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利率工具之前,政策部门预计会先尽可能使用其他办法来应对结构性通胀压力。
国内当前的物价上涨形势呈现出分化,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影响的PPI涨幅较大,受到食品拖累的CPI相对温和,而CPI的涨价主要受到原材料、能源和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的推动。市场主流判断是结构性的通胀概率大过美国那样生产资料、消费品、工资全面的通胀。
从长期来看,有一些抑制通胀的因素存在,例如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等等,但短期来看,价格上涨的压力确实是存在的。那么,国内政策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对金融市场会有不同的影响。
首先是汇率政策。针对输入性的通胀,在经济复苏放缓、外需强于内需的情况下,汇率政策是优先于利率政策使用的工具。更强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以降低大宗商品的进口成本,缓和海外通胀输入的压力。而且,适度的人民币汇率走强,也有调控外需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二季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1.82%,已经在一度程度上对冲了进口成本的上升。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如果形成,还会提升境内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的吸引力。
其次是扩大重点产品的进口贸易量。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原油产量、进口量、加工量分别同比增长1.4%、9.5%、16.5%,成品油出口下降15.3%;天然气产量、进口量分别同比增长13.1%、19.6%。一季度,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6%。另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1-4月,我国铁矿石进口量3.82亿吨,同比增长6.7%,也处于近年来的高位。对于上游行业来说,扩大原材料进口有助于稳定初级产品定价,但对下游电力、制造业、建筑等行业来说,仍需关注应对原材料供应偏紧、成本上涨的能力。
税收政策也是可以采取的措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在4月末发布的公告称,自2021年5月1日起,调整部分钢铁产品关税。其中,对生铁、粗钢、再生钢铁原料、铬铁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税率;适当提高硅铁、铬铁、高纯生铁等产品的出口关税,调整后分别实行25%出口税率、20%出口暂定税率、15%出口暂定税率。另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通知,自2021年5月1日起,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这一组税收升降措施,将有助于引导相应品种的钢材回流国内市场,弥补部分国内供需缺口。
比较直接的还有调控总需求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今年财政政策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也会起到降低内需的效果,对通胀是一个很重要的抑制因素。此外,货币政策目前虽然保持了DR、LPR等基准利率的稳定,但是根据银行新发放贷款率上升、社会融资规模下降这些信号来看,债务信贷供给的收紧是显而易见的。从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来看,财政的紧缩会在基建投资方面体现,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下,也可能带来城投信用风险。信贷紧缩则可能会收紧流动性,抬升名义贷款利率,提升金融机构利差,但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利率反而可能是下降的,这对低估值、价值风格的权益资产相对有利。
由于通胀预期抬升可以强化真实的通胀水平,因此预期管理也十分重要。人民银行在5月11日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中,向公众传递关于PPI涨幅扩大的三方面原因:一是当前PPI上涨很大程度上是2020年“低基数”下的“高读数”;二是历史上和全球范围来看,PPI指标本身波动就相对较大,在数月内阶段性下探或冲高的现象并不鲜见;三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阶段性供求“错位”的表现,若未来全球疫情能得到全面有效防控、新兴经济体生产供应能力恢复正常,则生产资料价格涨势可能放缓。央行还表示,我国作为大型经济体,若无内需趋热相叠加,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并不容易引发明显的输入性通胀。
国内PPI数据高点大概率在二季度就会出现,CPI高点则可能会在下半年。上述政策组合都会对目前的结构性物价上升有调控作用,政府预计会在动用利率政策之前尽可能先采取这些其他办法,但是在全球通胀压力上升倾向明显的背景下,投资者仍需对今年货币政策动用利率工具的可能性留有准备。
(文 / 魏枫凌 鹏扬基金策略分析师)
投 资 小 课 堂
我国人口数据如何统计和公布?
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指某一人口中老年(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该指标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
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老年人口1.91亿人,劳动年龄人口为9.68亿人,据此计算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7%。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这一指标在当时为14.4%。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鹏扬基金成立于2016年7月6日,是全国首家“私转公”基金公司。成立不到5年,旗下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即达778亿元,冲入行业约1/4分位(海通证券,2021年一季末)。
风险提示:本微信内容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且目前已公开的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投资有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产品以往的投资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需谨慎。
2021-05-16 19: 39
2021-05-16 19: 31
2021-05-16 18: 18
2021-05-16 17: 54
2021-05-16 17: 52
2021-05-16 1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