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市难挡基金经理“公奔私”热情,今年不少公募元老、明星基金经理转战私募,如董承非、周应波、崔莹、林森、雷鸣、肖肖等。
市场人士分析,财富管理行业的大机会、市场进入底部区域、私募机制更加灵活等因素助推“公奔私”。
又有知名基金经理设立私募
今年市场震荡强烈,知名基金经理再现“公奔私”。10月17日,由汇添富原基金经理雷鸣创立的上海润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从事基金行业近15年,雷鸣正式开启创业道路;7月15日,宝盈基金原明星基金经理肖肖创立的海南上善如是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完成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备案。
此前,中欧基金原基金经理周应波创办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兴证全球基金原副总经理董承非加盟睿郡资产,华安基金原权益投资总监崔莹、易方达原基金经理林森与鹏华基金原基金经理张航等一起创立了勤辰资产。
“截至10月19日,今年已有245位基金经理离职,多位公募元老以及明星基金经理转战私募。”于翼资产的一位基金经理分析,历史上“公奔私”曾出现过三次高潮,分别在2007年、2010年、2015年,基本与牛市时间相吻合。
金斧子投研中心也持类似观点,复盘历史上几次“公奔私”的节点,可以发现,这些公募基金经理往往在市场低位时选择离职,进入私募开始发行自己的产品,不久二级市场出现“牛市”行情,这些提早转型的基金经理可能就会迎来事业的新高峰。
招商证券金融产品研究首席、研究咨询部执行董事贾戎莉认为,过去三年,A股市场的繁荣牛市使得很多基金经理业绩表现亮眼,规模大幅攀升。过去几年强烈的赚钱效应之下,市场对明星基金经理的关注度和投入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梅慧娟称,“公奔私”一般出现在牛市,如历史上能够形成“公奔私”热潮的2007年和2015年,其他时段与市场关系不大,更多是基金经理个人的选择。
格上富信产品总监崔波说,同样“奔私”的行为在不同的市场背景下拥有截然不同的起点,近期市场低迷,指数在低位震荡,很多行业乃至优质个股都拥有了较高的投资价值。从长期收益率的角度看,当前是性价比较高的进入时点,也是一个好的“奔私”时点。
私募机制相对灵活
多位“公奔私”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更纯粹做投资、实践绝对收益、经营一番事业等,是他们选择加入私募创业的理由。
承泽资产CEO曹雄飞认为,市场点位的高低不是选择“公奔私”的重要因素,市场较差时,不利于募资但是有利于后期的投资业绩,对于更在意组合绝对收益而不是管理规模的管理人来讲,是较好的选择。“8年多前,选择离开公募基金创业,仅仅是想尝试一下资产管理人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希望更加单纯地进行投资研究工作,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投资理念。”
润时基金合伙人雷鸣坦言,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时间比较长,管理规模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无论是投研还是客户经营等方面,他都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能更加纯粹做投资,更多把投资当成一项长期事业来经营,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尽管从头开始运作一家私募公司不容易,比在公募时要承担更多,但如果能够团结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立一番事业,是比较愉悦的。”
前述于翼资产旗下基金经理说,“我在2021年离开公募,加盟私募公司,当时选择私募的初衷是看到私募行业的蓬勃发展,目前私募基金总规模已达20万亿,由于高净值客户群体的投资理念更加完善,也更契合价值投资的长期主义,是更好的一个发展平台。”
华夏未来资本称,近期,股票市场走势偏弱,“公奔私”现象有所增多,综合经济基本面、流动性和估值水平,在目前市场位置上成立的私募产品,有更大概率获得较好的长期收益。
关于“奔私”的原因,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汪普秀分析,一是看好未来权益市场的行情和大的投资机会,市场在历时近两年的回调后,进入相对底部的震荡区域,基金经理在市场底部震荡时加盟私募并发行产品,有较高的安全边际;二是当前私募行业规模已破20万亿元,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制度更加规范,而公募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很难对优秀人才进行有效激励,很多基金经理认为“奔私”后可以更好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三是大多数“公奔私”基金经理积累了优秀的历史业绩和稳定的客户群体,拥有良好的基础。
雪球副总裁夏凡表示,私募投资策略更灵活,投资限制更宽松,适合基金经理发挥特长;对比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经理话语权更大,可以更好地实现投资决策;考核激励方面,私募通常也更灵活。
崔波也说,私募的投资范围更加广泛,仓位管理更加灵活,基金经理可以利用更灵活的金融工具来进行投资,对应不同的市场可能更加游刃有余。当然,基金经理“奔私”后,报酬方面会比公募更有吸引力。
2022-10-24 09: 00
2022-10-24 08: 58
2022-10-24 08: 57
2022-10-24 08: 56
2022-10-24 08: 55
2022-10-24 08: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