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财基金加速处置转型
2019-10-14 00:00       李树超

资管新规过渡期剩余时间越来越短,以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存量短期理财基金加快了处置速度。10月份以来又有2只基金公告转型。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处置,短期理财型基金规模萎缩,转型后的产品规模短期内波动较大。

多只短期理财基金转型

10月10日,国金及第7天理财债基发布公告,拟变更为“国金及第中短债债券型基金”;10月9日,中银理财14天债基也发出公告,拟转型为中银添瑞6个月定开债基。在此之前,已有8只短期理财基金转型。

随着基金名称的改变,短期理财债基在投资范围和策略、资产估值、收益分配、业绩基准等都做出修改。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他所在公司只有一只短期理财基金,将转型变更为普通债券基金以达到资管新规的要求。

北京一位短期理财基金经理表示,产品规范时间表越来越近,基金公司加快了处置力度。有的产品实施转型,有的按照资管新规要求将摊余成本法修改为市值法进行估值,规模较小的产品可能会考虑清盘。

沪上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经理也反映,监管层在督促他们加快短期理财基金的处置进度,公司这类产品管理规模较大,正在积极处置。

去年《关于规范理财债券基金业务的通知》发布,要求严格落实资管新规和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短期理财债基需要在2020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规范。根据通知要求,存量理财债券基金分为固定组合类和短期理财债基,前者要求延长封闭期到90天以上。若继续采用摊余成本法则需满足防控风险的指标要求;后者要求调整基金估值方法,以市值法计量资产净值,此外也可以选择基金转型、合并或清盘。但两者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皆要求“80%以上的资产投资于债券。”

在监管的规范下,存量短期理财型基金规模日益萎缩。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39只短期理财型基金总规模为4737.55亿元,较去年底缩水16.55%。存量4700多亿的短期理财基金,将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陆续规范。

基金转型规模短期波动大

尽管相关处置工作已进行了较长时间,但对短期理财基金的发展方向,业内并没有一致的主张。

北京上述短期理财基金经理表示,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转型,基金规模会变得很小;修改合同,按照市值法估值,产品就变成了普通的债基,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和风格。

从短期理财基金转型前后的规模对比可以看到,转型前后规模变动较大。Wind数据显示,去年8月至今,已完成转型的8只短期理财基金最新份额为46.5亿份,比转型前减少133.84亿份,萎缩幅度达到74.22%。其中,5只产品出现了大比例的净赎回。部分基金转型前份额超过百亿,目前仅有2亿份。

华南一位中型公募市场部总监告诉记者,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说,转型优于清盘。基金转型可以把存量客户和资金保留下来,但从实际执行效果看,转型后基金规模也会出现明显的萎缩。该人士表示,产品转型的制度设计中,一般会提示转型前后的赎回安排,可能会导致部分资金和投资者的赎回现象;由于产品转型前后风格的变化,短期理财基金一般会转型为债券型基金,或通过修改合同变身为市值法估值的理财债基,以定期理财、货基收益为投资目标的投资者也可能会选择离开。

数据显示,目前仍有22家基金公司旗下44只短期理财基金,一些大型公司旗下短期理财基金管理规模还在500亿元以上。银行系基金公司存量短期理财基金规模普遍较大,多数银行系公募基金公司存量短期理财基金规模皆在百亿元以上。


相关推荐

短期理财基金加速处置转型

2019-10-14

从踊跃争取到放缓脚步 “9号牌”需求降温

2019-10-14

部分“奔私”基金经理回流后渐入佳境 私转公基金公司发展现分化

2019-10-14

上周三大ETF净流出逾43亿元

2019-10-14

网下中签率走低 机构打新报价难

2019-10-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