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基金公司自购热情有所降低。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自购主要是基金公司出于对市场的信心和自家基金经理能力的认可,同时也受到许多其它因素影响,近期的降温并不能说明对后市不看好。
自购骤减受多因素影响
Wind数据显示,今年1月,15家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产品26次,合计净申购金额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其中,基金公司自购混合型基金1.2亿元、股票型1亿元。
然而,春节过后,基金公司自购热情骤然降低。上周,仅有汇添富、大成、万家三家基金公司自购,合计5000多万元,而去年春节后开市首周,有41家公募拿出26亿购买自家基金。
上海一位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部分基金公司对后市趋于谨慎,不仅体现在自购减少,还表现在限制申购。现在还在年初,很多基金公司自有资金的全年使用方案尚未安排好。
上海一位权益类基金经理表示,去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基金自购有的是“救市”行为,而今年则是市场行为。自购很多时候是一种营销策略,在市场相对低位时自购,可以鼓舞投资者,对基金发行有积极影响。
深圳一位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认为,自购骤减不代表基金公司不看好后市,短期波动对后续新基金发行影响不大。
关注市场结构和风格转变
牛年以来,A股市场风格发生显著变化,机构抱团的大市值头部公司普遍回调。
德邦基金海外与组合投资部业务董事王佳卉认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头尾部公司持续分化,机构化趋势明显,大市值蓝筹白马公司加速表现。国内经济修复领先,基本面上行支撑结构性牛市。按“估值修复-业绩增长与提估值-估值泡沫化”的牛市三阶段行情来看,白马龙头第二阶段业绩增长预期反应得较为充分,逐步进入泡沫化阶段。流动性最为宽松的时期已经过去,资金面边际收紧加剧市场波动,可能是短期决定行情趋势的核心因素之一。中期来看,宏观经济、流动性、情绪三者将决定行情的走势。在流动性已经出现边际收紧的情况下,未来市场将从流动性驱动转向业绩驱动。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主题组投资总监助理兼TMT小组负责人肖瑞瑾认为,前期涨幅较多的行业,如消费、科技、医药等出现回调,是正常的结构性调整,不代表市场开始向下。未来仍看好科技、消费、医药、新能源以及港股互联网五大赛道的投资机会。
汇丰晋信首席宏观及策略师闵良超表示,随着“抱团股”开始出现瓦解,以及低估值顺周期板块随着经济复苏迎来了景气度大幅回升,低估值板块的机会开始被市场认识。更应该去关注指数下跌背后的市场结构变化,而不必太过看重指数调整本身。后续重点关注领域包括顺周期板块,包括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有色、石油产业链、金融等;可选消费板块,包括家电、家居和汽车等;盈利增速可以消化估值的高景气度板块,包括电子、军工、新能源等。
海富通基金公募权益投资总监周雪军表示,后市整体仍然存在机会,关注周期制造、可选消费以及科技泛消费、大金融板块等;长线仍然看好近期涨幅落后的新能源车板块,未来若出现回调则考虑慢慢加大布局。至于投资风险,虽然当前货币政策没有出现显著转向,但如果未来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甚至超出预期,不排除央行会进一步收紧流动性,为过热的经济降温。但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