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桥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夏俊杰:2023年,价值风格将重回舞台中央

2023-01-27 20:45

仁桥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夏俊杰:2023年,价值风格将重回舞台中央

仁桥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 夏俊杰

即将过去的虎年对于所有人都是不寻常的一年。资本市场更是跌宕起伏。全球股市录得2018年以来的最差表现,国内市场全年在“疫情扰动、地产政策和美国加息”三座大山的压制下同样步履蹒跚,临近年尾才逆转。显然,股票投资者这一年过得并不轻松。

受益于逆向策略的相对优势以及仁桥自身的低风险偏好,仁桥全年的整体表现是稳定的。但我们清楚的知道,优劣势的转化可能会在弹指之间。所以,让过往的错误少犯一点,积极尝试新的事物,保持持续成长的能力尤为重要。

回顾这一年的投资历程,仍有许多值得总结和记录的地方。

首先,我们在逆向的框架体系中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坦率地讲,我们一直以来不太愿意承受极端市场下完全不可控的无助感,恐慌时情愿选择克制。但从逆向策略的本质来讲,当确认市场进入非理性抛售时,应该更进取和大胆。今年的9、10月份,面对极端的市场环境,我们尝试着去突破,将股票仓位和港股比例加到历史最高,过程难免煎熬,但结果上还是满意的。

其次,我们今年在原油和黄金的布局中有所斩获。在2021年底,我们谈到2022年最大的不确定变量是通胀。因此,从组合搭建的维度来讲,通胀类资产属于必配资产。年初我们选择了原油,年中我们又布局了黄金。这两个板块是少有的实现年度正收益的板块。

再次,港股投资一波三折。我们低估了美国加息,资金流出对港股流动性的影响,再叠加上国内基本面的羸弱,港股市场的波动特征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今年在港股上的收益贡献却是显著超越A股的。一方面,随着港股的下跌,我们不断加大港股的配置比例,特别是在9、10月份加快了买入节奏。另一方面,尽管持仓比例增加,但全年组合的回撤控制还在预期之内,这背后主要受益于港股持仓的低集中度。当下,我们前期谈到的“两个周期的共振”基本已被市场所接纳,港股市场的牛市也基本成为共识。

展望明年,整体而言,我们认为是机会远大于风险的一年。主要的逻辑基点如下:

首先,风格转换会进一步演绎,低估值风格有望重回舞台中央。

在经历了三年多的成长风格周期之后,价值风格自2022年起已逐渐回归,只不过在单边下跌的市场中,上证50为代表的价值风格也仅仅是收获了有限的相对收益而已,离绝对收益的目标尚远。明年,在市场整体回暖的过程中,价值风格有望脱颖而出,重回舞台中央,我们看好低估值的核心资产的表现。当然,港股是低估值核心资产的大本营,其表现更值得期待。“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将成为风格持续演变的重要催化剂。

其次,消费的潜力和后劲不容小觑。

这两年国内消费数据一直很弱,且持续的低于预期。究其原因,一方面受房地产下行的拖累。现阶段,房屋仍然是居民最大的消费载体,地产不畅则消费不强。另一方面,疫情的反复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限制了消费场景,也压制了消费意愿。也有人讲,这两年居民收入受到影响,整体的消费能力在下降。尽管疫情对某些行业的冲击是显著的,甚至是不可逆的,但从总量数据来看,国内居民的总体消费能力并未受到实质的损害。新的一年,伴随着地产政策的回暖以及疫情管控的放开,我们相信中国的内需消费将展示出勃勃生机。

再次,新能源行业会经历一次洗牌和行业出清。

新能源行业作为典型的周期性成长股,其成长性在过去三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然而,一直以来始终未能揭开行业周期性的面纱,直到最近,我们看到了行业最坚挺的环节-光伏硅料的价格以及碳酸锂的价格开始调整,这背后是供需共同作用的结果,需求在逐渐放缓,供给在快速释放,周期的力量只会迟到,不会缺席,行业调整的大幕已正式拉开。最终,唯有产能的实质出清才能拯救行业,新一轮的上升周期也才可能再次降临,但显然,这需要时间来消化,在此之前,我们静待其变。

最后,国内经济走向过热的风险是存在的。尽管现在看貌似是天方夜谭,但下半年之后这样的风险有可能变为现实。核心在于,这次我们是几乎同时启动了房地产和消费两个大的引擎,这在国内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我们不能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生命力,相信复苏的火焰很快会点着的。

新的一年,生活和市场都是值得期待的,愿精彩早日回归,也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个人简介】

夏俊杰,仁桥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南开大学金融学硕士,17年基金从业,14年基金管理经验。2006年起历任嘉实基金行业研究员,诺安基金投委会委员、权益配置组总监、事业部投资总监等职务。2017年创立仁桥资产,担任创始人、投资总监。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