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种夏收”,待时守分
宫喜振 2022-03-18 16:39
每当市场连续下跌,就会听到身边有人说市场要“崩盘”了。笔者想起在2008年的熊市中,也有人对我说:这是要崩盘了,大盘跌破2000点了!现在和当时比,宏观环境变了,点位变了,不变的是参与者情绪的波动。回头想想,每当我们说出“崩盘”这个词的时候,代表的是我们内心极度的恐慌,却往往也是市场先生给出合理价格的布局区间,也往往孕育着希望。最近在想,如果我们无法准确预判美联储加息进度,也无法准确预知战争何时结束、如何结束,我们也无法洞悉国内经济未来动向,我们是不是就做不好投资?赚不到钱?其实作为普通投资者,即使我们无法知晓政策、战争和经济的演变,但坚信逻辑和理性,长期来看大概率可以赚到钱,逻辑和理性是投资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虽然市场波动短期无比复杂,看虽无章可循,长期看却美而有序,那就是市场长期的变化犹如四季的更迭,一定会经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即市场的周期:下跌之后有上涨,上涨之后有下跌,大跌之后有大涨,大涨之后有大跌。这就需要我们要在冬天寒冷,市场气温低的时候,有增添衣物的常识与能力;在夏天过热、市场气温高的时候,有逐渐减少衣物的行为和认知。看待市场我们尽量减少“拐点思维”的影响,这种思维总是希望做到点位的精准把握;我们更应具备“区间思维”。简单来看,最近市场基金的发行量进入冰点、市场估值来到历史平均值之下、股票破净数越来越多、沪深300风险溢价来到历史高位……如果从感性与情绪出发,似乎很容易陷入悲观焦虑甚至恐慌当中,但有经验的投资者会要求自己从逻辑和理性出发,把自己的决策选择交给情绪是不可取的。当然,我们也会焦虑,担心现在投资短期会不会亏损?市场还会不会继续下跌?这些是我们对于投资所不能控制的事情,但投资是一场概率游戏,我们要区分其中的能力成分和运气成分,能力成分是指站在目前时点,我们可以尝试去判断现在去投资,未来长期获胜的概率会不会很高?而想要准确踩中拐点更多的需要运气。或许更应该是我们有没有将资产配置到合理并符合自己财务状况的权益仓位,持仓的产品够不够好,是否买在了合理的价格区间……如果以上都没有做到,我们除了焦虑更应该进行适当的检视修正。投资的方法有时候看似简单,但投资方法往往对人都是有约束的,约束的其实就是我们的贪婪和恐惧心理:我们无法在上涨时赚的最多,我们无法选中当下最好的标的,我们无法躲过市场下跌。但是如果我们坚持了上面所说仓位合理、产品够好、价格合理,其实恐慌大可不必,只需要待时守分就好,即安守本分,等待时机。投资最难的就是等待,最近我们经常听到用长期仓位去等待上涨的30天或者3个月,等待确实难熬,但是亲身经历过从等待到花开的投资者,一定早已习惯并且心中坚信。投资基金有时候比较像赶飞机,我们到底是要卡点出发?还是要考虑堵车或者可以在机场购物和吃饭,然后把这些不可提前预知的时间算在内,提前计划好时间尽早出发?如果我们从来不曾错过航班,那我们一定浪费了很多时间。巴菲特在2015年致股东信中向投资者交代,如果买入伯克希尔的股票并打算在一年内出售,他无法提供任何保证,因为他知道没有方法能可靠地预测市场变动,推荐投资者至少持有五年;菲利普·费雪在《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一书中写道:“我建立了三年守则,我向我的客户一再重复,当我为他们购买了某种股票,不要在一个月或一年内判断结果,至少要给我三年的时间”;约翰·邓普顿在《约翰·邓普顿的投资之道》一书中强调,股价表现和未来一年的盈利情况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关系,股价和未来五年的盈利数据则表现出拟合最强的相关关系,这正是邓普顿期望的持有股票的期限;大卫·斯文森在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公开课客座演讲时,讲到:金融市场上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投资期限太短,只关注基金的季度收益率是相当不妥当的。你无法靠只持续了一个季度的投资,或月进月出的方式来获得巨额收益。只有通过将投资延长至三年、四年乃至五年,才会出现大量的获利机会。沉迷于愚蠢的短线操作是无法得到这些机会的。这3-5年的时间,其实大概率对应了市场的一轮周期。所以,如果投资逻辑合理,符合自己的财务状况与需求,同时满足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大概率可以让我们踏实地面对当下的状况。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公司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能预示未来收益。详情请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份额发售公告。基金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