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有私募异常暴涨产品受到市场关注,更有暴涨过后大幅下挫,私募管理人出来道歉,由此,依靠净值暴涨“打榜”策略现象引发讨论。从过往情况来看,短期异常暴涨的产品,业绩往往难以持续,投资者面对此类产品也趋于成熟理性。私募和渠道都表示,做投资应当适度分散,尤其要避免单票投资及高杠杆投资。
三希资本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张亮表示,私募圈“打榜”是行业发展初期的阶段性乱象,随着投资者不断成熟,这些“打榜”手段也会渐渐失去市场。
睿亿投资研究总监熊林表示,这类产品的规模通常较小,策略也很难复制,并不能真实反应投资管理人的长期真实能力,对于投资人评估私募管理能力也容易产生误导。
中植基金高级产品研究员胡飞表示,短期通过一些放大波动的方式可能会博取到较高收益,但要想获得长期可持续的业绩表现,还是需要对产业以及个股基本面进行深入研究,否则很可能就是昙花一现。
另一位从业多年的私募三方渠道人士也表示,近年来私募圈这类业绩非常突出的私募产品时常出现,但这些产品大部分是昙花一现,不能维持长时间的稳定性,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其“押宝”式的高集中度持仓,并没有长期有效的选股交易逻辑。
鹤禧投资表示,公司在产品管理中,使用母基金来强调净值的一致性,跟投资金也相对分散,确保跟客户利益一致。“很多人甚至会幻想自己能买到这样的‘高收益’产品。其实,业内人很好判断,如果业绩这么好,根本不用出来做资管产品,做好自有资金,财富就要追赶巴菲特了。”
钦沐资产表示,随着投资者更加理性、市场发展更为成熟,大家会更关注私募团队的投资体系、投研实力和更长期的业绩表现。
熊林认为,随着销售渠道的财富管理转型、投资者的专业度提高,这种特殊现象在未来可能会逐步淡出市场的关注,也不排除监管部门出台政策加强监管。
胡飞表示,有些私募管理人通过一些“打榜”产品来吸引市场流量,但想要在私募行业持续有所作为,还是要依靠长期可持续的业绩表现。投资者在选择私募管理人时,越来越注重管理人长期业绩表现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以及支撑业绩表现背后的公司治理情况与核心投研团队的背景,如果仅有短期业绩最终可能也无法获得投资者信任。
有渠道人士表示,之前也遇到过短期业绩暴涨的产品,其中不乏规模小、投资集中甚至用杠杆的,对这类产品要先了解它的规模、是否集中押注等。同时,产品业绩归因很重要,最近就有很火的产品,在尽调时发现投资经理说不清业绩归因。
张亮也表示,长期来看,私募机构还是要更重视中长期业绩表现,控制回撤可采取对冲、控仓、分散化配置等手段。
钦沐资产也表示,在控制回撤方面,私募应该建立和不断优化自己的风控体系,与投资者充分沟通,同时,要提前对极端的市场情况做出合理应对方案。
2022-08-22 08: 45
2022-08-22 08: 44
2022-08-22 08: 43
2022-08-22 08: 42
2022-08-22 08: 41
2022-08-22 08: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