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5后的百亿私募之路
2020-12-20 00:07       房佩燕

11月初,深圳暖若夏日,南山区科技园北邮科技大厦还在施工中,一楼积了厚厚的尘土,工人们在忙个不停,进化论资产在16楼,据悉是这座大厦首家入住的公司。执掌进化论的王一平,是一个85后年轻人,长着一张娃娃脸,一切看起来刚起步。

只不过,进化论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100亿,是一家颇受业内认可的量化+主观私募机构。刚搬新办公室,王一平带记者转了一圈,颇有激情地讲述着各个部门的布局和讲究。

这么一位雪球大V起来的年轻人,如何在5年的时间,做出一家业内知名的百亿私募,这家私募如何投资,未来去向何方?中国基金报记者对王一平进行了访谈。

打小爱好“数字” 跟着大爷们自学股市启蒙课

王一平出生在福建三明的一个县城,从小对数学便很感兴趣。据他介绍,很早就开始接触股市,而一开始,他玩的是具有交易性质的集邮。“外公以前在邮政局,90年代有很多那种报刊亭,那个时候第一个兴趣爱好是集邮,邮票其实就有这种交换、交易的性质。”小小年纪的王一平,当时就在报刊亭,“混”在当地的大爷们中间一起集邮。

后来大爷们开始关注几大证券报,十几岁的王一平,也成了证券报的读者,还跟着大爷们“炒股”。

王一平的家庭比较开明,父亲开了证券账户,并且交了一点钱给王一平。王一平便开始了他的“炒股”生涯,他记得很清楚,非常随机地选了第一只股票,凌钢股份。“我当时懵了,一来就连续4个涨停。”那是2000年年,王一平初二的暑假。回看凌钢股份当年走势,2000年5月上市,7月初连拉4个涨停,王一平一入市就选到了只“次新股”。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王一平这一年16岁,凭借着对中国入世的理解,判断贸易运输的集装箱业务未来前景非常好,于是,他就又买入了一只集装箱业务股票上港集团。买了以后,上高中的王一平学业逐步繁忙起来,于是就“误打误撞”地做了“价值投资”,到大学时才想起买了该股,此时该股已经涨了数倍。

初试牛刀 模拟炒股拿下全国冠军

2004年,王一平考上了江西财经大学,多位知名私募人物出自该校,有从期货界杀出一条血路的吴星,有自创“弱者体系”、“赔率优先”理念的冯柳。

王一平大学本科时期所学专业为国际金融,这也是他的兴趣所在,他说自己学的十分扎实,大三时还曾代老师讲课。他说,当时所有的课本都是海外教材,了解到海外市场很大,工具很多,当时很多投资工具A股市场还没有。“我当时就觉得在中国未来也会朝海外发展接轨。”

2007年大三时,“世华杯”首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举办,王一平以连续六周稳居第一的绝对优势取得全国股票组冠军,使10万元的初始模拟资本翻了18.7倍。据介绍,当时全国有一两百所高校2万多人参加。

如何做到这么高收益?王一平坦言,他其实是采取了一种比较取巧的方式。“当时2007年正是大牛市,比赛比的只是收益率,并没有去比稳定性或其它东西,主要矛盾是收益率。当时第一个锁定的品种就是权证,因为弹性最大,比收益的话股票肯定没有权证来得快,即向上弹性是巨大的,而输掉的话也没有什么损失。所以对于比赛来说是最合适的一种策略。”于是,王一平2个月便博得了18.7倍的收益。

随后,他研究生学习金融工程。

港股套利 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王一平的第一桶金,是在港股市场“套利”挣来的。

王一平表示,大四的时候因为保研了,腾出来的时间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研究A股市场。不过,他发现当时的A股完全无法赚钱。“当时2008年是大熊市,几乎没有赚钱机会。”

第二件事,便是研究港股。“当时凑巧来了深圳,有朋友推荐看看港股市场,说工具特别多,既可以做多又可以做空,在这么高波动的市场上面是否会存在一些有机会?”

对于港股市场,王一平想的第一个问题是:该怎么入手?他想到的第一个便是A+H股,后来他发现A+H的容量并不是特别好,又想到了安硕A50基金(2823)。他看到了该基金交易型套利的机会。

“A股当时还没有推出股指期货,A50指数波动是非常有规律的,一上涨就可以涨十几分钟,一下跌又跌个十几分钟,延续性是非常好的。但在A股市场,因为T+1的交易机制,所以日内波动没有办法通过交易获利,哪怕知道要涨十几分钟。但港股市场可以T+0,我当时就觉得这种规律可以应用于港股市场,不断做套利的。

我做A50指数,因为知道它的上涨是有延续的,假设知道A50指数要涨15分钟,就提前买进去,假设一次能赚千分之5,通过涡轮放大10倍的杠杆,就能赚到5%,不断循环往复。”于是,他通过这个交易型基金把这个规律落地,还运用涡轮等工具增大收益。

王一平表示,这种套利属于最简单的东西,跟基本面也无关,就是从k线图、分时图上抽取的规律。而且只做日内从不过夜,所以净值曲线基本上是非常稳的。

他认为当时很多人都能看出来这个规律,只是基本上没有人想到在港股上实现。“因为懂A股的人可能不知道港股上面可以这样做,也没有这种渠道;懂港股的又不懂A股的规律。”

靠这种市场规律套利,王一平将2008年时父母给的10万块钱,到2011年研究生毕业时,变成了500万。

“严格来说我从来不赌博,我只做套利。”王一平强调。

合伙创办百仁思 学得腾讯的管理与思考方式

85后的王一平,喜欢在网络上与人交流、分享。他将港股A50ETF套利方法分享到网上,也结交到一些朋友。其中包括腾讯第18号员工,富途证券的创始人,李华。

2008年,王一平来到深圳,2010年,他和李华一起成立了一家公司,叫Balance Investment(百仁思投资 ),李华持股60%,王一平持股40%。

据王一平介绍,他们当时主要做了几件事,第一是组建交易团队,将港股市场的套利经验复制到团队上;第二是做港股市场券商的用户体验。

“我们当时在十几二十家券商都开了户,去体验他们不同的交易界面,在我们交易的过程当中,李华原来在腾讯,腾讯非常讲究用户体验的,所以就会从我们的用户体验去借鉴各家优点,当时内部开玩笑说我是产品经理。”王一平表示。

在和李华相处的过程中,王一平说学到了不少企业管理的方法,也接触到了很多腾讯的管理文化、思考方式,这些为他日后成立进化论都打下基础。

随后,王和李各有其志、各奔更大的前程,李华专注于做券商服务的业务,设立了富途证券,如今在美股市值60亿美元,而王一平则继续专注投资,创立了进化论资产。

从居民楼起家 创业板风口切换大赚

王一平和李华是2011年分开,2012年进化论以工作室的形式起家。“当时就我们四五个人,就在深圳的居民楼里开始做起,用的也主要是自己的钱。”

进化论最早的员工,是王一平大学参加炒股大赛时的第二名,当时第二名的收益是王一平的一半,也是用权证做出来的收益。“08年我在学校时,做就一起做投资了,因为我觉得他有交易的敏感度,而套利一个人是覆盖不过来的,需要一个团队协作,所以就把他叫来了。”

2012年进化论的工作室成立时,港股套利的机会基本上已经消失。于是,王一平就想着往A股转型。

彼时,新起的创业板引起王一平的关注,一个新的板块,也代表了新经济。因而王一平一开始风格就偏成长,“更多考虑一些新经济的东西,比如当时很看好新能源、LNG、液化天然气、光伏等等。逐步开始在基本面研究方面下功夫,彻底地转型。”

王一平表示,一开始重点研究一些优秀赛道里面的重点公司,覆盖面比较窄。但也好在资金有限,并不要求他去覆盖那么多标的,只需要把最好赛道的最好的标的找出来就可以。

据他介绍,他当时先后选择的赛道的有新能源、互联网。“当时研究富瑞特装,做新能源天然气的。要打造清洁能源,我记得是创业板12、13年最早的龙头,一开始把握到了这类股票。”

到了2015年后,王一平又转到互联网、新经济的股票,又赚了一笔。就这样,他的资产又翻了10倍,积累到5000万。

把握沪港通大机会 而立之年实现财富自由

2015年上半年,进化论正式成立产品运作之前,王一平把握了一次很大的投资机会,真正的实现了财富自由,这一年他30岁,刚刚而立。

2014年11月,沪港通推出,其中提及港股通说对公募基金放开。但一开始,港股通并没有收到意想效果,绝大多数的散户不怎么下去。2015年3月底,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参与沪港通指引,这时候,王一平意识到大机会来了,全力出击。

有过港股套利经验,王一平如今对港股已经非常熟悉。在他看来,当时港股就像是一个小湖,如今大海的水要注入,小湖的水位会暴涨。

对公募基金来说,偏向于做价值投资的,港股的这种比价效应一定会去吸引他们过去。之前没有收到效果,因为散户是偏投机的,如果没有赚钱效应,散户是不会过去,不管有多便宜。

所以宣布公募可以参与港股通,王一平立马分析研究,并买了非常多的港交所、金山软件等股,随后在2015年的4月份清明节后,港股市场暴涨。

“当时觉得首先启动的一定是港交所,还有金山软件这些很稀缺的、互联网新经济的东西,当时布局非常多,那一把我就直接财务自由了。”

港交所当时表现:

躲过股灾和熔断 进化论顺利开启产品化时代

2015年4月,牛市冲顶前夕,进化论第一个产品成立。

王一平当时对A股的判断是:没有价值,只有趋势。并且可能是此前有香港市场的投资经验,王一平的投资框架比较立体,讲究多层次、多结构。因而,他当时不仅看股票的基本面,还会看策略、市场运行等方面情况,还做了对冲,为自己做好了退出机制的准备。

“当时也是找到一个相对来说自己还能接受的、业绩暴增的股票,我们觉得股价可能还合理,就买进去了,股价很快就飞起来。这时我们认为,股票只有趋势没有价值。”王一平回想到。

他表示,趋势就是顺势而为,直到可能出现连续下跌时,就走。所以在2015年的4月份到6月份,产品净值涨的很快;而在6月份股灾一出现的时候,他们立马就把仓位给降下来。

据他介绍,即使是当年6月份之后发行的基金,在当年还是拿到了20%的收益,一是躲过了下跌,二是捕捉到了一些大跌以后的上涨。

2015年王一平一共发了三次产品,规模做到了五、六个亿。

而2016年年初的熔断,对他也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当时熔断机制一出来,我们就进行了研判,认识到熔断可能会有虹吸效应,并做了相关预案。所以虹吸效应刚发生时,我们在第一天立马就把仓位降下来。”

在过度自信上摔跟头 开始转型:加速量化

一路顺风顺水的王一平,在2016年4月出现了重大投资失误

当时王一平以30%的高仓位,重仓了港股的奶粉股合生元(H&H国际控股),该公司重金收购了澳洲的保健品品牌Swisse。当时中国海关出了海淘限购政策,该公司股价突然间大跌。再加上当时市场整体回调,进化论的产品整体上出现很大回撤,净值逼近清仓线。

这给王一平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也引发他的思考。他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因为自己打了这么多胜仗后过于自信,才会过于集中。

如何解决问题?仓位分散、注重股票流动性等,在王一平看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根源还是在自己,他自问自己以后能不能不犯错?尤其当时他作为公司带头人,如果自己没有发挥好,他影响到的是整个公司。而他的回答是,不可能。“我是个人,我怎么可能不犯错?”

他进一步反省,那一定不是从人上面去解决问题,而是从机制上去解决问题。

于是他开始加速布局量化。“实际上在15年底时我已经布局了,我们的CTO之前是在语音公司做自然语言处理的,过来就开始去布局人工智能了。但是在2016年这件事情就加快了做量化项目的节奏。”

王一平在那一年基本上每天研究十三四个小时,没有一天停歇,他看了国内国外大量相关的论文文献,自己动手去改造了大量的因子,把自己很多的策略思考也写成了因子,然后全部都融入到他们的模型里。进化论的CTO则负责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因子的开发、模型的拼接、组合管理等。

2017年,进化论开始内测量化策略,运行业绩很不错,与同行比明显领先

2017年10月,进化论开始发行达尔文系列的量化产品。

从此,进化论成为量化+主观双轮驱动的私募。不过王一平表示,量化产品和多头产品是完全分开的,只在研究端上有交互,即两者之间数据与思想之间会有交互,但在执行层面的话是严格分离的。

大熊市逆市大赚30% 进化论成“业内红人”

2018年,王一平在量化上的布局,在熊市下逆市夺得超30%的正收益,而当年沪指跌幅超24%。这使得进化论不仅在私募界打响了名声,也获得了包括银行、券商等各大资管机构的认可。随后,在2019年获得投顾资格后,进化论的管理规模迅速突破50亿

王一平介绍,2018年进化论的量化业绩位居业内首位,所有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是第二名的两倍。“当年有非常多量化私募,打着人工智能等各种各样的旗号,但从最终收益率的角度来说,以及我们对其他家的了解,其实用的都是非常简单的算法,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王一平认为,量化所要去收集的信息量,从广度上来说,比任何投资都来的广,而且它的信息来源越多,整个模型、信息的表达就会越充分。

同时,他认为通过机器去训练自己其实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就如现在的中国棋手人手一套AI一样,这是一种最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把自己投入到历史里面去,然后机器帮助人的投资思维和策略不断去迭代。”

不过王一平也坦言,2019年,量化私募同行业绩也已经赶上来了,进化论当年的业绩优势不太明显。于是到2019年底,他又重新投入到量化的研究上来,今年又取得了不错业绩。

王一平表示,国内绝大多数的量化投资人,要么是海外回来,要么是学的海外那套,偏向于统计套利和算法。进化论跟别人有一个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既有统计套利(主要是由CTO负责),也有将主动投资的策略变成因子,因而他们的因子是两方面的构成。

“很多人经常说量化是一个黑箱,输入进去以后的话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跑得不行的话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那对进化论来说不是黑匣子,它是可以看得到的,也可以去总结归纳,可以通过市场上各种环境去对这些因子的表现进行解释,这一块主要是由我来完成”,王一平说到。

对于这几年量化私募的快速发展,王一平表示,美国市场前十大对冲基金,量化可能就占了8家,美国很多量化基金的收益率其实并不高。未来中国随着量化的占比上去以后,实际上也就变成了一场高手与高手之间的交流。高手之间就不会说出现‘大胜’,一般只有‘小胜’。所以未来的这个收益率肯定也会下降的。

这个时候各家量化机构如何去做出差异化,如何率先去发现这个市场更新的特征,去赚取一个阿尔法,其实就在不断去迭代一代又一代。

而量化的因子,和进化论主动投资一样,也需要不断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王一平会去发现市场上的变化,会把变成落实到因子上去。不同的时期应该更加去关注什么?应该怎么样去设计?这些都是会有所侧重的。他强调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因子才不会被淘汰。

规模破百亿 主动业务为矛,量化板块为盾

2020年9月,进化论资产管理规模突破百亿。相对专业偏稳健的机构客户是其规模占比近70%。王一平认为,一方面是对进化论的认可,另一方面是量化能很好的控制住回撤,更符合机构的风险收益偏好,机构会评估选择最优的风险收益比。

而从私募机构的运营,王一平认为量化是非常有力的后盾,私募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它的周期性。“大家都说私募靠天吃饭的,还要靠人的发挥,但人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市场的周期又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这些都会对私募公司经营造成了很大考验。”

对王一平而言,他很追求公司发展的稳健性。研究股票的人都知道,现金流稳定的公司才是好公司。所以王一平其实很关注自己公司的现金流,在他看来,量化业务是稳定公司现金流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业务,是公司运营的基石;主动的业务可以是偏周期一点的业务,可以在市场好的时候去博取又一次飞跃和成长的机会,但是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是量化来作为一个底座去支撑,可以让公司进行逆周期的扩张。

“比如2018年市场都很不好,对于股票多头而言,再优秀的研究员可能全年做下来都没有奖金,也会很苦闷,而在这个时候进化论对很多人才来说就具吸引力,因为进化论的年终奖是可以兑现的,公司的经营也一直很稳定。“长期看,稳定性能够让我们有很好的资本开支,每一年有稳定的战略投入。这样持续下去,我们相对于传统的私募,就具有明显优势,兼具稳定性跟爆发力。”

同时,王一平强调稳健。在他认为自己的管理能力接近上限的时候,就会暂停产品申购,2019年上半年他们便暂停了产品申购。他表示自己其实是一个偏保守的人,“大家看我的资产可能会觉得我从08年到现在资产增长很快,但其实我整个赚钱、发展路径是偏向稳健的,包括用涡轮或者其他工具,实际上我是基于很高的胜率,才敢去使用,而且风险从不过夜。这是我的性格。包括经营企业,为什么说一定要做量化、一定去强调现金流?我还是希望能够去稳扎稳打。所以如果我觉得策略承载不了这么多量,我不太愿意去试。”他想把进化论打造成长期品牌,所以需要爱惜羽毛。

量化和主动不对立 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作为量化和主动双引擎的私募,王一平认为,做好主动投资才能做好量化,进化论量化因子的很多的灵感来源是来自于主动投资的。

王一平表示,主动和量化是相互融合的。“量化大家现在都认为是广度的覆盖,主动大家都认为是一种深度的挖掘,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的去融合的,主动为什么它是强调与深度的挖掘?是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做覆盖,而量化它有足够的算力;而量化为什么做不到深度的挖掘,那是因为它的逻辑强度还是远远不够的,挖得不够深,但是到未来并不是这样。”

进化论的主动管理和量化投资一直是相互融合的。主动管理的交易部,研究部,都为量化策略输出了优秀的技术面因子和基本面因子。而相反,量化通过数据整理,加工,反向推送的模式,也加强了主动管理部门成员的信息整合能力,让他们更快更清晰的意识到自己想法的特点。这就像坐着时光机快速的遨游过去,总结经验。所以,二者在公司是相互成就的一个过程。“这就像是公司的logo的DNA链,一条链是主动管理,一条链是量化投资,二者相互促进,延展,持续进化。”

“我有量化圈的朋友、也有主动圈的朋友,有一天我发现有人朋友圈转发国内某个大型主动管理私募规模突破1000个亿的新闻,并配评论说这没什么了不起的,未来的量化会远超这个规模,搞得很对立。我是因为两者都接触,看完了以后自己心里很感慨。”

王一平经常思考,未来资管的终局是什么?

所以当时看完他朋友圈以后,他得出一个感慨:资管的终局一定是主动与量化傻傻分不清楚,你一定是分不清他到底是主动还是到底是量化的,没有很明显的边界。

王一平认为,未来引入各种各样的行业专家的“知识图谱”,就可以打造一个很强的逻辑链,这里面它本来就有人的思想,但它也有机器的算力。综合了人类最强的逻辑能力、归纳能力,也综合了机器最强的精算能力、计算能力。就分不清量化和主观的了。

“我举个例子,我在港股市场时,那些年有时也要看恒生指数的各种东西,恒生指数期货每一个月中有固定的一天,9:45时恒生指数都会跳空100-200点。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当天发布一个数据叫汇丰pmI,现在叫财新pmI。就是老外都会看这些数据,老外写了一个程序,只要把文档挂上去,然后读取到了pmI的数值,就跟预期的那个数值去比,有差异高了就往上涨,低了就往下,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由量化到主动一个过程。”

算力不是最重要 “降维”才是量化投资的核心

研究问题,王一平喜欢从最简单的一个模型去分析,“就像研究生物体,可能最好从单细胞生物去研究,然后渐渐再到多细胞,再到组织,再到器官,再到个体的一个研究过程。一个最简单的逻辑,a到b特别简单。但实际上这个东西可以延展的更多。”

他举了个例子,ABC都卖奶茶的,但ABC三个人的业务有所区别,奶茶都是只占A、B的营收的10%、占C的90%,这个时候A、B发布三季度财报,业绩增长只有10%,其中AB的奶茶业务增长了50%,那你会找到还没有发财报的C,他的财报有可能会超预期。这个链条不断延伸、升级。他介绍,这在人工智能里面就叫“知识图谱”,把所有的逻辑链都牵起来,然后一根一根线一样搭起来,就支撑了一块布,就有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未来的股票的逻辑链。

而如今,量化在国内的竞争越来越大,有的私募投资数亿元做系统。在王一平看来,这并不是必要的。他表示,只有在有限搜索空间下,设备才有发挥的意义。要通过HI去降维,简化模型;再通过计算机去精细搜索最优解。

他进一步补充,如果超级计算机就能解决股市投资的问题,那么最应该担心的是谷歌这些互联网巨头,他们是否早就有更大的实验室?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出来?王一平猜想,可能因为这个世界的信息集合比整个宇宙还要大,信息的维度特别高,可能是10个10亿次方……那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再去思考私募的“军备竞赛”,他觉得没有意义。“比如说假设进化论的算力是10的1万次方,国内某量化机构的算力是10的2万次方,比我大一倍。但是大家想一想,对于人类来说,一只中国的蚂蚁跟一只非洲行军蚁来说有什么区别?虽然非洲行军蚁比中国的蚂蚁可能大10倍,但两种蚂蚁对人来说有什么区别?都是一脚踩死的,没有意义。”

而真正的意义在于什么?首先要把信息去降维,降到一个你可以去解决的维度。那现在是10的1万次方还是10的2万次方近乎没有区别。如果把这个问题变成10的1000万次方或10的100万次方的时候,那两者之间的算法是有区别的。

解决任何问题之前,去思考到底是一力敌百巧,还是四两拨千斤,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在庞大的知识面前,现在任何的算力,他都觉得只是在某一种级别上面的差别,差距都是微乎其微的,更强大的在于团队能不能找到更好的阿尔法的来源,去降维、去搜索。

就像我们在浩瀚的宇宙当中去搜索生命,能不能锁定到银河系,然后再用计算机,再用GPS去精确到地球?否则你现在有精确到一米的技术,但是要在全宇宙去漫无目的的去扫,可能扫到头发发白了,都没有任何的结果。所以重要的首先是降维,其次才是精算。

目标不只是资管 科技才是真正进化论的未来

王一平表示,取名“进化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提醒自己市场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要有危机意识;第二层是鼓励大家不断进化,做更好的自己。

不过,未来王一平想将进化论打造成一家科技公司。他表示,新搬的前台的logo不是“进化论资产管理”,而是“进化论”这三个字,因为他梦想在资产管理到一定规模时,去培养一个很强大的金融科技团队,未来在其他领域为社会作贡献。

“毕竟金融科技很烧钱的,我们走的也是一种比较务实的路线。因为股市是信息量最大,而且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信息最杂的一种行业,如果我们能把股市都给处理好,我们再去做其他的细分行业的时候,到时我们的团队是具备一定的优势的。我的目标就不仅是资管,而是做信息处理的科技型的公司。

相关推荐

汇聚团队集体智慧与能力,鹏华汇智优选基金将于牛年首个交易日开售

2020-12-21

最新!公募REITs再传大消息,5个项目接近“撞线”!

2020-12-21

什么操作?多家上市公司股东转让股票给百亿私募基金,原因竟是...

2020-12-21

一周机构去哪儿?华夏基金、红杉资本等调研了这些个股(附名单)

2020-12-20

​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即将迎新发售 曲扬拟任基金经理

2020-12-20

相关推荐

平均净赚55%!浮动费率基金运作满一年,成绩单来了!他又亮了

2020-12-19

中银基金李建:明年买啥性价比更高?股债投资大咖这样说

2020-12-18

京东集团深夜致歉!

2020-12-18

中信证券:3万亿刷屏了!背后是个大趋势

2020-12-18

基民狂赚1707亿!看看今年“大派红包”的宝藏基金经理们……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