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通交出半年“成绩单”:产品数量将突破百只 成交金额节节攀升

陆慧婧 2023-01-09 08:31

开闸刚满半年的ETF互联互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产品不断扩容,本月中旬将突破百只,达到102只;成交活跃度也节节攀升,去年12月,北向ETF及南向ETF单月成交金额分别达到23.54亿元、226.33亿港元,相比开通首月增幅均超过4倍。截至2022年12月底,北向ETF开通以来合计成交金额80.65亿元,南向ETF合计成交金额更是超过千亿港元。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ETF通不仅丰富了投资者布局的工具,还可以提高两地ETF产品流动性,改善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更多长期资金,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

成交金额持续放量

从去年7月4日起,内地与香港市场ETF互联互通正式运作已满半年,其间,ETF互联互通无论是纳入的产品数量还是成交金额均迎来飞跃式进展。

在产品数量上,此前首批纳入ETF通的产品共有87只,包括北向83只和南向4只。去年11月7日起,南方东英恒生指数ETF被正式调入沪深港通下的港股通ETF名单,这也是ETF正式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以来,港股通ETF名单首次调整,这也使得南向ETF产品达到5只,ETF通整体数量增加至88只。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港交所公告显示,北向产品即将在1月16日迎来15只新成员,分别为上交所上市的沪深300E、创新药、100红利、MSCIA50、中国A50、双创ETF、创50ETF、双创50,以及深交所上市的A50ETF、中国A50ETF、双创ETF、创50ETF、双创基金ETF、半导体ETF、医疗ETF。同时,一只ETF在考察时不符合相关资格准则而被剔除。届时,ETF通产品将达到102只。

随着基金公司持续拓展海外客户,投资者对ETF互联互通逐渐熟悉,过去半年里,ETF成交金额也在节节攀升。

香港交易所数据显示,北向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持续增长。以沪股通ETF为例,7月份成交额为3.1575亿元人民币(下同),8月和9月成交额分别攀升至4.8亿元、6.936亿元,环比增幅分别达到52.04%、44.79%。受国庆长假交易日减少影响,10月成交金额小幅缩水至5.2965亿元,随后的11月、12月成交金额持续放量,11月成交金额大幅增至25.18亿元,相比10月份环比增长375.51%,12月成交金额也逼近20亿元大关。

同样的增长势头也体现在深股通ETF上,7月的买入及卖出成交金额仅8000万元出头,8月、9月的成交金额迅速攀升至亿元级别,分别达到1.26亿元、1.88亿元,环比增长幅度分别为57.83%、48.79%,11月成交金额更是跃升至6.7818亿元,创下ETF互联互通开通以来的单月新高,12月的成交金额也维持在5亿元左右的水平。

南向港股通ETF更是明显热过北向ETF,开通首月,沪市南向ETF成交金额就突破10亿港元大关,10月更是突破50亿港元,11月、12月的成交金额均维持在150亿港元以上。深市南向ETF的成交金额也日趋活跃,9月就已突破百亿大关,11月成交金额更是逼近300亿港元。

截至去年12月底,北向ETF开通以来合计成交金额80.65亿元,南向ETF合计成交金额超过千亿港元。

南向ETF成交相对更活跃

从最近交易半年数据看,南向ETF成交相对北向更为活跃。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源于最近几个月港股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抄底资金,另一方面,港股本地ETF在交易时长上也比内地上市的港股通ETF更具吸引力。

国泰基金认为,由于港股估值相对更有吸引力,同时拥有一部分内地没有的科技股。去年下半年港股出现触底反弹行情,受到资金关注。虽然在内地能买到港股ETF,但有一部分资金有分散配置的需求,因此也会借道互联互通,南下投资港股。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指出,ETF互联互通开通以来,南向ETF成交总体较北向ETF更为活跃,一方面是因为近半年港股市场出现了一波估值修复行情,反弹幅度较大,资金交易和配置需求伴随有所增加,进而通过互联互通管道交易港股本地ETF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尽管境内基金管理人也在境内交易所推出了港股相关ETF产品,但在产品规模和流动性方面与港股本地ETF产品尚存有一定差距,在交易时长方面港股本地ETF也更具优势。

此外,他认为,从投资者结构来看,北向投资者多为机构投资者,其投资境内市场的管道和沉淀的资金较多,包括QFII等,投资境内市场的需求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释放,加上汇率一段时间以来的波动,短期没有看到配置需求的集中释放,因此,综合起来看,南向ETF保持了较为活跃的态势。

“港股市场近年来跌幅较大,估值处于全球洼地,加上监管政策上的边际改善,吸引较多的抄底资金,南下资金保持明显的净流入态势,这个趋势在个股互联互通和ETF互联互通上是一致的。”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徐猛也持相似观点。

他更是乐观预计,从更长远的趋势看,南北向ETF成交金额都有望逐步扩大。“2022年下半年以来,南向资金的流入规模大,再加上港股市场波动性很大,催生了较大的交易性需求,推高南向ETF成交金额。随着越来越多的ETF标的纳入互联互通范围,可供南向及北向投资者选择的范围拓宽,预计整体互联互通机制的双向交投有望进一步活跃。”

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也总结了ETF互联互通的几点优势:首先,ETF互联互通可为海外投资者提供门槛更低、费用低廉、流动性好、品种丰富的A股投资工具,满足其持续增长的中国资产配置需求。其次,与QFII相比,陆股通渠道投资内地ETF的门槛更低,为外资个人及非QFII机构的投资者提供了极大便利。第三,ETF具有产品透明、费用低廉、流动性良好的特征,是外资配置A股的有力工具。

在南方基金看来,目前海外发行的投资A股的ETF仅以宽基为主,而当前沪深ETF已超过700只,首批陆股通ETF超80只,广泛覆盖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等多种类别,其中,中国发展特色相关主题具有全球范围内的稀缺性,随着未来纳入更多品类,北向ETF的活跃度也有望进一步提高。

宽基ETF更受北向资金欢迎

不同ETF的资金流入情况也反映不同市场投资者的选择偏好,在南向ETF中,恒生科技ETF相对受资金青睐,相比之下,宽基ETF则更受北上投资者欢迎。

据徐猛反馈,华夏上证50 ETF在2022年11月底后迎来资金流入持续扩大,当前通过互联互通的持仓金额在华夏基金旗下所有纳入互联互通ETF产品中排名第一,此外,300ETF基金、500ETF基金等宽基产品这半年流入均较多。整体来看,宽基ETF的流入资金量相对较大。从行业ETF看,资金流入主要集中在5GETF、新能源车ETF、芯片ETF等科技领域,从交易量和换手率来看,这些较为稀缺的A股行业ETF放量也更为明显。“长期来看,北向资金流向相对稳定,对重仓行业、个股的集中度高,我们估计北向流入ETF的资金也是以配置盘为主。”

柳军也表示,从华泰柏瑞纳入ETF互联互通标的情况来看,公司旗下的A股宽基ETF成交和持仓均较大(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年1月3日),其次是在香港市场相对稀缺的A股行业主题投资标的。

“从全球和香港市场来看,由于机构投资者占有绝对优势,其对标指数的规模和流动性要求相对更高,宽基ETF在全球各地市场均占有绝对领先的位置,互联互通中的宽基ETF更受北向资金的欢迎,也在预料之中。”柳军称。

还有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旗下纳入互联互通的ETF中,军工ETF的持有量最大,其次是家电ETF。“原因可能是内地军工类企业不在香港上市,因此,军工类产品有很高的稀缺性,与海外产品可以形成互补,且海外投资者对这类产品有一定的偏好。家电ETF受欢迎可能是因为家电股本就是外资喜爱投资的方向。”

多途径提升规模和流动性

据记者了解,为了提升ETF通的规模和流动性,基金公司也在加大持续营销力度,通过香港子公司向海外投资者做产品宣传,同时也为未来新增产品纳入ETF通做好准备。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赵云阳表示,博时基金一直致力于打通外资和A股ETF的联系,持续将新产品纳入ETF通是吸引外资的重要途径。为提升ETF通的规模和流动性,博时基金在加大持续营销和做市投入的基础上,借助香港子公司的力量深入挖掘海外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据徐猛介绍,华夏基金在努力提高ETF投资业绩的同时,也在持续进行ETF的营销推广,做大ETF的管理规模,此外,华夏基金还聘请大量专业的做市商为ETF提供流动性服务,完善ETF的申购赎回机制,进一步提高ETF的定价效率。

他表示,华夏基金将同各方努力有序扩充互联互通标的池,力争未来公司能够有更多符合要求的特色化、差异化ETF被纳入互联互通名单。

据了解,国泰基金已有8只产品纳入ETF互联互通名单,在国泰基金看来,ETF的规模和流动性的提升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未来会按照自身节奏,通过直播路演专栏等投资者陪伴和广告软文等宣传的方式去展现ETF的特点,吸引ETF投资者。同时,国泰基金积极探索海外比较大的机构投资者,了解针对海外投资者的投教渠道,通过外方股东、香港子公司等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投资者服务,提高投资者对于A股ETF的认同度。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