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整 部分主动基金经理加仓中国

吴娟娟 2025-04-14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娟娟

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出的“对等关税”政策搅动全球市场。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中国股票回调之后,部分主动管理基金迅速加仓。有机构表示,“对等关税”对美国的伤害甚于其他市场,美元或进一步走弱。

外资重申看好消费股

“在市场深度调整时,我们买入了部分中国医药股。”新加坡资产管理机构创始人告诉记者,其所在机构的组合近年来持续转向“内需驱动”,不断降低对“出口驱动”企业的敞口,组合当前第一大重仓股为某国产芯片公司。

数据显示资金看好中国资产。4月8日,两倍杠杆做多中国股票的ETF YINN获得7890万美元资金流入。

市场巨震中,机构投资者坚持看好互联网科技股。比如,阿里巴巴仍然受到众多机构青睐。多位分析师表示,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特别是电子商务和云计算业务主要收入来自亚洲,受关税的影响较小。美国银行于今年2月增持了阿里巴巴的股份,在贸易局势紧张的当下,该机构仍然对阿里巴巴的前景抱有信心。2025年3月下旬,日本瑞穗金融集团重申了对阿里巴巴的“跑赢大盘”评级。

摩根士丹利建议投资者对中国市场采取了更为平衡的组合策略。在中国股票内部增加对防御性资产和A股的配置,保持灵活性,关注美中贸易谈判进展和中国政策的力度。在最新的行业配置报告中,其将必需消费品行业评级上调至中性,将信息技术行业评级下调至中性。

富达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已将其在中国的投资集中于面向消费者的行业,如运动服装、互联网和白色家电,以期从潜在的进一步刺激措施中受益。该基金对出口商的投资适度,充分减持汽车等制造业,因为这些行业的公司更容易受关税的影响。

摩根大通新兴市场团队认为,现在不是仓促决策的时候。但如果关税产生重大影响,他们将重新评估其投资组合,重点关注具有持久竞争优势、持续现金流和强大管理层的公司。

中国经济具有韧性

Matthews Asia前首席经济学家Andy Rothman对记者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拐点,跨过拐点,中国经济增长会更加强劲。而在美国,人们担心经济衰退。过去一年,MSCI中国指数的表现大幅超过了MSCI全球指数和标普500指数。

Andy Rothman表示,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中国经济的几个基本面都不会改变。首先,中国是世界第二大且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其次,中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中国在众多行业拥有世界级的企业,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20%,这比美国和七国集团的总和还要多。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情况大概率不会改变。至于关税,中国企业已经成功实现市场多元化,只有15%的出口销往美国。

野村全球宏观团队表示,美国关税将影响中国的出口部门。预计中国将出台更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来弥补这一损失。为实现GDP的稳定增长,中国将采取多种措施提振内需,加速财政支出。野村预计,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支持下,中国版平准基金将在未来几周内对股市进行大规模干预;年内或降准100个基点,降息30个基点,分别于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实施。此外,中国还可能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扶持力度。

资金撤离美国

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对美国的冲击或超出美国总统特朗普预期。安联集团认为,如此关税政策下,美元或进一步走弱。该机构表示,以往美元多会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中受益,但这次情况与以往不同,美国科技股走弱已让美元承压。贸易争端持续之下,美元或进一步承压。

上周美元指数一度跌至100之下,为近期罕见的低点。野村全球宏观团队预测关税上调将给美国带来通胀压力,进而拖累经济增长和就业。野村已将2025年四季度美国实际GDP同比增长预期从1.5%下调至0.6%,并将今年剩余时间的非农就业人口平均增长预期下调至每月9万人,将美国失业率的预测适度上调至4.4%,将美国年终核心通胀预期从3.5%上调至4.5%。

宏利投资管理公司表示,美国以外的投资者对美国股票、固定收益类资产和货币资产的质量和领导地位的信心受到冲击。许多大型资产所有者正在寻找避险资产的替代品和多元化选择。 交易员正在逃离于海外注册的美国基金。来自全球基金跟踪机构EPFR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美国基金遭遇65亿美元净流出,为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失血”最严重的一周。

机构认为,资金从美国基金撤退或是美元走弱的驱动力。同期,日元、瑞士法郎和黄金等兑美元汇率上涨,欧元兑美元汇率升至三年来的最高水平。部分期权交易员五年来首次看跌美元。

美国一家中型资管机构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和债券同时被抛售是新兴市场出现危机的典型特征,而近期的美国市场也展示出这种脆弱性。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