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券商发行近1600亿元 精准护航科技创新

杜妍 2025-05-19 07:31

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王思文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公布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多项重要举措,三大证券交易所同日也发布通知,在继续支持科创企业类、科创升级类、科创投资类和科创孵化类发行人发行科创债的基础上,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创债。

科创债扩容,金融机构纷纷响应。截至5月17日,银行、券商已发行及待发行科创债规模合计达到1579亿元。

银行发行规模增至1400亿元

券商超七成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据中国货币网信息显示,截至5月17日,全市场已有12家银行发布2025年第一期科创债发行公告,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和渤海银行等8家银行已完成发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浙商银行和徽商银行处于发行状态。上述12家银行的科创债合计发行规模达1400亿元。

多家银行表示,所募资金将通过贷款、债券、基金投资等多元化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切实助力债券市场“科技板”和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与市场动能。

记者注意到,当前银行科创债发行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市场认购热度高。以工行、农行和交行为例,其2025年首期科创债基本发行规模均为100亿元。根据相关发行条款,最终三家银行实际发行总额均增至200亿元。从认购倍数看,国家开发银行已发行债券认购倍数达5倍以上,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全场认购倍数超过2倍。二是票面利率维持低位。多家银行3年期科创债票面利率集中在1.65%左右。三是发行机制灵活创新。部分银行通过优化发行方式、设置多元化期限结构,更好地匹配资金使用特点和融资需求。

另据沪深交易所公告显示,中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国银河证券等13家证券公司宣布拟发行总额179亿元的科创债。

据记者了解,上述13家券商募集的资金,将以不低于70%的比例通过股权、债券、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以招商证券为例,其计划募集资金50亿元,其中25亿元投入科技创新类债券、ETF及公募基金的做市与风险对冲服务。

根据中国银河证券的发行公告,本期债券募集资金的70%将通过股权、债券、基金投资等形式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一方面置换发行前12个月内公司直接投资或设立基金投资于科技创新公司股权的投资资金,直接投资或设立基金等方式专项投资于科技创新公司的股权;另一方面将用于投资科创板及创业板股票、科创债、科技创新主题公募基金。

期限结构仍待优化

记者注意到,此次券商发行的17只债券中,除了一只期限为10年的科创债之外,大部分债券的期限为2~3年,银行发行的债券期限也多以3年期为主,这与科技创新企业股权投资需要至少5年以上投资期限存在期限错配问题。

对此,中国银河证券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选择以2~3年期作为券商发行债券的主流期限,更容易得到投资人的接受和认可,可保证首笔债券顺利发行。并且,2~3年期也与部分股权投资期限一致。若存在错配的情况,后续将通过持续发行弥补这一缺口,保障科创企业项目用资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科创债与“硬科技”长期需求的期限错配问题确实存在,但并非不可解决。通过政策引导、产品创新、投资者教育等多维度工作协同推进,可逐步实现科创债期限结构的优化。

他建议,政策端要强化长期债券的配套支持,完善流动性管理工具,优化信用评级体系,鼓励地方贴息与担保;发行端应创新债券品种与条款设计,发行长期限债券,设置弹性偿付条款和探索“分层发行”模式。投资者端需要培育长期资金参与机制,引导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入市,发展做市商机制和践行ESG投资理念。企业端需要优化资金用途与风险管理,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第三方担保等方式增强债券信用,降低长期债券的违约风险。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