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深圳公募基金公司的十年之路(2011-2020)
2020-12-13 09:26       莫莉

受到《十年,上海基金公司的集体逆袭之路》一文的启发,也想写写深圳公募基金业的十年。

在寻找关键词时,我想到了“浪潮”这个词。与上海基金公司的集体逆袭不同,深圳基金业兼具所在的城市特点:白手起家、大胆、内生力强。深圳基金公司就像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11至2020这个十年,深圳公募基金业呈现“头部效应显著,排名相对分化”行业格局,但也跑出了几匹黑马公司。

十年来,在深圳公募基金公司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灿若繁星。笔者依照数据和记忆写出了他们的名字。如果有所遗漏,读者可以在留言区补充。

近年来,上海在资产管理行业赛道的集群效应凸显。深圳还有什么优势?如果您仅对此感兴趣,可以直接移步本文最后一部分。


2011年开年,由深圳基金业双子星——南方基金和博时基金共同出资建设的南方博时大厦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这是当年国内唯一由基金公司独立出资建设的大楼。

博时和南方在其元老级总经理肖风、高良玉带领下,自2000年左右就大跨步进入第一梯队。但没等到搬家,枭雄离去,两人分别于2011年7月和2013年1月去职。

七年后的2018年底,两家公司双双搬入名为“基金大厦”的新大楼。2011年大成基金也拍到一块位于深圳后海的土地,目前其总部大厦还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

2011年中旬,国投瑞银基金启动了搬迁流程,注册地即将从深圳迁往上海,搬迁原因是上海虹口区给予更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此前不久,民生加银基金也把总部从深圳搬往了北京,只有注册地没有改变。

在中国公募基金业最初,深圳占老十家基金公司近半。在数年前,深圳因基金公司数量雄踞三地之首被称为“基金之都”。

随着深圳基金公司总部的搬迁/搬家,2011年也引发了深圳基金之都是否已落寞的讨论。

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有人搬迁,也有新公司成立。2011年,平安大华基金(现平安基金)、安信基金两家深圳新基金公司分别在1月和12月成立。

不过从2008年11月到2011年1月平安大华基金成立时,近两年多的时间,深圳都没有新基金公司成立,可能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关。

2012年深圳仅有红塔红土基金一家新成立。2013年华润元大、前海开源、中融(实际办公地在北京)依次成立。

前海开源基金是当年最不起眼的一家。在公募元老王宏远加盟后,依靠管理层持股、合伙人文化等创新因子,前海开源闯出了一条引人瞩目的基金公司发展之路。

2014年,红土创新、创金合信成立。创金合信掌门人是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苏彦祝。如果仅从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来看,创金合信至今不算显眼,但其突出的是几千亿的专户管理规模。

2015年,只有金信基金一家新公司在深圳成立。2016年有两家,分别是先锋基金、恒生前海基金。

2017年,东方阿尔法、合煦志远基金成立。2018年,同泰、博远、明亚基金成立。2020年深圳仅有尚正基金获得证监会批复。这三年成立的深圳基金公司的共同标签是个人系,即大股东和主要股东都是自然人。

总体看来,2011至2020这十年间,深圳共有15家新基金公司成立;回看同期北京,有14家新公司成立;再看上海,同期共有30家新基金公司成立,比北京和深圳之和还多。

据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发布的深圳基金管理公司名录,截至2019年12月31日,注册地在深圳的公募基金公司共有31家,其中注册地和办公地点均在深圳的26家。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前海这一片区汇聚了其中6家基金公司,23家基金子公司。

从公司数量上,中国公募基金业地理上的三足鼎立依然存在,地域数量上更偏重于上海。

管理规模是资产管理行业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如果以此维度,深圳基金公司在第一梯队中毫不逊色。

行业前十名中,广深占据六席。广州公司易方达和广发分占第一和第三。深圳公司南方和博时排名第五、第七;招商和鹏华位列第九、第十。

第二梯队上海公司占据了六席,第二梯队上榜的深圳公司只有景顺长城和平安基金,位列第十九和二十名。

第三梯队里没有深圳公司。第四梯队大成、融通、长城占有三席。第五梯队打头是前海开源,还有诺安、宝盈。(以上均为非货币规模排名,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年9月30日)。

一位资深基金从业者表示:“深圳基金公司头部效应还是显著的,但排名相对分化。上海公司给人集体逆袭的感觉可能体现在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排名数量上,前三十名的上海公司占比是最高的,上海很有冲劲”。

深圳也不乏“冲劲很足”的公司,鹏华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在近几年尤其亮眼,分别从原来的第二梯队冲到了第一梯队,从第三梯队冲到了第二梯队。

例如2020年的鹏华王宗合现象。7月,王宗合的一支基金首日认购金额达到1371亿,打破了基金界的认购记录;9月,仅五支的蚂蚁配售基金中,也有王宗合一席;朋友圈长期被王宗合各式营销物料刷爆。

一位深圳公募高层认为鹏华基金的崛起不是偶然。“鹏华在渠道耕耘上很透彻;看似在产品发行中分级、消费、打新等所有的风口都踩对了,实则背后是十余年产品的研发中投入了巨量的人力、物力。”

接近鹏华基金的人士表示:鹏华在人才引进上严格把关,宁缺毋滥,薪酬待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团队流动性很小;各项制度都执行了十多年,包括人的传承和人脉的传承,优秀基金经理以老带新。

另一位业内人士认为:重要的是,鹏华的大股东给与了充分授权,对公司的经营干预较少。鹏华的管理层来自监管,近十年来,稳定、自知、奋进,且内驱力强。

“一个人有多少资源、多大能力,才能决定他干多大的事。我们没有那么多资源和展业上的便利条件,都要依靠自己”一位鹏华基金内部人士说。

总体说来,鹏华基金的崛起是木桶效应,没有短板,当所有的木板都够长时候,自然能盛更多的水。

另一家深圳公司景顺长城在近几年也快速崛起,体现在资产规模排名梯队上升、权益投资业绩、明星基金经理数量上。

接近景顺长城的人士认为:景顺长城和其他外资基金公司不太一样,外资大股东对公司的经营干预较少,这是“很接地气”的一家外资基金公司。

一位资深基金人士评论说:景顺长城很稳定,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好。管理层尊重专业,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基金经理可以全权决策,不受任何干扰。鼓励投研人员长期业绩和风格稳定,短期业绩不好也不会给压力。

在景顺长城从业十余年的一位中层表示:景顺长城近年的崛起和企业文化相关,尽管这听起来好像有点虚,但在景顺长城,你可以一直坚持做正确的事。

“比如研究员和基金经理都是高智商、名校毕业,大家的起步都很接近,但多年后,他们在不同的公司管理和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差距,是企业文化给了发挥和进步空间”这位中层补充。

还有一种观点是,景顺本身的投研基础就很雄厚,他们多年前就是第二梯队,近几年是实力的回归。

排名飙升的还有平安基金,2017年资产管理规模还在58名,2018年抓住了债市风口,依靠债基规模拉动飙升至27名,在近两年站进了第二梯队。

实力回归、重整旗鼓的还有博时基金。这家老牌公司在2015年规模一度滑落至十六名,时任董事长张光华与总裁江向阳一道扛起了“一定要把博时带回来”的厚望。张光华变身首席营销官,拿出所有金融资源,放下身段去寻求银行的合作。三年后,博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翻番,重新回到第一梯队。

亦还有弯道超车的前海开源。该司在成立之初采用股权激励和事业部制1.0版,在成立第二年资产规模迅速破百亿并实现了盈利。但随着公司壮大,原有制度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尽管旗下基金的业绩优异,前海开源几年来面临“中等规模陷阱”,他们开始了二次创业。

“深圳的基金公司,我觉得很奋进,很拼,很实在,你从工作文化中就能感觉到,深圳同业都把打工的活儿干成了创业”一位在北上深都工作过的基金公司中层感叹。

据深圳证监局网站公开信息:截至2020年6月30日,深圳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位居全国第二,社保基金管理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企业年金以及专户管理规模均位居全国第二。

从资本实力来看,深圳基金公司总资产、净资产、注册资本均位居全国第三。从经营业绩来看,深圳基金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均位居全国第二。

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十年来,在深圳公募基金公司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也灿若繁星。

权益基金方面,2011年度冠军基金经理是博时基金夏春,尽管这个名字现已有点陌生。2011年上证综指下跌21.68%,熊市中少亏即赢,夏春管理的博时价值增长混合基金净值全年下跌7.94%,成为年度抗跌冠军。

这支基金的管理有传承,最早管理者是老牌基金经理肖华。2012年,管理过这支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杨锐也辞别了自1999年起供职的博时基金。

2012年的冠军基金经理是景顺长城余广,自2005年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加盟景顺长城至今,余广从未跳槽。媒体刚公开报道了他9年来都达到了20%的年化收益率,很好的诠释了该司投资理念“宁取细水长流,不要惊涛裂岸”。

2013年,时任景顺长城投资总监的王鹏辉风光无限,他所管理的基金当年排名一直稳定领先。王鹏辉是较早看好TMT的基金经理。

2013至2014年,当年的宝盈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从王茹远到“四小龙”张小仁、彭敢、杨凯、盖俊龙。当时的宝盈业绩规模一度逆流赶上,在业界也一度名声鹊起。

2014年,在博时基金管了近10年全国社保组合股票基金的邓晓峰,辞去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的职务,加盟了成立不久的私募高毅资产。高毅这一平台型的私募由前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创办,至今已发展为明星基金经理云集的知名私募基金品牌。

2015年,现在管理规模达到800亿的“基金一哥”刘格菘还在融通基金执业。

2015年牛市高点前夕,前海开源王宏远率先提示股市风险,严控旗下产品投资创业板和中小板仓位。王宏远类似的公开判断不止一次,他在A股转向的重要节点敢于公开判断,最后和市场走势高度相似。

以权益投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见长的前海开源,在公司成立四年时就拿到了金牛进取公司奖,六年时拿到十大金牛基金公司奖。经过几年长跑,前海开源也跑出了明星基金经理邱杰、曲扬,分别拿到了5178点5年来股票、混合基金双料第一名(数据来源:中国基金报)。还有网红基金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

此外,拥有首席经济学家的深圳公司还有大成。2016年,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长姚余栋加盟大成基金担任首席经济学家。2019年,“基金业知名女老总”王鸿嫔离开多年后重返公募,来到深圳执掌大摩华鑫基金。

2015年,景顺长城的基金经理刘彦春的业绩引人瞩目,他在2017年获得了分类冠军,至今保持业绩行业前十,在头部基金经理序列。管理规模已达到500亿的刘彦春2020年主动选择不发行任何新基金。

2016年,安信基金经理陈一峰的业绩小荷始露尖尖角。总经理刘入领在安信内部一直倡导“投研立司”,主导主动管理。作为一家次新基金公司,安信基金自2016至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金牛进取奖和十大金牛基金公司奖。

2019年业绩亚军由信达澳银冯明远获得,凭借当年12月初开始的一波新能源概念行情,他管理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股票基金最终收益率94.11%。

2019年指数型基金冠军是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招商基金是央企招商局旗下的第一梯队基金公司,他们要打造的是一家全面发展的平台型基金公司,在权益、固收、被动等投资领域各有千秋。

近年来,招商基金诞生了招商中证白酒、招商国证生物医药等主题网红指数基金,基金经理侯昊,炙手可热,深受年轻投资者喜爱,在各社交网站一呼百应。

2020年,诺安基金的蔡蒿松是各互联网平台上的顶流基金经理,因其重仓半导体,在互联网上极具话题性,创下一年内12次登上微博热搜榜记录。

以及众多长青但低调的基金经理,他们就如深圳这个城市般务实。融通基金邹曦、长城基金杨建华、南方基金史博等,这些业绩优良的基金经理,他们十年如一日,仿如所在公司投资的定海神针。

社保投资方面,鹏华基金冀洪涛、南方基金张原等。固收投资上,博时基金过钧、南方基金李海鹏、大摩华鑫李轶、原鹏华基金初冬等让人印象深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基金行业的黄埔军校,南方基金。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公募基金,多家基金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明星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都始于南方。南方基金至今在公募第一梯队安于泰山。

《每日经济新闻》的一篇专访这样描述:近年来,作为第一梯队的中长跑健将,南方基金是不是被模糊焦点了?这篇文章的标题回答了这个提问,《南方基金:稳定是最高级的先进》。

正所谓大道至简,作为一艘资产管理巨轮,稳定是可贵的。且南方基金稳而不慢,是一家股债投资能力均衡、业绩长期稳定且优秀公司。

近年来,公募基金业的马太效应越发明显,资金正在向头部基金公司、头部基金产品、头部基金经理快速聚集。

2020年10月,一张管理规模超200亿的基金经理统计图在社交媒体流传。图上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在管基金总规模超200亿元的基金经理多达47位,其中有12位深圳基金经理。

南方基金茅炜在管基金总规模734.26亿元,排名行业第三,在所有深圳基金经理中第一。

500亿在管基金规模的有鹏华王宗合、景顺长城刘彦春;400亿在管基金规模的有鹏华基金梁帅;

300亿在管基金规模有南方基金骆帅、诺安基金蔡蒿松、南方基金王博;200亿在管基金规模的是平安基金李化松、景顺长城杨锐文、景顺长城刘苏、前海开源曲扬、信达澳银冯明远。

但略微遗憾的是,从2015年至今,虽然明星基金经理更为多元和百花齐放,但年度权益冠军基金在深圳断档了。

2011年一篇媒体报道中,有家卸任的新基金公司总经理说:新基金公司已无路可走。不过他补充到:除非走差异化的道路。

差异化道路的主要选项就是创新,这其中包括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用官方的表述就是“聚焦主业、改革创新是基金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前海开源基金就走了制度创新道路。2013年该公司成立之初就设计了股权激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募人才流失的痛点问题。但并不能一劳永逸,2020年,前海开源改革后形成了以股权合伙人、事业合伙人、事业部制三位一体的2.0版。

2019年7月25日,南方基金筹备多年的股权激励落子,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核准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权的批复》。大象转身,这对一家国企背景的老牌基金公司来说并不容易。

南方基金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增资方式参与持股,涉及中高层等百余名员工,员工通过四家有限合伙企业合计间接持有公司8.53%的股份。

实行股权激励的深圳基金公司还有创金合信,其是全国首家在设立时即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安排员工持股计划的基金公司。还有前文提到的,2017至2020年成立的深圳基金公司都是个人系公司,践行了股权激励制度。

十年来,深圳基金业的制度创新开创了多个第一。金信基金是全国首家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的基金公司;红土创新基金是全国首家由私募机构发起设立的基金公司;恒生前海是国内首家由境外机构控股的基金公司。

十年来,基金产品创新深圳也一直走在前面。

2011年12月21日,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批复。深圳与香港一河之隔,占尽天时地利优势。不过近十年在人民币兑美元价格变化的大周期下,这块业务略有留白。

2015年6月8日,鹏华前海万科封闭式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国内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符合国际惯例的公募REITs产品,开创了国内公募REITs产品的先河。

2016年,前海开源基金发行了一批沪港深基金,未雨绸缪,为A+H股全流通做好准备,打造“沪港深投资先锋”品牌。

在与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博弈中,深圳基金公司主动参与公司治理。2012年,格力电器召开2011年度股东大会,以鹏华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拒绝上市公司推选的董事,其推荐的董事候选人则获高票通过,得到了监管层的肯定。

这几年从深圳去上海工作的公募基金从业者多了,每周初和周末的沪深航线满满当当。有的彻底把家搬到了上海;有的则过起了周一至五在上海、周末在深圳的双城生活。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十年间,上海60余家公募公司数量遥遥领先于深圳。

众多券商资管正排队递交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申请,待杀入公募红海;已注册或待注册的多家纯外资基金公司也聚焦在上海。

以及《十年,上海基金公司的集体逆袭之路》一文提到的上海的房价更为合理,教育和医疗条件秒杀深圳。

上海在资产管理行业赛道的集群效应凸显。

十年来,上海的基金公司群雄逐鹿,从缺少大公司到有了大公司,从籍籍无名到“拥有了个性和姓名”,初步确定了行业格局。

一位大型基金公司高层认为:要成为一流的现代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打造一流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吸引、留住和培养优秀人才。

一句话,资产管理行业最核心的资产是人。一位深圳中型基金公司高层则说出了这句话残酷的另一面:“基金公司发展来自于人力资源的掠夺”。

这位基金公司高层表示:深圳这十年的特点是头部效应显著,但排名相对分化。正是因为深圳基金公司的成熟度要高于上海,梯队距离拉得够远。“大基金公司的利润高,对新公司发展是侵蚀的”。

“因为行业严重同质化,大家的业务模式、产品都太相似了,小公司和新公司没有太多优势”。

他预判,由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上海基金公司的下一步也会走深圳同样的道路” 。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十年前栽树,十年后结果。深圳和上海基金业的发展节奏不同,也是由两城金融业的定位差异造成的。

早在2010年,深圳一位长期主管经济的副市长在一次公开发言中提到:“深圳宜定位于区域金融中心”。他还说到:“上海更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综合实力,而深圳则适宜建设成为服务香港、深港合作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两者定位、政策、资源、资金都不是一个量级。本来格局已定,但意外的是深圳河对岸香港2019年的政治格局变化带来逆转。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020年10月,深圳收到了中共中央建设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大礼包。

这些意见和方案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比如支持深圳在资本市场建设上先行先试、扩大金融业等对外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

2020年1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将扩大北上深三地QDLP、QDIE试点规模。这个吹风于2012年的试点终于加快了脚步,境内合格投资者今后可间接投资境外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REITs等品种。

于深圳基金业,乃至中国公募基金业,都面临新一轮的机会与挑战。

十年来,深圳金融业没有太多的外力驱动和政策加持,更多依靠的是自身的创新能力。2019年,深圳金融业以不到1%的从业人口,创造了全市超七分之一的GDP和近四分之一的税收。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在一次行业会议上表示:金融业对深圳经济贡献巨大,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从营商环境、税收优惠、人才政策等方面推动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官方还表示:深圳下一步将通过制定金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修订扶持金融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方式,切实给予基金业更大支持,鼓励基金公司扎根深圳、抓住机遇,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深圳基金公司的十年之路为题,其实不仅仅谈深圳。

《十年,上海基金公司的集体逆袭之路》一文的作者、财经大V曲艳丽曾这样评论过中国公募基金业:

“公募基金业是一个强竞争的行业,100多家基金公司,那个厮杀的激烈程度,是金融圈大多数业态都不能想象的。离行业足够近,就能以周的维度感受到行业快速的在变化,不断地在创新,在外人看来是很微小的、根本注意不到的,但还是那句话,风起于青萍之末。”

“拿投资的视角看公募基金,就是一个有一定的壁垒(牌照)、但是疯狂红海竞争的行业,头部效应出现,行业集中度提高。这种壁垒和护城河是靠比别人更努力、比别人想得更多得来的。”

在开篇,我提到深圳基金业像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励志的闽南语歌曲也唱了浪潮:“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要照起工来行(总要一步步来做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在牌照壁垒慢慢被打破后,唯有打拼。

江湖夜雨十年灯,2011至2020这个十年即将结束。浪潮涌动,大浪淘沙,公募基金业的下一个十年马上来临。

你准备好了吗?

相关推荐

浪潮:深圳公募基金公司的十年之路(2011-2020)

2020-12-13

暴涨15倍,“干翻”茅台!刚刚,这只啤酒股干了件大事!

2020-12-13

突然申请破产!又有A股控股股东出大事,股价暴跌90%多…

2020-12-12

震动金融圈!刚刚,万亿公募大佬林传辉重回券商,任职基金总经理时间最长:17年零4个月!

2020-12-12

突发!苹果一条大消息,芯片巨头立马"崩了":狂跌850亿!

2020-12-12

相关推荐

震动金融圈!刚刚,万亿公募大佬林传辉重回券商,任职基金总经理时间最长:17年零4个月!

2020-12-12

万家基金陈旭:追求稳健超额收益,量化选股模型建功

2018-07-16

基金公司员工猛赚2000多万!跟着自家人就对了……

2020-12-11

上投摩根基金刘凌云:要做真正的全球资产配置

2018-07-23

新华基金姚秋:重配置轻交易,做好资产风险收益刻画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