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的东北黑土地,不仅是国家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粮食生产的“稳压器”和“压舱石”。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东北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以及如何将生态优势“黑土地”变成经济发展“金土地”。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能够代表广大人民,为百姓福祉、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我非常振奋,深感责任重大。同时,在今年两会上,我也非常期待能看到,国家在农业、农村、农民、乡村振兴方面的新成就、新变化。”冷友斌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
2022年全国两会已于3月4日拉开帷幕,冷友斌表示,今年他将继续关注黑土地保护以及乡村振兴,并带来了《关于将“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建议》。
黑土地亟待加强保护
作为国内龙头乳企,飞鹤的产业群扎根东北,与东北黑土地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如目前飞鹤共有7个牧场、近60万亩专属农场,均位于东北黑土地上。
近几年来,冷友斌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黑土地现状,“通过和农民们定期交流,可以了解大家遇到了哪些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东北黑土地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冷友斌直言,近年来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黑土地保护法(草案)》等一系列政策,各地方也在不断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但黑土地还是屡遭破坏,黑土地保护存在“上热下冷”的问题,农民主动参与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动力不足。
据监测,近 60 年来,我国黑土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 1/3,部分地区下降了 1/2。辽河平原多数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已降到 20g/kg 以下。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违规占用黑土耕地。
“上热下冷”问题的主要根源
冷友斌分析,从东北地区多地的实地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民参与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不高,“上热下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土地效益低,种地不赚钱。冷友斌表示,2021 年黑龙江地区平均每亩地的粮食产量为 721 斤,按照当前的粮食价格计算,平均每亩地的收入不足 1100 元,除去农资和大型机械投入,纯收益寥寥无几。当“种粮不赚钱”在肥沃的黑土地上也成为普遍现象时,农民自然失去了“养地”的动力。
第二,黑土地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投入大、难度大、见效慢。冷友斌表示,黑土地保护涉及到种植技术、农机设备、灌溉水利、种子等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投入大、难度大、见效慢,对于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来使用土地的农户来说,是力不能及的。
第三,新一代农民的土地情结正在变淡。冷友斌表示,在上一代农民的认知里,保耕地就是保收成、保饭碗。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新一代农民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与父辈们相比,种地意愿不强,对土地的情感也在变淡。
将“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在冷友斌看来,保护黑土地对于乡村振兴也有着积极意义。他认为土地质量一方面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农民增收、三产融合发展也极为重要,“可以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
针对黑土地保护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冷友斌表示,从耕地面积看,我国有约 2/3 的耕地是农户家庭耕种,因此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是耕地保护见实效的关键。同时,他也建议通过将“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来提高全社会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对耕地的面积和质量问题实行综合治理。
具体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果。
冷友斌建议,企业在打造全产业模式的同时,应积极吸纳农户参与,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调动其参与土地保护的积极性。而这也是飞鹤一直在做的事。
据悉,飞鹤从建设产业集群之初,就将农牧业发展纳入其中,通过产业集群的杠杆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飞鹤累计纳税155.52亿元,累计创造15万个就业岗位,拉动15万农民增收致富,累计安置下岗职工、应往届毕业生等30000余人次;累计带动黑龙江省100多万亩耕地增值,有效带动上游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下游包装配套、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帮助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脱贫、产业富民、产业留人”。
其次,实施“黑土地标志农产品”工程,提升黑土地经济效益。
冷友斌建议整合区域力量,在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基础上,围绕乳制品、大米、玉米、大豆等优势农产品,实施东北地域特色的“黑土地标志农产品”工程,打造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品牌,增强黑土地的经济价值。
再次,加快黑土地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并通过社会化服务机构推进技术在农户中的应用。
冷友斌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黑土地质量、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相关标准,建立以黑土地保护为核心的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同时,加强对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建立黑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社会化服务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推动黑土地综合治理技术在农户中的应用。
最后,将耕地质量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
冷友斌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指示精神,同时基于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实践,他建议将“耕地肥沃”也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可将耕地质量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鼓励地方持续加大对耕地休耕轮作、新技术模式应用、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强化生态补偿修复等鼓励性和支持性政策的投入力度。”他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全社会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此外通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可以在保护耕地面积不减的基础上,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长期保障。
依托乳业发展 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
此外,冷友斌还介绍了飞鹤近年来在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上的努力和成绩。
“乳业产业链条长,横跨一二三产业,包括上游的原奶供应、中游的乳品加工以及下游的市场流通。天然与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等课题紧密相连,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他表示。
在以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飞鹤主要依托产业集群,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同时以科技创新带动农牧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
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泰来县为例,该地区十年九旱,耕地面积少,曾是国家级贫困县、黑龙江省十弱县。民间也流传着“泰来是个大沙包,风一刮沙就蹽,春种三茬地,难得半成苗”的顺口溜。
2016年起,随着飞鹤投资40亿元建设奶山羊养殖场项目的开工,泰来县宁姜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悉,2016年飞鹤奶山羊项目仅在建设施工中就吸纳213名群众就业;同时流转农户土地2万亩用于种植饲草饲料,流转价格高出农民自行流转价格,带动220户老乡致富。在2017年,泰来县依托飞鹤项目获得640万资金,整体带动了3997户老乡收入增长。随着后续建设用工以及日常生产管理用工的不断增加,通过吸纳就业,该项目每年可带动2000名以上群众增收致富。
“飞鹤还会通过与技术院校合作,对部分村民进行专业对口培训,返岗后的工资,能比普通员工高出20%~30%。”冷友斌表示,看到飞鹤帮助宁姜乡打通了致富之路,自己也感到十分欣慰。
冷友斌强调,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和长久之策。因此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飞鹤作为一家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制造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推动农牧业的现代化、标准化,促进农业发展。
他透露,飞鹤通过自有牧场向专属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等种植单位,输出包括土地耕作、青贮品种、田间管理和收割标准在内的“青贮饲料种植标准”。农民按照标准耕种、管理、收割,生产出来的作物品质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准,大幅度提升了当地农业标准化水平。如今,飞鹤近60万亩专属农场已经实现了标准统一。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飞鹤完成了对当地农民‘标准化种植教育’。飞鹤自有牧场所在地的农民也形成了‘统一标准的东西品质更高’的认知,从而养成了现代农业的种植习惯,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他表示。
在提升农业发展科技水平方面,飞鹤也通过“公司+科研院所+合作社”的模式,进行优质草种培育。据了解2019至2021年间,飞鹤共遴选试种了100多个饲草品种,并精选出近10多个品种,进行大田观察,最终筛选出了玉米、燕麦、苜蓿等多个适宜不同县区种植的饲草品种。
冷友斌表示,未来飞鹤将持续集中科研力量参与黑土地生态保护,综合运用工艺改进、研发科技等措施保护好“祖国粮仓”;同时,以黑土地保护利用为契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高黑土地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让广大农民更乐意、更有能力参与黑土地保护与耕种,以“黑土生金”助力乡村振兴。
2022-03-04 13: 04
2022-03-04 08: 50
2022-03-04 08: 30
2022-03-04 08: 01
2022-03-03 21: 20
2022-03-03 2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