽然今年没有券商合并项目落地,但证券行业的整合预期被推向高潮。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表示,券商行业高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竞争越来越激烈,头部效应越来越强,各类资源快速向头部券商集中,中小券商快速边缘化。这也造成很多券商都面临盈利困难、资产质量恶化的情况,股东主动出售股权的意愿比以前更强。
华西证券非银分析师魏涛分析称,近年来证券公司同业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监管对于券商并购的鼓励;二是券商希望抓住行业格局巨变前的窗口期通过并购迈过大型综合性券商门槛;三是2018年以来对金融机构股东资格等公司治理体系的完善政策,以及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加强,使得部分民营资本有意愿退出券商。
并购整合是打造“航母级券商”有效方式之一。而无论是头部券商还是中小券商,合并所涉及的难题都很多,除了宏观战略方面的整合外,员工及领导层的磨合、文化理念的融合都是十分复杂的工程。即使并购顺利实现,也未必能实现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华西证券研究所所长魏涛指出,不符合公司战略以及整合困难的并购反而会拖累公司发展,摩根士丹利惠添收购案便是不符合公司战略的反面案例。
研究所高管流动频繁 投研行业迎巨变
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化,券商研究所也进入人事变动的高发期。今年以来,不少券商研究所的所长、首席经济学家等核心人物出现变动。
5月,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从光大证券离职,接替梁红出任中金公司研究部负责人、首席经济学家。10月6日,华泰证券研究所宣布,原中金公司首席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师、宏观研究团队负责人、董事总经理易峘正式加盟华泰证券,任职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此外,浙商证券、华西证券、中银证券、中泰证券、申万宏源等多家券商研究所今年也出现人事调整。
除人事变动外,一份唱空研版的横空出世也体现了投研转型所带来的行业巨变。8月,银河证券罕见发布研报唱空消费观,研报称,“我们不对当下创纪录的消费股再唱赞歌,因为创纪录估值意味着未来投资回报率下降。”多年来,我国券商发布的研报一直以唱多为主,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唱空研报的出现反映了我国投研的市场化程度、投研行业的专业性、投研行业的差异化程度正在逐步增强。
研究所也在面临转型阵痛,多家券商今年因“研报翻车”而引发争议。11月,因对研报内容有异议,爱康国宾向中国证监会实名举报国信证券两名分析师。11月4日,上海证监局公布了关于对申万宏源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指出申万宏源子公司申银万国研究所未对某篇研报进行发布前的质量控制和合规审查。11月30日,北京证监局发布关于对中信建投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指出中信建投发布的某研报存在研究依据不充分、研究方法不够专业谨慎等问题。
券商第三方平台展业迎新规 混业合作渐成趋势
8月14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公告,就《证券公司租用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证券业务活动管理规定(试行)》公开征求意见,一直处在模糊地带的券商与第三方合作的监管将迎来新规范。
新规厘清了证券公司和第三方机构的责任边界,规定证券公司是向投资者提供证券服务的责任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不因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而免除。证券公司应当遵循业务独立、技术安全、数据保密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业务规则从事业务活动,维护证券行业正常经营秩序,并持续跟踪评估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合规性及安全性。
新规下,相关模糊地带被厘清,券商展业模式将有章可循,差异化合作模式也有望诞生。
华安证券相关负责人认为,近年来金融市场加速开放,证券行业发展迅速,证券公司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加速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这个背景下证券公司加强与银行、保险合作,有助于高效触达银行、保险的海量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理财客户,为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积累客户和资产。
平安证券非银分析师王维逸认为,新规将推动券商与第三方平台业务合作规范化,有利于互联网证券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对证券行业的短期影响主要为规范合作,长期利于行业有序创新。
新规出台后,券商如何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也成为关注焦点。新规指出,规定实施前,证券公司已租用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证券业务活动的,应当妥善处理,就存量业务的规范整改方案报告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并在本规定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完成整改。部分业内人士呼吁,券商应为投资者做好警示,提醒投资者提防已终止合作、缺乏合规资质的第三方平台,发现有违法第三方平台冒用证券公司名义展业的行为及时举报且公示。
券商融资潮凶猛 重资产抢跑争夺市场
补充资本一直是券商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回暖叠加注册制稳步推进,券商为抓住关键业务发展机遇,更是频频融资补血。资本实力位居行业前列中金公司,今年也选择通过回A上市来融资。11月2日,中金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IPO募资额达131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11家券商抛出定增方案,累计募资金额超千亿元。除定增外,多家券商也积极通过发行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次级债、短期融资券及可转债的形式募资,累计募资超万亿。多数券商募集资金的用途为助力公司长期发展、优化公司业务结构,例如用于发展投资与交易业务、建设IT系统、扩大信用业务规模、增加子公司投入以及补充营运资金等。
券商资本实力的增强,也有助于证券公司从过去的通道业务模式向以资本业务模式转型,从而推动行业盈利模式深刻变革。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投行、两融等业务对券商资本实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资本金实力强的公司有更多的机会抢占业务空间。
即使行业融资潮火热异常,部分中小券商也未能很好地抓住融资机遇。头部券商募资动辄百亿,融资规模远超多家中小券商。部分融资能力较弱的小型券商今年更是 “颗粒无收”。在此背景下,行业强者恒强、二八分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