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解读《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 多方面促进文旅发展 消费板块迎来向好契机

2025-01-20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曹雯璟

大消费领域正成为市场的风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六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政策暖风频吹,大消费板块也随之走强,单日大消费指数一度上涨近3%。

春节渐近,商家紧锣密鼓迎接消费旺季,叠加政策端持续发力,当下消费板块布局价值是否逐渐升温?如何看待消费板块中长期投资价值?消费旺季来临,哪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七位消费领域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是广发中证全指可选消费ETF基金经理姚曦,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消费组组长赵舜,大成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助理、大成消费主题基金经理齐炜中,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基金经理王诗瑶,国泰消费优选基金经理李海,财通资管消费基金经理林伟和创金合信消费主题基金经理陈建军。

受访基金经理认为,《措施》的推出从供需两端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发展,能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对扩大内需将发挥积极影响。目前,消费板块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具备很好的反弹基础。2025年消费板块中长期投资布局价值凸显,有望在结构亮点轮动中逐步创造收益。

多方面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发展

中国基金报:《措施》对培育新增长点和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有何积极影响?

赵舜:《措施》主要有两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对于有意愿的消费者直接创造了多类型的丰富供给;二是营造了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在促进消费意愿的提升过程中形成了“乐队花车效应”。

陈建军:明确的政策鼓励利好文化和旅游消费板块的估值抬升。为了促进消费,在此次《措施》发布之前,已经有很多细微且温暖的政策,一是2025年开始增加2天法定节假日;二是对过境免签客源地以及在中国境内停留时间大幅放宽,客源地包括欧洲40国,美国、加拿大等美洲6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亚洲6国,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对线下文旅消费的促进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们看到了冰雪游、民俗文化游精彩纷呈,以及上海和韩国友人的精彩互动等现象级的热点。在国内消费整体偏疲弱的大背景下,国内大众旅游和入境游有更强劲的表现。

姚曦:《措施》从多方面促进文旅消费发展,包括提供财政政策支持、鼓励产融创新以丰富服务供给,发放消费券,以及具备能满足各类消费者需求的促消费活动。这些举措有望从供需两端促进旅游消费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对扩大内需将发挥积极影响。

王诗瑶:《措施》的核心是通过政策支持,引导更多、更新的文旅项目供给,从而培育新增长点并促进文旅消费。2024年以来,我国已陆续扩大外国人入境免签国家范围,且延长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同时,以哈尔滨、西安等为代表的城市不断给游客提供有新意的文旅项目和服务。这些从政策到供给的优化,都对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提供了很大的助力。若后续有更多措施落地,有望进一步激活文旅消费活力。

助力商贸零售、旅游、酒店、交通等

中国基金报:《措施》中有哪些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林伟:主要对旅游板块、文化传媒板块、零售板块或有直接拉动效应,细分产业机会如景点景区类资产、度假酒店类公司,文化传媒如游戏娱乐IP类标的等,年轻人喜好的“谷子经济”相关产业链也值得关注。

赵舜:单从《措施》提到的产业链机会来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作为文旅消费券发放、区域文化娱乐产品丰富的“卖铲人”在线旅游(OTA)平台;二是渗透率偏低的新兴行业产业链,如“冰雪经济”供应链有望呈现二阶导向上的爆发性机会。

陈建军: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是“谷子经济”。以90后、00后甚至10后的年轻人和青少年为主要消费对象,对一些经典IP进行二次开发的消费。如一些经典IP的场景体验、周边产品等,很多上市公司在布局这一细分领域。二是银发经济。以退休老人为目标客户的消费,主要是国内的休闲游景区、陪伴型的宠物消费品、保健品等。

姚曦:《措施》主要通过各类政策丰富冰雪旅游、文化旅游、亲子旅游等项目活动,并从财政、消费补贴方面支持旅游消费的发展。预计将带动商贸零售、旅游、酒店、交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

王诗瑶:OTA、优质景区、头部酒店集团有望受益于文旅消费增长,承接流量红利。OTA作为渠道商将受益于国内旅游大盘的景气度提升、出境游持续复苏、下沉市场的旅游消费力释放。优质景区作为内容提供方,有望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重点关注冰雪、寺庙、亲子、研学等旅游主题催化带来的投资机会。文旅消费也将带动住宿需求,连锁化酒店集团有望受益。

消费板块迎来向好契机

中国基金报:目前大消费行业整体估值情况如何?春节消费旺季临近,叠加政策端持续发力,当下消费板块布局价值短期是否逐渐升温?如何看待消费板块中长期投资价值?

齐炜中:中国消费行业易催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公司。当前,第一阶段的估值修复或已完成。从中长期来看,消费行业投资价值显著。

消费行业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中国大市场。中国拥有14亿人口且人均GDP超1万美元,消费市场巨大。商业模式的微小创新都有望为企业带来丰厚回报。相比海外部分行业被一两家百年企业占据、发展空间受限,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二是世界大机会。在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中,激烈竞争且持续领先的公司也往往是产品和效率都有优势的公司。随着企业国际化发展,未来优势将更为凸显。

三是从消费品本身属性来看,消费品公司能凭借品牌获取超额利润,定价不单纯依赖成本加成,盈利可持续性较强。本土市场稳固,行业价值基础坚实,品牌价值随时间易沉淀,长期坚持正确策略的企业,先发优势带来的竞争力更易积累。这也是消费行业享受较高估值的原因。

林伟:目前大消费板块整体处于历史较低分位,经历景气平淡的两年后,板块预期也较低。部分行业处于比较低估的位置,边际变化很容易带来估值提升。另外,部分消费细分行业景气度仍然不错,结构亮点表现较好。春节是传统消费旺季,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政策端发力对部分消费板块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旺季的数据会显现出更多的细分行业亮点并带来投资机会。2025年消费板块中长期投资布局价值凸显,有望在结构亮点轮动中逐步创造收益。

李海:长期来看,中国庞大人口的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消费行业成长空间广阔;中期来看,2025年可能迎来居民收入预期向上的拐点,从而提振消费需求;短期来看,消费是刺激内需的关键发力点,2025年可能迎来密集的政策刺激。与此同时,经过三年的调整,目前消费行业的股价和估值都处于历史底部。因此,消费板块中长期投资价值非常有吸引力。

赵舜:2025年消费板块具备整体表现优于2024年的客观基础。一方面,中国经济处于底部区域,除了极个别行业盈利预测存在下修风险以外,半数以上的行业在政策刺激下具备盈利修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基于消费品龙头经营长期稳健的特点,过去一年整体分红意愿提升,叠加十年期国债利率持续下降,前者的性价比正进一步提升。

从中长期展望来看,获取消费品龙头长期复利的必要条件是根植于一个伟大的国家和一个相对稳定的时代,参考中国目前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我们认为具备获取消费品长期复利的客观条件。

陈建军:消费板块因为调整时间较长、幅度较大,估值来到了历史较低水平,具备反弹的基础。同时,国内刺激内需的“组合拳”政策频繁推出,市场对2025年消费板块的预期逐步改善。

站在当前时点,消费板块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尤其是在无风险利率不断下降的宏观背景下,消费板块的分红率对长线资本有足够的吸引力。由于终端消费依然偏弱,短期如果涨幅领先基本面太多,或有回调的风险,建议投资者把握好投资节奏。

姚曦: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摆在2025年9项重点任务之首,消费将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具体举措方面,一是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二是通过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不断拓展消费新空间。在消费板块当前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的背景下,扩内需的政策有望催化一定的估值修复行情。

王诗瑶:消费板块估值从2022年年中开始下行,在过去近三年时间内,估值下行幅度远超其他行业,目前已经接近2015年至2016年的估值水平。从全球范围来看,在2020年以前,中国消费类资产曾经因为是新兴市场而明显享受估值溢价,但过去四年中国消费类资产估值已经回归到对标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水平。

2025年,扩内需被摆在经济工作首位,消费板块有望迎来向好契机。考虑目前的估值水平,中长期来看,消费板块有较高投资价值。不过,政策从设计到落地进而对基本面产生效果需要传导的时间,短期内消费板块仍有可能呈现震荡走势。

年味儿渐浓

关注“AI+”消费、休闲游、短视频等

中国基金报:春节临近,消费市场年味儿渐浓,一年一度消费旺季来临。对于2025年消费板块的布局机遇,哪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齐炜中:当下重点是寻找经营改善、盈利修复以及未来有成长潜力的品种。从需求确定性维度出发,消费结构升级、效率提升、创新驱动可能蕴含不错的投资机遇。

林伟:2025年,消费板块有望在平稳中逐步走向景气上行,新国标实行和补库驱动的两轮车板块,以旧换新带来明显红利的家电板块,情绪消费相关的宠物经济、“谷子经济”相关产业链公司,线上的渠道革新带来的电商零售,以及多年低估今年有望持续调改的线下零售板块,或将迎来投资机会。

李海:我们对消费板块的整体观点是:新消费为“矛”,旧消费为“盾”。2025年,“新”消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方向,如宠物食品、潮流玩具、功能饮料、美容护肤等领域。同时,2025年可能是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转折点,消费是其中最关键的变量之一。所以,“旧”消费中的周期性复苏机会也不容忽视,传统的品牌白酒、家电、乳制品、啤酒、调味品等领域可能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

赵舜:我们当前重点关注三类机会:一是直接受益于拉动内需政策刺激的“工具型”行业;二是顺应新兴市场经济发展的消费出海型机会;三是代际更迭过程中消费产生的结构性变化,如IP+情绪消费、围绕质价比消费做出创新的公司等。

陈建军:预计今年春节有很多结构性的消费展现出较旺的场景。我们比较看好“AI+”体验消费、国内休闲游、短视频,以及三、四线城市的回乡消费等。

姚曦:本轮消费行情与过去不太一样的点可能在于,低价消费品、服务消费受到更多关注,而与地产相关的高端消费类别改善程度相对有限。从政策方向来看,文旅消费、冰雪消费等新的消费场景是重点发展方向;从补贴类别来看,汽车、家电等板块明显受益。综合来看,商贸、旅游、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类别更值得关注。

王诗瑶:2025年是政策提振消费的起点,从政策重视到最终内需正向循环启动,需要渐进式的政策“组合拳”。在政策发力的第一阶段,建议重点关注政策发力的领域,如汽车、家电、3C电子、电动两轮车、家居等。此外,建议关注经营有望向上的中观产业,如乳制品、金属包装和NIKE产业链。消费领域还有一批经营稳健向上的高股息标的,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也有较强的吸引力。

关注不确定因素

中国基金报:影响消费板块的因素众多,后续有哪些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需要关注?

林伟:主要关注消费预期波动、宏观景气度波动影响,以及部分板块景气平淡带来的库存风险。

赵舜:一是比较直接的地缘政治风险,尤其是一些对欧美敞口较大的细分板块;二是依赖于实际消费能力和消费主观意愿提升的板块,从政策加码到消费者信心恢复不会一蹴而就,其间有可能经历一些波折。

陈建军:风险因素方面,需要关注地产行业。房地产一揽子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数据显示,去年12月,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2%,三、四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连续4个月环比降幅都在收窄。若地产行业出现更为持续的改善,可以更为乐观地预期国内消费触底回升。所以,当前消费板块虽然具有很好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但要把握好节奏,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估值的安全边际保护。

姚曦:消费受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双重影响。其中,消费意愿主要受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物价预期以及创新需求供应多少的影响,消费能力受实际收入和负担以及消费品或消费服务价格的影响。

2024年,政策围绕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修复已出台了针对性举措,包括化债改善私人部门现金流、降低房贷利率缓解居民财务压力。如果后续地产企稳,财富效应和财产性收入的修复或进一步修复居民的消费意愿。

总体来看,后续消费板块的风险主要来自总量政策空间及落地效果,以及对居民预期的改善程度。

王诗瑶:目前整体消费基本面尚处于比较疲弱的状态,政策驱动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关注政策决心和力度。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