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券商报道组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券商对今年全国两会有何期待?宏观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哪些看点?资本市场有哪些投资机会?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中金公司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和广发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刘晨明。
受访人士表示,重点关注经济增速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2025年的资本市场持乐观态度,中国资产的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显现。
关注经济增长目标、财政和货币政策
中国基金报:您对今年的全国两会有哪些期待?会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易峘: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预计2025年全国两会将延续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或延续扩张态势。
宏观政策或在供需两端均有侧重:需求侧,着力开展促消费专项行动,如延续“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加大“促民生”力度等;供给侧,一方面推动部分产能错配的“旧经济”行业出清,另一方面支持“AI+”引领的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明明:一是全国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尤其是GDP增速、CPI等指标。二是宏观政策如何更加积极有为,包括财政政策中赤字率水平、新增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如何实现流动性充裕、更好地支撑经济增长。
刘晨明:首先,关注2025年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如何给出指引,尤其是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提高财政赤字率”,预示2025年赤字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呼应了去年年末会议中“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定调。
第二,关注产业层面的具体政策基调和表述。今年2月国常会提到“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关注全国两会有哪些围绕消费的刺激政策、针对特定人群的补贴等。
李求索:一是宏观政策基调,重点关注2025年增长、物价、赤字率等关键目标,以及稳就业、促消费、地产、地方化债等领域的进展;
二是高质量发展议题,重点关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人口政策和社会保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等;
三是“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十五五”前瞻。
流动性有望维持较为充裕水平
中国基金报:央行强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您如何看待今年的货币政策?对股市、债市将产生哪些影响?
明明:2024年第四季度货政报告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将流动性目标从“合理充裕”升级为“充裕”,并明确“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后续降准降息或将更多发力。
我们预计,政府工作报告将延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考虑到近期稳汇率及防风险诉求下的紧资金状况,以及CPI、信贷等数据超预期,相关政策落地时点可能在两会后至二季度。
对于债市而言,短期内受偏紧资金面影响处于逆风,后续随着国债收益率曲线调整至合意点位,资金面的风向也有可能出现转变,对债市的压制也将减轻。
刘晨明:2025年货币政策基调已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从政策端看,信贷政策更加积极,去年底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指出“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这意味着前期均衡投放的政策思路已经有明显变化。
对于股票市场而言,一方面,无风险利率的回落对股票市场的风险偏好具有正向支撑作用;另一方面,1月信贷社融的高开对基本面预期提供了首要支持,有利于资本市场建立“信用扩张-企业盈利恢复”的传导预期。
李求索:近期,货币政策表述有边际变化,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2024年12月27日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提出“择机降准降息”,2025年2月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表述已经修改为“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我们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货币政策节奏的阶段性调整。适度宽松仍是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全年流动性有望持续处于较为充裕水平,利好今年股市及债市。
中国资产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赛道研究、景气投资有望回归
中国基金报:您如何看待2025年资本市场投资机会?权益市场方面,看好哪些领域和板块?
明明:权益市场方面,中国AI资产的吸引力正在逐渐显现,头部AI公司有望获得业绩驱动的阿尔法投资机会。一旦美股科技股出现由CAPEX增长放缓导致的业绩和估值双重压力,中国资产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显现,可以重点关注国产大模型和智能云、中国AIDC、国产算力制程、智能驾驶、AI Agent和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机会。
李求索: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善,过去三年的投资理念可能面临调整,赛道研究和景气投资有望逐渐回归。建议重点关注估值持续收缩、基本面预期有望迎来出清拐点的成长产业(包括锂电池、高端制造、半导体、消费电子、软件等)。红利资产今年可能并非整体性趋势性机会,建议结合现金流及股息率配置,新视角关注食品饮料等泛消费领域。此外,受益于内需政策加强和基本面预期改善的顺周期行业可能有阶段性机会。
2025-03-03 07: 30
2025-03-03 07: 30
2025-03-03 07: 30
2025-03-03 07: 30
2025-03-03 07: 30
2025-03-03 07: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