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这家大行拟发1500亿二级资本债,去年银行发债8891亿,六家国有行是"主力军"
2021-01-29 18:50       谢忠翔

大动作!又一家国有大行拟定千亿规模二级资本债发行计划。

1月28日,邮储银行公告显示,董事会已全票通过一项议案,即在未来两年内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的二级资本工具。实际上,被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录的建设银行,已在去年9月份公布其1600亿规模的二级资本债发行计划。

图片

据同花顺iFinD债券数据显示,2020年各类商业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规模已经突破了8891.9亿元。其中,六大国有银行发行的各类资本工具就已超4500亿元。

此前,银行研究者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银行近年来集中发债,可能是银行大规模赎回已到期的资本工具,并做出债券续发。另一方面可能是部分大行面临的TLAC监管要求所做出的准备。后期,各银行可能还将陆续发行永续债、可转债及优先股等,用于补充资本。

计划两年内发行1500亿元二级债

1月28日,邮储银行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关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行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的议案》(下称“议案”)同意在取得该行股东大会及相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前提下,按照相关条款及条件,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的二级资本工具。

《议案》显示,此次计划发行的债券是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用于补充该行二级资本,债券利率参照市场利率确定。当债券发生发行文件约定的触发事件时,采用减记方式吸收损失,发行市场包括境内外市场,期限不少于5年。《议案》明确,此次发行计划,授权自股东大会批准本次发行减记型合格二级资本工具之日起至2023年3月31日止。

根据同花顺iFinD债券数据显示,邮储银行在曾经在境内发行过3次二级债共计750亿元,发行年度分别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品种均为10(5+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根据相关条款规定,发行人有权在相关债权的第五年末,赎回相关债券。

实际上,邮储银行已在去年9月10日发布公告称,对2015年发行的规模为250亿元的二级债进行赎回。据此可以推断,若邮储银行继续行使此项赎回权,那接下来两年内还有500亿元债券将会赎回。

无独有偶,建设银行此前公告计划发行1600亿时,其2014年、2015年发行的共440亿二级债也临近第五年赎回期。

招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廖志明此前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可能是对此前债券已到期赎回后的续发计划。“一般二级资本债是‘5+5’的期限结构,上市银行最早发行资本债很多是在2014年和2015年,银行到第5年把之前发行的先做赎回,然后会重新再发资本债”,廖志明称。

民生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郭其伟此前也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银行资本补充仍有缺口,银行会选择先从比较好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入手。

邮储银行在2020年半年报中表示,“本集团资本管理目标为保持稳健、合理的资本充足水平,持续满足监管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在稳定内源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外源性资本补充,持续探索创新资本补充工具。”

去年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已发行超8800亿

除了发行二级债,邮储银行在去年3月也发行了800亿元的永续债,用于补充资本。2020年,不单单是邮储银行,各大国有银行、中小银行纷纷加快发行资本工具的节奏,而在这支发债队伍中,国有银行是“主力军”。

据同花顺iFinD债券数据显示,2020年各类商业银行发行的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规模已经突破了8891.9亿元。其中二级债达6199.9亿元,永续债为1892亿元,以国有行和股份行的规模最大。

据统计,2020年全年六大行发行永续债、二级债共计4500亿元,占比超过当年商业银行资本工具总发行额度的50%。其中工行3次发行二级债共计1000亿元。

国信证券此前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垫减小,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主要原因有四点:

一是伴随金融系统让利实体经济政策的不断落实,银行净息差明显收窄,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能力下降;

二是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冲击,信贷投放规模创新高,资产规模扩张提高银行补充资本需求;

三是疫情长尾效应使不良压力加大,潜在不良风险对资本的侵蚀不容忽视;

四是非标回表以及TLAC监管的逼近提高了银行补充资本的紧迫性。

据了解,2015年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框架,监管对象主要涵盖G-SIBs(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集团和重要附属子公司。按照FSB规定,我国作为新兴市场最晚应在2025年和2028年分别达到16%和18%的TLAC监管要求,且纳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还需承担一定的附加资本需求。

不过,随着各类资本工具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市场需求问题也逐渐凸显。去年11月13日,包商银行发行的65亿二级资本债触发了中国金融史上首次减记事件,被全额减记。

廖志明认为,此次事件促进了银行资本工具的正确定价,风险定价将在银行资本工具的发行成本中有所体现。同时,此次事件发生后,资质相对较差的银行发行成本或将上升。

此外,银行各类资本工具的大量发行也可能导致供需失衡。廖志明分析称,未来银行资本工具可能会随着银行理财的转型,导致需求不足的问题,即供给很多,需求却未必能跟上。

相关推荐

大手笔!这家大行拟发1500亿二级资本债,去年银行发债8891亿,六家国有行是"主力军"

2021-01-29

银行理财权威年度报告出炉!投资者数量大幅增长,权益类产品余额不升反降,近26万亿银行理财市场有何新变化?来看五大要点

2021-01-29

暴涨1700%,“血洗”华尔街!美国散户史诗级抱团,“干翻”对冲基金,做空机构巨亏300多亿!感受人民的力量吧!

2021-01-28

ETF又有大动作 30只权益ETF新增流动性服务商

2021-01-28

发生了什么?创业板大跌,6000亿大白马"跌停"!外资卖出60亿,茅台却翻红了…

2021-01-28

相关推荐

私募产品不再"高冷"?40万就能入闸?揭秘火爆发行背后:机构代销助推,新趋势隐现

2021-01-29

"宇宙行"行长定了!

2021-01-29

股债商同步下跌,该如何看待目前的流动性?

2021-01-28

全年财政支出24.5万亿!财政部晒"国家账本":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增44.3%,主要花销在这…

2021-01-28

低估值“陷阱”VS高估值“泡沫”,您纠结了吗?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