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28日,除河北、新疆外的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了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同比2019年数值(GDP增速)。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称“省区市”),并对比剔除河北、新疆后的2019年全国各省区市GDP数据后发现,总体来看,2020年广东、江苏等头部省份依然位居GDP总量前列,而在GDP增速上各省区市排名有较大浮动,19个省区市全年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西部省区市GDP增速相对较高。
专家认为,回顾2020全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虽较为深远,但并未撼动到头部省份的发展。尽管全年GDP增速的大幅变动属于暂时性现象,但仍能看出中西部地区受多个利好因素影响后展现出较高的经济增速动力,吉林省的进步为东北地区提供了参照,而默默发力的贵州正愈显其冲劲。接下来,随着疫情的稳定和对经济影响的消退,各省市区GDP增速的大幅变化将趋于缩小,逐步回归常态。
江苏跃上10万亿台阶,安徽总量接近上海
据记者统计,2020年29省、自治区、直辖市GDP总量排名与2019年排名基本一致,GDP排名前10的省区市由高到低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上海。在排名变动上各省区市的变动幅度较小,前10名头部省份中,仅去年排名7、8位的湖北和福建省调换了排位。
整体来看,GDP头部省份在2020年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下,依旧展现出了自身的强大底蕴。江苏省就顶着2020年的风浪取得了“双胜利”,全省经济总量跃上10万亿元台阶,人均GDP连续12年居各省、自治区之首。
即使全年GDP增速-5%,在2020年初为抗击疫情做出巨大经济发展牺牲的湖北省也并没有在经济发展上“掉队”,反而在下半年奋起直追,全省全年进出口逆势增长8.8%,新增社会融资规模首破1万亿元。日前公布的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巩固经济持续回升态势”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并定下10%的全年GDP预期增速目标,显示出湖北省的发展信心。
虽然前10位头部省份名单没有变化,但根据记者测算,排在GDP总量第11名的安徽省在数值上与第10名的上海市仅相差19.98亿元,差值较19年差距进一步缩小。考虑到上海在今年定下的GDP增速目标是6%而安徽为8%,今年安徽或许有望超过上海。
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安徽在经济总量若能进步自然是对安徽经济发展的肯定,但经济的发展高低也不能仅通过GDP来判定,如上海的经济密度就高于安徽。安徽正处于工业发展期,其当前的经济发展动力会高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的上海。目前,安徽正积极承接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如何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安徽更应该努力的方向。
增速排名洗牌,中西部占据主导
据记者统计,2020年不低于2.3%全国GDP增速水平的省区市共有19个,增速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西藏、贵州、云南、安徽、重庆、甘肃、宁夏、四川、湖南、江西、江苏、广西、山东、浙江、山西、海南、福建、吉林、广东,除湖北外28个省区市都呈现出全年GDP正增长,相比于2020年上半年GDP增速为正的省区市仅16个,我国全年经济明显恢复。
从地域分布来看,2020年的GDP增速最高的前10名地区全部位于我国中、西部,尤其是排名第一的西藏自治区,全年GDP增速7.8%,远超第二名3.34个百分点。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排名前10的省份在疫情严重程度相对较轻,并且疫情高峰期主要出现在一季度,对全年经济影响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就是消费和房地产投资等内需动能增速较强,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前10个省份的GDP与其消费支出增速重合度较高。此外,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改变了中西部的区位条件,由内陆地区变成前沿地带,加上具有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弥补了海外疫情大封锁下的产出缺口,促进当地出口增长,进而拉动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等指标逆势向好。
而2020年GDP增速最低的地区除湖北外,都位于东北地区,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同为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则超过了全国GDP增速水平,在2020年的增速排名上上升了11位。
“多年来东北经济表现相对低迷,我认为人口外流只是结果,根源在于东北没有很好地跟上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中心副主任陶金对记者说,多年前东北依靠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增长一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极,但工业生产的路径依赖也很明显,同时工业大规模生产天然对民营和中小微市场主体产生抑制,经济活力有限,当互联网等新经济领域和服务业需求崛起时,东北等北方地区并没有微观基础来承接这些趋势,失去了大量的发展机会。
对于“东北三省”之一的吉林省在2020年的发展,陶金认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GDP挤水分后,经济增长重新出发。吉林省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科技水平较高的重工业发展态势良好,2020年受到疫情的冲击也相对较小,在复工复产相对迅速的情况下,经济增速跑赢了东北其他地区。
此外,还有许多省份在今年在GDP增速排名上有所变化,如2019年GDP增速排名前10的福建和河南却在2020年排名大幅下降,分别降到2020年的第17位和第24位。而山东省则在增速排名中上升了12位。
贵州省正悄然崛起
作为一个GDP体量排名中位的省份,贵州省在经济排名中往往不算新闻焦点。但记者梳理两年经济数据发现,贵州省已连续三年在全国GDP增速排名中名列前2,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列,是2020年唯一个实现GDP总量排名上升两位的省份。
贵州省统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肖云慧在19日的贵州省2020年主要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是贵州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出强劲恢复、稳定转好、逐季回升的良好态势。
数据显示,2020年,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2%,增速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6.5%,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3.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1.4%。
陶金表示,贵州省近年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显著快于全国。其中,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投资活动的增长,贵州省投资率在近年来超过60%,高于全国水平20个百分点,在投资带动下,贵州工业部门的规模在持续扩大。此外,近几年贵州依靠前期的基础设施基础,开始转型发展电力和大数据产业,可以说贵州真正发挥了自身的地理区位优势,有取有舍,成功发展了特色产业。再加上国家在近几年对贵州脱贫工作力度加强,既增加了总体消费需求,又提高了整体劳动力质量,可以说托底了贵州的经济增长。
增速高低属于暂时现象 今年发展动力将回归常态
“今年GDP增速排名出现较大变化主要与疫情冲击影响程度有关,属于暂时性现象。”伍超明对记者说,今年的GDP增速并不能完全反映各地区的经济活力,属于外部意外冲击下的变化。随着疫情的稳定和对经济影响的消退,预计未来数年这种大幅变化将趋于缩小,逐步回归往年的窄幅波动常态。
在陶金看来,各省区市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或将面临一些风险,最重大的就是集聚过程和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和普遍规律,但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不够高,这背后是户籍制度、人口流动阻碍甚至是利益分配等问题。若未来城市地区的集聚过程由于城乡改革受阻而放缓,可能会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造成掣肘。
伍超明认为,今年各地区GDP增速会与2020年有较大区别。首先是基数效应的影响,2020年增速较低的省市,基数较低,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的提高,存在一定“基数幻觉”。其次,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各省份经济增长动力将大概率回归常态,内生动能将主导今年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