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巨头齐聚美股市场,Grab为何另辟蹊径转投SPAC?

吴家明 2021-04-16 21:02

最近,有关出行巨头上市的传言不断,先是传出滴滴出行秘密递交美国IPO申请,东南亚最大的网约车及餐饮配送企业Grab控股也将与美国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Altimeter Capital合并,届时Grab的估值将接近400亿美元,并有望公开上市。

Grab为何另辟蹊径

据悉,Grab将通过这次合并筹集约25亿美元,其中Altimeter Capital将出资12亿美元。更有消息指出,美国上市公司T Rowe Price Group和淡马锡也会参与这笔交易。倘若相关交易坐实,Grab此次合并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SPAC合并案。

Grab总部位于新加坡,主要提供本地化的定制网约车服务,比如摩托出租车服务——这在东南亚交通堵塞的城市中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服务。自2018年3月合并Uber东南亚业务后,Grab开启了迅速扩张步伐。与此同时,Grab还宣布将扩大在支付和金融领域方面的投入,上线小额投资、贷款、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服务内容。一直以来,Grab被认为是东南亚最具价值的初创公司,2019年3月就获得了软银愿景基金14.6亿美元注资。不过,市场数据显示,Grab从创立至今仍未盈利,但已经累计融资超过100亿美元,在过往的融资历史中不乏明星资本的加持。

为何不选择IPO而选择SPAC?Grab做出这样的选择仍然在东南亚科技和创投圈引起不少讨论。

如今,SPAC已经成为众多初创企业上市的首选路径。2020年,通过SPAC方式在美股上市的公司达到237家,共募集资金接近800亿美元。截至今年3月中,美国的SPAC已经筹集了879亿美元,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总发行量。SPAC的火热促使美国证监会发布了新的SPAC权证会计准则,并警告SPAC权证并不能绕过证券交易规则。根据美国监管机构最新的声明,在SPAC相关交易的会计核算中,早期投资者的认股权证将不被视为权益工具,而将被核算为负债。如果SPAC的会计报告未能符合这一规定,那么SPAC的IPO将难以顺利进行。

所以,可以预见的是,即使通过SPAC方式上市,也会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监管。那么,Grab为什么还是要另辟蹊径?有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美联储迟早开始退出宽松,如今在公共市场筹集资金更容易,而且美股在经历震荡后再次站上历史高位,相比传统IPO在时间和流程上的不确定性,速度更快的SPAC上市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争夺东南亚的独角兽

其实,在东南亚市场上,Grab面临着强大的对手Go-Jek,双方缠斗多年。去年10月,市场传出消息,软银集团CEO孙正义向Grab联合创始人陈炳耀施压,希望Grab能与东南亚另一家网约车服务商Go-Jek达成一项停火协议,但这个交易最终并没有完成。而Go-Jek传被指正与印尼电商企业Tokopedia商谈合并事宜,合并后公司可能会在雅加达和美国两地上市。而Go-Jek背后的投资方也同样豪华,包括红杉印度、淡马锡、谷歌、腾讯、京东、美团等。

一边是东南亚独角兽之间的激烈竞争,另一边许多SPAC也开始寻找东南亚独角兽企业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此外,即使SPAC交易正经受着严格的审查,也无法阻挡对冲基金们的热情。据海外媒体报道,包括Sylebra资本管理公司和Aspex Management在内的亚洲对冲基金正在加入SPAC的热潮,试图寻找下一个“东南亚滴滴”。

淡马锡和贝恩公司发布的e-Conomy SEA报告显示,去年东南亚的独角兽创业公司数量已从2019年的11家增加到12家。贝恩公司东南亚私募股权合伙人兼负责人表示,由于疫情,东南亚数字经济增长加快,估计到2025年的规模将超过3000亿美元。同时,东南亚的互联网使用量继续增加,仅在去年就新增4000万用户。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东南亚地区正在孕育一股科技独角兽,也将吸引更多资金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