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牛市下私募干不过公募...
2021-02-07 20:57       房佩燕 吴君 任子青

结构性牛市下私募不敌公募

部分“激进”高净值客户“奔公”

结构性牛市下,部分“激进”的高净值投资者不满私募业绩,开始转向追求相对收益的公募基金。有投资人告诉记者,“去年买了一个头部私募的产品,最终收益只有50%,完全不达预期,今年就赎回了。” 也有高净值客户表示,如今有闲钱就去买公募。

不过,出于资产配置的需要,私募产品仍是高净值客户的重要投资组成。在大部分稳健的高净值客户眼中,买私募能持续带来稳定的绝对收益,很省心,符合其预期,因而配置私募还是大势所趋。

结构性牛市下 “激进”的高净值客户不满私募业绩

在结构性行情中,“炒股不如买基金”的理念深入人心。数据显示,2020年公募权益基金平均收益超54%,远超股民。与此同时,该业绩也超越了私募的平均收益。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2020年私募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为36%,不敌公募。在此背景下,部分高净值客户指出,牛市下,买私募不如买公募。

华南某较为激进的高净值客户严重不满2020年私募的业绩。“我去年买了头部私募的一个产品,收益只有50%,完全不达预期。这业绩公募基金也可以达到,我今年就马上赎回了。”他告诉记者,他买私募主要是看收益,“我能承受50%的回撤,但我不能忍受买的私募跑不过公募。如果私募规模太大无法持续维持业绩、或者说管理人风格转变、变成稳健派,我就会立马撤出。”据他介绍,他有20年的投资经历,大概10年前开始不炒股,转而买基金。他会根据市场风格来选基金,“牛市这波行情,我要抓住并大胆下注,不能稳健,一定要激进。熊市下我就稳健一些。“

广州一高净值客户告诉记者,去年6月份,他买了华东某量化头部的产品,结果收益不到5%,远远不及他的预期;而同期他买了包括景顺长城、易方达、融通基金等公募产品,业绩则在40%至60%之间,远超预期。私募业绩远不敌公募业绩的结果,让他有些难以接受。“我大概有3年的买基金经验,以前都是私募跑赢公募,去年这落差有点大。不过我还没有赎回私募产品,打算再看看。“

深圳一高净值客户则告诉记者,去年持有的私募产品的确没有跑赢公募,如今有闲钱就买公募,不折腾去选新的私募了,原本持有的私募产品也暂不赎回。“2018年年初买的私募一直持有至今,没有再买。私募收益大概3年一倍,收益还算基本满意。”

招商证券研究咨询部董事、金融产品研究首席贾戎莉告诉记者,同类产品中业绩相对落后的产品也会有赎回,这也是行业优胜劣汰、分化分层的一个正常过程。她表示,去年代销私募业绩整体收益丰厚,投资人满意度明显提升。

高净值客户买私募主要还是图省心 私募代销走红大势不变

北京某商业银行私行人士表示,虽然现在很多客户发现公募在牛市表现比私募突出,但是他们还是会配置私募产品,因为私募省心、稳健,而且有封闭期,不会频繁交易。

南方某大型券商营业部人士也表示,目前投资者赎回私募的比较少,一方面是封闭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没有更合适的产品去接续。“我们也不建议赎回。今年大家预期会下降,目前也没有更合适的产品去配置。”

也有个别高净值客户表示私募的表现达到预期。上海某高净值客户告诉记者,买公募和私募有十几年了,2020年10月买了100万的某新锐“公奔私”基金经理的产品,如今虽然只有10个点左右的收益,但符合他的预期。“他是投资低估值股票的风格,这个时点买进,肯定不会收益很高的。这个产品有三年封闭期,暂时也无法赎回。”

在他看来,买私募主要是考虑资产配置,买着就是放着,基金经理水平还可以就行。“我一般对收益预期不是很高,我对公私募产品预期都不高,平均每年有百分之十几就觉得不错。”

山东某高净值客户强调稳健。“我不求私募让我一夜暴富,让我不要一夜返贫就行了。”因而,只要私募比较稳健,他就不赎回,如果私募翻倍了,他反而会赎回,因为不踏实。

他告诉记者,他买公私募至少十多年了,也是业内第一批买私募的投资者。这些年各种私募从收益来说,跟他自己做投资差不多,但是私募会比较稳定。“他们的表现都符合我的预期,但是他们在业内都不是表现最好的一波私募。”为什么继续持有这些私募?一是懒得动,赎回也要手续费;二是市场风水轮流转,他愿意放着;三是做资产配置的需要。

在他看来,2019年以后整个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了,市场风格切换的规律可以被专业机构把握,而他自己炒股的话是把握不了,所以需要买公私募产品。

贾戎莉分析,目前高净值、风险偏好中低、预期收益稳健、绝对收益目标的客户更倾向于私募。中小投资者、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更倾向于公募。主要因为私募基金更偏向于绝对收益为目标:一方面,业内优质管理人拥有良好的长期业绩与品牌口碑,其投资风格日臻成熟、投资理念深入人心;此外,还有特色鲜明的指数增强策略,以及量化对冲、量化多策略、“固收+”等类绝对收益策略供选择和配置。

雪球私募告诉记者,在雪球中持有私募超过两年的用户数超过老用户的一半,在2020年赎回的用户占比很低,而有复购追加行为的用户数量则超过半数。

雪球表示,虽然整体看,更广大的投资人对公募基金的接受程度是更高的,希望借助公募基金将自己的资产托付给专业的基金经理,进而享受到市场发展的红利。但在购买私募基金的高净值用户数量也在大幅增长,这背后的原因是在私募基金的激励机制下,优秀的基金经理创造超额业绩的同时会更关注绝对收益的体验,而投资风格和特点非常鲜明的私募基金,尤其吸引高净值用户在某一投资方向上通过购买私募基金来进行大类资产配置。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还指出,经历了大幅上涨之后的A股,分化开始加剧,选股难度增加,获取收益的难度也在加大,因此市场普遍认为应该降低2021年的收益预期,考虑到私募追求绝对收益,而公募追求相对收益,同时私募策略更为丰富和灵活,2021年投资私募比公募更为合适。

牛市下私募代销困局:

近两年公募规模增长远超私募

牛市下私募代销门槛更高

在这两年结构性行情中,公募规模增量跑赢私募,一些高净值客户称,牛市更倾向于买公募基金。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两年渠道在私募代销业务上发展迅速,销量创历史新高,一些头部的、“公奔私”背景的私募更受客户青睐。渠道当前对私募的准入门槛在提高,非常看重私募能够做到言行一致,一些能做到绝对收益、稳健的私募受关注。

牛市下公募销售比私募更强 部分客户牛市更爱买公募

在近两年牛市行情中,投资者借基入市热情高涨,从数据来看,公募规模比私募增长更为显著。恒天基金产品管理中心负责人陈啸林表示,截至2020年末,私募证券基金规模达3.77万亿元,其中2019年、2020年分别新增0.21万亿、1.32万亿,增幅为9.43%、53.70%。公募权益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期末规模6.67万亿元,其中2019年、2020年分别新增1.07万亿元和3.38万亿元,增幅为47.96%、102.80%。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认为,公募基金属于大众理财产品,投资门槛偏低,所以受众客户范围广。考虑到私募对投资者门槛更高,只针对高净值客户开放,因此认购客户数量少,但单个客户认购金额较大。因此,私募的增速更快,但公募的整体规模更大。

从客户角度看,广州一高净值客户称,目前更倾向于公募;私募业绩更好存在幸存者偏差,根据国内历史数据,公募业绩均值好于私募;相信公司平台带来的优势,目前来看国内私募还未在平台上形成绝对的优势。

上海某高净值客户表示,“如果好的基金经理买得到的话,我倾向于买公募,因为公募成本低。如果真正做得好,公募比私募赚钱,私募有业绩提成。但是有个问题,现在好的基金经理就像好的股票一样,管理规模涨得太高了。买私募的话,需要对他有信任感,了解其风格,把钱交给他至少不会亏得很厉害。这两年有些私募业绩很好,规模增长很快,但我不敢买,他们还需要一段时间去验证他们的管理能力。”

渠道私募代销业务发展迅速 客户看重私募绝对收益能力

多位渠道人士告诉记者,尽管规模增量不及公募,但这两年私募业务发展非常迅速。招商证券研究咨询部董事、金融产品研究首席贾戎莉表示,伴随基金产品较好的赚钱效应,基金投资者增量明显,公私募各有千秋。私募代销的情况更多体现为代销规模的增长、新增资金的不断涌入,以及保有量的提高、持有期的拉长、策略类型的多元化与稳定性。

雪球私募称,在雪球上过去两年公募和私募的用户数量增长都非常明显。其中,雪球2020年私募代销所服务的高净值用户数较2019年有数倍的增长。

华南一券商经纪业务市场研究部负责人表示,“如果只比绝对值,公募基金投资者增量大于私募,但我们在私募代销方面,合格投资者客户这两年成倍数增长,销售总量和单只产品的资金募集规模都创出历史新高。”

某大型商业银行私行人士说,“从体量上来说,公募增长要多,因为我们的公募面向800万以下的普通零售客户,基数会比较大,而且以前买理财的客户都去买公募了。但是这两年我们私募销售情况也很厉害,2018年可能只有几个亿销量,现在20、30亿很正常。北京某大型私募最近在我们这边销售了30-40亿。”

也有些客户比较青睐私募。深圳一高净值客户表示,现在主力资金在私募,小部分在公募。因为觉得私募公司靠业绩吃饭,干劲更足,私募必须追求绝对收益。

华南某从业高净值客户称,牛市买公募,或者买集中度很高的私募,其能冲击业绩。“我能承受50%的回撤,但不能忍受买的私募跑不过公募。如果私募规模太大无法持续维持业绩、或者说管理人风格转变、变成稳健派,我就会撤出。而当熊市下我会更倾向于买稳健派私募,或者直接做其它投资。”

山东某高净值客户称,“公司治理好的公募或私募,我都会考虑。私募的话,我不会买草根出身的私募,要有好的背景,比如基金经理、学者等,过往业绩比较稳定。私募要更关注人,人的气质和性格都要看。”

渠道更青睐言行一致的私募 代销准入门槛在提高

随着行业竞争更激烈,渠道对私募销售设置了较高准入门槛,雪球私募表示,专注寻找具有持久潜力、言行一致的优质私募基金管理人,目前雪球合作的私募,既有成熟大型私募,也有成长型私募,以股票多头策略为主,其他策略为辅。“评价和引入私募管理人时,我们主要从公司资质、投研体系、产品业绩、策略一致性、风控体系等方面考量。我们会通过产品业绩年限、团队人员的人数以及从业年限、产品业绩的同策略排名、最大回撤、风险收益比、策略一致性等指标评价。最核心是,只选择团队管理能力超配于目前整体基金规模,且言行一致的管理人。”

北京金樟投研总监付饶称,与私募管理人合作的标准是基于定性和定量的调研结果,不会设置硬性的成立时间和规模的门槛,但是需要管理人的公司、策略、风控等各个方面能够形成闭环,言行合一,实际上入池对管理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贾戎莉说,“我们合作的私募在策略类型上包括主观股票、量化指数增强、量化对冲、债券、CTA、混合策略等。准入门槛会综合考虑业绩、年限、规模、团队、风控合规等具体层面。”

前述华南券商负责人称,首选头部的、品牌形象好的私募机构合作代销,因为这类私募机构的产品业绩相对有保障,业绩好不单指收益率高,也要求有较强的风控能力和业绩的持续性等。不仅如此,还要评估管理人的投资风格和策略是否与未来的市场风格相匹配。此外,也会引入特点鲜明、业绩突出的中小私募,他们投资操作相对灵活,能获得更高超额收益,会从历史业绩、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研实力、风控体系等方面考察,评估它们业绩与综合实力的匹配性,从而判断业绩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某大型商业银行私行人士表示,“主要跟头部私募合作,没有明确准入门槛,比较偏好‘公奔私’、有名的基金经理,以前会设定资产管理规模的要求,但是后来发现2019、2020年有很多‘公奔私’的刚起来,我们也很感兴趣。”

私募机构“头部更头”

腰部私募发展遇困

在2020年的结构性行情下,受市场情绪的影响,私募基金规模增长明显,尤其是头部私募更吸金。与此同时,私募机构的发展两极分化严重,马太效应日益凸显,腰部私募发展遇困。

牛市下私募规模增长明显 头部私募更吸金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私募基金规模已达15.97万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为3.77万亿元,较2019年末上涨53.88%。

多数受访者表示,牛市对私募基金规模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雪球私募指出,牛市下私募行业增长明显,2020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整个证券私募行业管理人维度去看,马太效应明显,百亿私募梯队不断扩容。这其中不仅有“年轻”的机构进入百亿阵营,更有老牌私募管理规模近千亿,2020年证券私募行业强者恒强特性凸显。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认为,本轮牛市过程中,头部私募和有明显优势的私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反而中小私募,尤其是没有明显策略优势的中小私募,很难获得发展。他指出,这是因为私募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私募代表,一旦私募行业获得发展机会的时候,资源更倾向于向头部倾斜,这也是所谓的二八定律。

招商证券研究咨询部董事贾戎莉向记者表示,此轮牛市对私募管理人的规模增长作用非常明显,体现在净值增长和资金流入两方面。实力强大、业绩突出的私募逐步形成“业绩亮眼、规模扩张、招兵买马、业绩扎实”的良性循环。而那些业绩不稳定的、风控能力欠缺的私募则会面临规模、团队、投资、运营等等各方面挑战。

北京金樟投研总监付饶指出,规模增长背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净值自然增长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募集的速度也比较快,所以私募规模增长是非常显著的。那些本身业绩亮眼,公司基本面比较有亮点,且募集能力强的基金管理人会更能吸金,而那些业绩相对落后,不符合投资者需求的私募会比较难一些。

“从近两年私募基金规模变化来看,伴随这波牛市基金规模快速增长,究其原因是市场处于结构性牛市之中,基金赚钱效应明显。”恒天基金产品管理中心负责人陈啸林说道。

南方某大型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现在百亿级的私募越来越多,头部私募、网红私募比较吸金,未来私募会比券商集中更厉害。

但是在牛市中,私募机构的发展不一。华南一券商经纪业务市场研究部负责人认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有以下三种标准的私募机构更受资金青睐。第一是品牌形象好的私募机构。私募行业内管理人的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披露的局限导致投资者获取信息的难度大。因此,品牌形象好的私募自然受到市场青睐。第二是业绩好的私募机构。现在投资者越来越成熟,评判业绩好差不单单只看收益率,也看回撤以及业绩稳定性。第三是业绩好的量化私募机构。首先,量化私募基金由于其特殊的投资范围、策略和方法,使得其投资业绩特征与传统股票多头产品存在一定差异,而这样的收益特征恰恰能满足很多资金的投资需求;其次,虽然公募基金公司也都有量化投资部门,但是由于投资范围和交易的限制,公募机构和私募机构在量化投资领域的差异越来越大。

私募机构马太效应凸显 腰部私募发展遇困

私募机构的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头部私募越做越强,而作为中坚力量的腰部私募发展遇困。对此,贾戎莉认为,马太效应凸显反映出私募基金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成熟的过程中。究其原因是整个社会居民、企业旺盛的财富配置需求的直接体现,资金配置效率的快速提高。但当前的“头部”和“腰部”只是一个暂时的静态位置,只有在行业发展的浪潮中时刻保持投资竞争力,才能不断的巩固和提升行业地位。

究其背后的原因,雪球私募指出,一方面,先发优势导致的主流销售渠道向主流头部私募集中。另一方面是缺少一个平台,让更多优秀的腰部私募管理人可以被广大的高净值投资人真正看到和认识。这所说的认识不仅仅是数据的简单罗列,而是了解一个产品背后的投资框架、业绩归因以及基金经理的人格认知。“雪球在做的,就是希望通过线上去中介化的交流和交易能力,实现人与私募资产的匹配,它是一个具备规模效应、符合市场长期发展需求的线上财富管理模式。依托雪球平台的交流与匹配模式,帮助投资者做好辅助决策,同时,基金管理人形成自己稳定的投资体系、做好业绩,让投资人了解自己。”

同时,付饶表示,私募行业的头部效应一直存在,但是从去年开始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头部机构的管理能力较强,业绩更优,形成了业绩规模和人才的正向循环。此外,这种马太效应还和当前资金募集的环境有关,在私募快速募集的同时,募集渠道也有抱团的现象。募集渠道担心错过下一个市场热点争相与私募发起合作,短期内为私募管理人募集大量的资金,甚至超过管理能力。

陈啸林向记者表示,头部私募证券机构往往有较强的投研人力及相关资源配套能力,能够持续支撑投研深度及精细化投研风控,从而更有利于特属稳定投资风格的形成及长期阿尔法收益的获取,进而成为市场追捧的焦点。而规模较小的私募往往由于人员配备少、成立时间短、业绩持续性不佳等种种因素成为发展的桎梏。

部分受访者表示,十分看好“腰部”私募的力量,其中有非常多优质的值得信任的管理人。北京某商业银行私行人士直言,腰部的私募未来很有发展机会,十分看好这类机构未来的发展,例如一些“公奔私”还没有做大的私募机构。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认为,腰部私募发展遇困这是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走向成熟的标志,因为只有优胜劣汰才能推动行业的长足发展。所以未来中小私募要想走出来会更加困难,除非在细分赛道上具有局部优势的私募,才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关推荐

发生了什么?创业板惊天大逆转,茅台又新高!却有一批A股闪崩跌停,25万股民懵了

2021-02-08

灵魂拷问!该持币还是持股过节?复盘11年A股走势:节后大盘上涨概率超八成,八大板块成最大赢家

2021-02-08

豪爽!任正非发红包:华为拿出400亿,分给10万员工

2021-02-08

结构性牛市下私募干不过公募...

2021-02-07

清仓转让!第二家外资绝对控股基金公司要来了?

2021-02-07

相关推荐

这个周末,大事超多!刚刚,国务院重磅发文!罕见定增狂赚800亿,影响A股10大重磅消息!券商最新研判来了:结构牛继续!

2021-02-07

调仓风向标∣中欧基金周蔚文:公募“老将” 均衡配置 持续重仓有色板块

2021-02-05

逆市大涨30%凭什么?平安银行行长:关键在这四大方面!

2021-02-07

开源策略:防守应该“体面”

2021-02-07

太激进!基金越来越多“All in”、黄金赛道ETF远超宽基?“茅牛市”之下公募基金投资大剖析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