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证券业在迎来大发展的同时,减值计提金额也居高不下。上市券商公布的去年减值金额已超过200亿元,三家券商的减值金额超过20亿元。
在强劲业绩表现的支撑下,减值计提并未阻碍证券业呈现高增速势头。但就个别券商而言,巨额减值的计提较大程度上拖累了去年的增速表现,使其利润同比增速远逊于行业平均水平。
去年券业计提减值超200亿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6日,已公布减值的上市券商中,全年减值金额累计达到161.13亿元。叠加中信证券2020年前三季度计提的50.27亿元减值,全行业去年计提减值的金额高达211.4亿元。
1月29日,包括国泰君安、太平洋证券、兴业证券在内的7家券商集中公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其中,国泰君安及太平洋证券的减值计提金额均超过10亿元,分别为13.12亿元及11.70亿元。
在已公布减值的上市券商中,计提资产减值金额最高的券商为中信证券。中信证券目前并未公布减值全年的减值计提金额,但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该券商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50.27亿元,因此减少利润总额50.27亿元,减少净利润37.72亿元,在各家券商中排名第一。
中信证券在公告中表示,2020年1月~9月,公司计提信用资产减值准备较2019年有所增加,主要由于股票质押式回购和约定式购回项目信用风险上升,公司审慎评估项目风险,足额计提减值准备;公司融资融券、其他债权投资规模较上年末有较大增长,资产减值准备相应增加。
除中信证券外,光大证券及东方证券去年计提资产减值及预计负债的金额超过20亿元。
1月27日,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2020年计提预计负债及单项重大资产减值准备共计22.47亿元,减少净利润20.72亿元。仅就MPS事项及相关的诉讼和仲裁案件,光大证券在2020年度便计提了预计负债15.49亿元。此前,根据谨慎性原则,光大证券已就该事项于2018年至2019年度累计计提预计负债30.11亿元。
2月6日,东方证券公告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25.91亿元,其中,2020年下半年计提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达24.54亿元,主要是对未按照协议约定履行购回或补充质押义务的股票质押项目计提减值准备。
部分券商利润增速受拖累
受A股成交量大涨、创业板实施注册制等因素的影响,券业在2020年迎来业绩丰年,减值计提并未阻挡行业维持较高的净利润增速。但部分券商减值金额高企,严重拖累了业绩增速的排名。
以去年减值金额超50亿的中信证券为例,据其业绩快报,中信证券去年实现净利润148.97亿元,依然是行业领头羊,高额减值并未影响其龙头老大的地位。但从净利润增速来看,在巨额减值的拖累下,中信证券去年净利润的同比增速仅为21.82%,在大型券商中排名垫底,增速表现远逊于中信建投证券及东财证券。据最新业绩快报,中信建投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2.85%,东财证券则增长104.23%。
龙头老大的利润增速排名尚且受到严重拖累,中小型券商的状况则更加严峻。在已公布2020年业绩的多家券商中,太平洋证券是为数不多的净利润大幅下滑且全年录得亏损的券商。在业绩快报中,太平洋证券预计2020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0亿元至-6.50亿元,同比变动-261.99%至-240.39%。
太平洋证券表示,由于计提股票质押业务资产减值、计提资管产品整改的预计负债、自营被动持有的股票价格下跌、子公司股权投资损失等原因,造成公司2020年度亏损。公告显示,太平洋证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7.59亿元,扣除所得税因素,影响公司2020年净利润约5.69亿元。
粤开证券研报指出,部分券商的计提减值落在了股票质押业务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当前市场风格的极致演绎,市场风格主要更多偏好优质股、抱团股,因此整体个股表现分化严重,这也导致部分优质股票估值持续提升;另一方面,部分垃圾股则面临着退市风险,这也是部分券商今年出现计提减值的主要原因。
粤开证券建议,券商在开展增量业务的同时,注意结合政策、市场及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增量业务开展的风险与收益,理清是否开展、开展规模等关键问题,形成差异化发展。
与此同时,也有券商顶住高额减值的压力实现较高的净利润增速。去年计提减值超过22亿元的光大证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15亿元,同比增长325.21%,位居行业前列。此前,因MPS项目风波,光大证券一度受重创,201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96.57%。2019年,光大证券从风险事件中逐渐恢复,实现归母净利润5.68亿元,同比增长44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